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個主題吧~
偶然間發現早上有重播爸媽冏很大,今早看到的主題是,
小孩的閱讀習慣導致邏輯思考不佳.來賓有一位是李家同呢.
李家同建議年輕人(在學的學生),應該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經典名著,論述文章,歷史書籍等,應該多多閱讀.
其實絕大多數他的見解,出發點與用意都是好的,但是也不免被在場學生
質疑他在對話中也有三次打斷學生的發言(去年也有例子,如附註,還是重播呢@@?).
不是刻意要維護李家同,只是覺得,一位好的學者,也不一定總要求他要那麼有風度,
比如黃春明也是會被激怒罵人的,人...都有脾氣的,也都有刻板觀感的.
李家同當初訪問德雷莎時,也是認為她應該有一堆隨扈或是秘書協助她處理大大小小事務,
當然,事實並不然,以前在學校也常聽說李家同老師921時還在打網球,或是他的lab meeting
排場很大等等,但是,這種種並不損於我心裡面對他的肯定,一位著名學者,也有心奉獻,
已經很不容易了,也許他會心急打斷學生發言,因為在學術出身的他,就是邏輯性很高,
但是與人的互動未必能盡善盡美,不能拿德雷莎或是聖嚴來要求他的.
的確,現在的年輕一代,較諸我們或是我們之前的那年代,隨著網路與地球村化(時空距離拉近了),
知識爆炸未必能使新一代接受更多更完善的知識,反倒有可能使他們迷失,
因為他們是否有能力來分析自己應當吸收哪些知識?藉由閱讀培養邏輯思維是必要的,
培養人文關懷是更深的,但是網路文章是否能夠做到?尚未可知,
而經典文學作品能流傳到現在,肯定是有其啟迪人心的作用.
也許李家同的說法有點以偏概全,但是質問他的學生,自己又是如何?
就如同之前宅神朱學恆受邀演講,因為主辦單位未預先溝通好,導致他臨時取消演講,
這一點我是非常支持宅神朱學恆與李家同的,因為如果你不尊重演講者,
請不要用錢汙辱他來演講,邀請單位必須將演講定義好,是演講或是演辯.
對於吵起來,最後還是挑釁的贏到版面,因為以下駟對上駟,
只能說,再偉大的人性,也難免被挑起情緒,不要用單一思維去看待學者或是作家,
他們也有童年,也是一般的人.請除了看他們的正面外,也接受他們的側面與背面.
一個偉大的雕塑品,旋轉才得見其全貌,只從單一角度看,未免有失偏頗.
附註:轉貼去年2011.1.30日nownews的新聞
http://www.nownews.com/2011/01/30/91-2686106.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