許多人心目中,農曆新年才是真正新的一年開始。今天是農曆年的除夕,此時談除舊布新,尤其是政府面對新局未來應有的作為,還是有其重要性。
馬英九總統執政兩年半以來,施政已經取得了相當的成果。其中最值得稱道的就是兩岸關係的進展,以及帶領台灣度過全球經濟危機的衝擊。在前者,兩岸直航、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以及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都是兩岸關係發展上的重要里程碑。這些政策改變了兩岸來往的方式,也開啟了兩岸經貿合作發展的新機會。對於後者,台灣經濟從去年初開始逐漸好轉,不論出口或民間投資都大幅增加,民間消費也一掃往日的陰霾,出現較強勁的成長。
即使目前經濟情勢看好,但馬政府在國家長期發展的策略與規劃上,仍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們在此要特別呼籲,政府在未來的一年應重視並加強以下三點:財政的改革、人才的培育,以及國家定位的論述。
台灣的財政情況早已江河日下,主因是歲出不斷增加,但稅收卻因各種減稅而嚴重不足。國際信用評等機構惠譽甫於1月底調降我國主權評等一級,其理由正是我國財政的持續惡化。2009年時,我國稅收占國內生產毛額(GDP)僅約12.3%,而賦稅依存度(稅收占各級政府支出的比重)也低至55.5%。入不敷出,財政當然惡化。我國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近十年來以平均每年超過6.5%的速度增長。如今,此一債務餘額已超過4兆5,000億元,約占GDP的三分之一。
財政是國家的根本,負責任的政府絕不能視而不見。如今政府應有決心改革財政,一方面減少政府支出,另一方面則必須重啟賦稅改革。我們需要的是不扭曲資源分配、有利經濟發展的稅制,我們也需要對資本利得課稅,以緩解所得分配惡化的情況。我們能理解在總統大選前一年推動財政改革的困難,但我們也要指出,推動具有理想性格的改革,正是展現決心與雄才、建立執政高度的關鍵,也是召喚民心的最佳機會。
高素質的人民是台灣過去經濟起飛與民主轉型的主要基礎,但此一基礎已快速流失。近年來我國各種專業與技術人才紛紛轉進亞洲各國,尤其是中國大陸;在此同時,我國卻對人才引進毫無積極作為,對外籍人士始終停留在低階勞工管理的層次,形成人才流動上的嚴重失衡。在教育方面,我國過去引以為傲的技職體系已經空洞化,大學則在大量擴充後出現平庸化,上焉者無法做真正的卓越研究,下焉者則無法與市場銜接。
人才培養是國家百年大計,須慎重以對。政府如今一方面當改革制度,允許學界與業界大量引進外籍人才(包括陸籍人士),以充實我們的經濟與科研實力;另一方面當徹底檢討當前教育體系,建立適當機制引導學校分工,讓有些學校成為支援產業的重要力量,有些則成基礎科研推手。教育體系的改變是龐大工程,但今日不作,他日則噬臍莫及。
最後是台灣的定位問題,這是我們社會最重要也最敏感的問題。隨著兩岸經貿關係日漸密切,許多產官學人士汲汲奔走於京滬與各省市間,有些人的言行舉止已嚴重失格,自貶自輕情況極為嚴重。面對兩岸間的新局面,許多人心中其實充滿不安,也不知何以自處。這時執政者應從國家領袖的高度出發,闡明國家定位與認同,以釋群疑,以安民心。
財政改革、人才培育,以及國家定位的再確認,都是台灣必須面對的課題。我們期許政府在新的一年裡,以嶄新作為確立國家長治久安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