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滲透」現象是法國物理學家Jean-Antoine Nollet(1700 - 1770)在1748年所發現的,他把水與酒精分別置於豬膀胱的內外兩側,很偶然地觀察到包覆在豬膀胱裡的水會自行擴散到膀胱外側的酒精中,因而命名為「滲透」現象。滲透的英文「osmosis」源自希臘文「osmos」,意指一種推動力,是由法國生理學家René Joachim Henri Dutrochet(1776 -1847)所提出,他同時說明並定義了Nollet發現的滲透現象。
與滲透現象相關的理論約在1850年代開始發展,1887年荷蘭物理化學家van t Hoff建立了薄膜過濾程序中以壓力差做為驅動力的理論基礎,現今仍然適用於奈米過濾及逆滲透過濾。滲透壓到底有多大呢?海水中的鹽濃度約為3.5 %,依van t Hoff的理論估算,滲透壓約為24大氣壓;苦鹹水的鹽濃度約7,000 ppm,滲透壓則是5大氣壓;而一般河川水的總溶解性固體約500~1,500 ppm,滲透壓就小於1大氣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