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89495
 Cappuccino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n_n 今天冬至吃湯圓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活動 n n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大腸癌
作者: Cappuccino 日期: 2011.12.23  天氣:  心情:

大腸癌,也稱為結腸直腸癌結直腸癌,包括腫瘤大腸直腸闌尾的增生。在西方世界裡,這是第三個最常見的癌症,並且第二個導致死亡的癌症。一般認為,許多大腸癌是從大腸里的腺瘤性息肉(Polyp)所引發的。這些形狀與蘑菇相似的腫瘤一般都是良性的,但過了一定的時間其中的一些腫瘤會演變成癌症。








 

原因


大腸癌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進食不足夠的蔬菜,令食物長時間停留在腸道內,食物渣滓然而變成致癌物質,導致大腸癌。


症狀及診斷


結腸癌在早期並無明顯症狀,直到發病中晚期發現為止,許多組織建議定期篩檢疾病,目前檢查直腸癌的方式是利用大便潛血試驗和結腸鏡檢查。其症狀有:



  • 改變排便習慣

  • 便血或直腸出血

  • 大便有黏液

  • 感覺排便功能不全


香港中文大學發現,透過檢測血液內Mir-92因子的含量,可檢測驗血者是否有大腸癌,準確度達90%,而健康人士的錯誤檢測率亦只有30%[來源請求]


定期篩檢



  • 台灣:根據癌症登記年度統計顯示,大腸癌發生人數紀錄於95年2006年)時,首次超越肝癌,成為發生人數為最多的癌症,同年度已增至10,248人[1]。其死亡人數自84年2,469人急昇到96年的4,470人,「標準化死亡率」上升17%。


台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林楨國剖析大腸的各部位癌症發生率指出,大腸癌多發生在50至70歲,而自肓腸開始,其上方的升結腸罹癌率為15至20%,橫結腸經脾彎後是降結腸,降結腸罹癌率是8至10%,接著乙狀結腸佔 20至25%,最後是直腸約佔40%左右。
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表示,常吃紅肉與燒烤且有家族史之40歲以上民眾,需定期至醫院進行「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20~30%大腸癌死亡率。但是,50至69歲以上的民眾,一定得每2年作1次「大腸癌篩檢」。



















避免大腸癌 少吃紅肉與燒烤
2011/11/02 18:50:07 小型字 中型字 大型字
 

(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2日電)台北榮民總醫院表示 ,每年有超過1萬人罹大腸癌,患大腸癌與飲食習慣有 關,經燒烤過的紅肉容易釋放致癌物具環胺,呼籲民眾 應改變飲食習慣,50歲以上應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

根據癌症登記統計顯示,大腸癌發生人數在95年首 次超越肝癌,成為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增至1萬248人 ,近幾年來發生率持續上升;死亡人數從84年2469人, 96年已增至4470人,標準化死亡率上升17%。

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王輝明表示,大 腸癌與吃有絕對關係,研究證實,經燒烤過的紅肉食物 易釋放致癌物具環胺,「所以紅肉最好少吃,或儘量以 水煮烹調。」

王輝明表示,常吃紅肉與燒烤且有家族史的40歲以 上民眾,需固定到醫院進行糞便潛血檢查,可降低2至3 成大腸癌死亡率。但是,50至69歲以上民眾,一定每2 年篩檢1次大腸癌。

台北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林楨國從大腸各 部位剖析癌率指出,大腸癌多發生在50至70歲,自95年 開始每年均有超過1萬例新增案例,從肓腸開始,在上 方的升結腸罹癌率為15至20%,接著是橫結腸經脾彎後 是降結腸,降結腸罹癌率是8至10%,接著是乙狀結腸占 20至25%,然後是直腸約40%左右。

林楨國表示,前總統李登輝大腸癌的病灶發生在右 側結腸,此處的糞便不成形且患者多半不會有症狀,但 通常會有貧血現象,因此,若50歲以上民眾有不明原因 貧血,應該要檢查消化道、胃、小腸等器官。1001102



腸分為兩個部分—小腸和大腸,大部份的腸癌發生在大腸,也就是結腸和直腸的部位。


 


當我們進食時,食物沿著食道通往胃部而進入小腸,在小腸進行消化過程,攝取身體必需的營養。消化後的食物,再進入大腸,並由大腸吸收水分。剩餘的廢物,便是糞便。糞便會留在直腸,直至大腸移動,將其排出體外。


 


甚麼引致大腸癌


大腸癌的成因仍然是未知之數,這方面的研究仍全力在進行。根據統計,大腸癌和我們的飲食習慣有關,高動物性脂肪、高蛋白質和低纖維的飲食習慣有可能增加患腸癌的危險。


家族中有人患過腸癌,得病的機會也比較大。 如果年齡在四十五歲以下的父母親或兄弟姊妹得了大腸癌,或者同一家族中有幾個人患有大腸癌,得腸癌的風險都會增加。


 


 


大腸癌前兆, 大腸癌症徵兆與大腸癌症狀


由 於大腸癌的早期症狀隱晦不明且特異性不高,易被病患及醫師所忽視,以致延誤了早期診斷及治療的時機。雖然年輕腸癌患者的臨床症狀長短和臨床分期沒 有絕對關係;但是一般相信:病程越長,癌細胞浸潤越深且廣,則局部淋巴轉移、甚至造成血行性轉移可能性亦相對提高,切除率及存活率也就減少了。因此臨床醫 師對於下列臨床徵狀務必詳細探查原因,以期早期發現。


大腸癌前兆, 大腸癌症徵兆與大腸癌症狀1


下消化道出血:是 大腸癌最常見的徵狀,幾乎一半以上的病患都有此症狀。若是左側結腸及直腸癌,則更高達70﹪以 上。但是若呈鮮紅顏色,且和糞便完全分開,則以痔瘡,直腸炎居多。大腸癌的出血往往是少量且間歇性,尤其是右側大腸癌之出血,往往和糞便均勻混合更是不易 由肉眼查覺,往往至嚴重貧血產生全身症狀時始被查覺。


大腸癌前兆, 大腸癌症徵兆與大腸癌症狀2


排便習慣改變:這也是大腸癌病人最常見症狀之一。包括排便頻率改變,糞便管徑變細,裏急後重及排便時肛門疼痛等。這些症狀主要是腸腔被腫瘤部份阻塞所造成,以左側大腸癌及直腸癌最明顯。約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病患有此症狀。不過臨床上碰見這種症狀時,必需和大腸急燥症作鑑別診斷。


大腸癌前兆, 大腸癌症徵兆與大腸癌症狀3


腹痛:這是歐美大腸癌病患最常見之症狀,國人則約有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之病患有此主訴,腹痛的原因可能是腸癌的局部浸潤或者是腫瘤部份阻塞腸腔所造成,因此痛的部位也視腫瘤的所在位置而定。而且痛的形式和大腸急燥症並不相配合。


大腸癌前兆, 大腸癌症徵兆與大腸癌症狀4


腹部腫塊:腹部能觸摸到腫塊者,又以右側大腸癌居多,根據台大許等之經驗、高達50﹪之右側大腸癌患者可以在相關部位觸摸到腫塊。不過隨著腸癌篩檢的進步,早期大腸癌的比例漸漸增加,相信臨床上可觸摸到腫塊的病例會慢慢減少。


大腸癌前兆, 大腸癌症徵兆與大腸癌症狀5


腸阻塞:中 國人因憩室炎引起腸阻塞之情形遠比白種人少。相反地;國人中80﹪的大腸阻塞都是由大腸癌所造成的。 臨床上亦都有腹痛症狀,位置上以乙狀結腸,盲腸及脾彎曲最多。由於大體解剖的互異,右側阻塞性大腸癌的腫塊遠比左側大,約為8.4公分 比4.1公分 。這是由於右側大腸管徑較寬宜糞便在此尚呈流質狀態所至。直腸壼部因內徑較寬,且腫瘤的發育縱向多於橫向,所以糞便在此雖已成固體狀,但發生阻塞的機會反 而不多。約有24﹪的結腸癌病人有腸阻塞的現象,但僅8.1﹪的直腸癌病人會造成腸阻塞。


大腸癌前兆, 大腸癌症徵兆與大腸癌症狀6


腸穿孔:少數大腸癌會造成自由穿孔。有二種發生機制:腫瘤本身破裂穿孔及近端因遠端腫瘤阻塞而脹破。臨床上以前者居多,佔85.7﹪,其中又以乙狀結腸最常發生,近端脹破情形則佔14.3﹪,以盲腸最多;此乃因為此處腸壁最薄之故。


大腸癌前兆, 大腸癌症徵兆與大腸癌症狀7


其他:包括局部膿瘍, 管,腸套疊,腹水等。若是臨床上出現了體重減輕,虛弱發燒,或者各種轉移現象時,往往表示晚期症狀,預後不良。


大腸癌治療的成效: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1985-1987的統計資料顯示:國人大腸直腸癌的死亡率,依次次於肝癌、肺癌、胃癌


,而居各種癌症死亡比率的第四位。而依榮民總醫院統計其於1970-1977年所有癌症病的資料,結腸直腸癌的五年存活率為40.5﹪,僅次於子宮頸癌及乳癌。


大腸癌經發現後,若能根治性手術切除,則可能有較長的存活,否則若因癌侵犯範圍過大無法手術切除,則甚少存活超過五年者。



標籤:
瀏覽次數:23    人氣指數:223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n_n 今天冬至吃湯圓囉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活動 n n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