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光勳章中心為威武鷹揚圖案。四周為光芒,象徵榮獲此章者,有使國家前程遠大,國運昌隆,光芒四照之功。
此章於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十一月八日修正陸海空軍勳賞條例所制定,並規定於民國二十七年二月二十日施行,為襟綬,有表,不分等級。 民國六十九年十二月十九日修正陸海空軍勳賞條例施行細則,改為大綬。(照片中為蔣中正總統的大綬國光勳章,總統府典藏) 此章頒給陸海空軍軍人,捍禦外侮,保衛國家,著有下列特殊戰功之一者頒給之︰ 一、殲滅敵軍全部或大部,並奪獲敵軍重要地點,及軍旗火砲或重要軍備等。 二、堅守要隘使敵不得逞,致我軍克奏膺功者 三、殲殪或捕獲敵軍重要人員者。 四、斷絕敵軍交通,或奪獲敵軍糧餉軍械,戰局因以奏功者。 五、冒險伏置水雷,得以轟沉敵之軍艦或加危害,使敵失戰鬥力者。 六、冒險衝破敵之包圍或封鎖,以苦戰鬥運輸之途,終得達其目的者。 七、首先佔領有守備之砲臺港灣或城市者。 八、奪獲或擊沉敵方軍艦及軍用船隻者。 九、冒險入敵之港灣破壞其船艦者。 十、於一次任務中空中擊落敵機五架以上,地面擊燬敵機八架以上者。
十一、冒險封鎖敵之港灣得盡其任務者。 十二、空中轟炸命中敵之要塞、重要軍港、航空母艦主力艦及其重要軍事設備使之全燬或沉沒,影響敵方戰力或轟炸交通要點使敵軍運輸補給陷於癱瘓因而獲得重大勝利,有充分證明者。 十三、冒險偵察精密準確,賴以洞悉敵情因獲勝利,予敵重大損失或使我軍避免重大損失者。 十四、捕獲或擊落敵之飛機五架以上或捕獲敵軍戰車八輛以上者。 此章於著軍禮服時,佩於左襟中部,大綬由右肩斜至左脅下;著軍常服時,得佩帶勳表。與陸海空軍勳章並佩時,居於最高之位置,其他勳章則依照規定順次佩列。 國軍史上只有5個人得過此章,而且這5人之前也都得過青天白日勳章喔!對中華民國史稍有涉獵的人肯定聽過這5人的大名: 1.蔣中正:1943年10月10日獲頒,時任國民政府主席,及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同盟國中國戰區總司令,領導抗戰,居功厥偉。 2.傅作義:1945年11月獲頒,為國光勳章獲頒唯一投共者。 傅作義(1895年6月27日-1974年4月19日),字宜生,山西省榮河縣(今萬榮縣)人。於1911年響應辛亥革命,在太原參加反清起義,任起義學生軍排長。1915年入保定軍官學校第五期步兵科學習。1927年跟隨閻錫山參加北伐。1930年在中原大戰中參加反國民政府作戰,遭到慘敗。1931年擔任綏遠省政府主席。九一八事變後,日軍入侵平津地區。1932年3月,日軍進抵長城一線,據認長城抗戰是中國抗日第一場勝戰。 傅作義率59軍防守獨石口、鎮嶺口、懷柔一線,負責掩護長城一線中國軍隊北翼。1935年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1936年反對日本主張的內蒙古自治,11月率部抵抗關東軍指使的王英“大漢義軍”和德王、李守信所部的西犯,奪回百靈廟、錫拉木楞廟等戰略要地多處。肅清綏遠境內的親日政權軍隊,挫敗日軍入侵綏遠的企圖,是為綏遠抗戰。全面抗戰爆發後歷任第七集團軍總司令,第八、第十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兼綏遠省、察哈爾省政府主席。 先後參與忻口會戰、包頭戰役、綏西戰役、五原戰役。1946年國共內戰正式開始,率綏遠部眾連克共軍的集寧(今烏蘭察布市)、大同、張家口等多座重鎮,使得共軍在國共內戰初期在華北處境困難。 後任華北剿匪總司令部總司令。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在原籍山西省榮河縣當選為第一屆國民大會代表。1949年1月底在平津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天津後,接受中共的條件,在當年1月22日率25萬北平守軍投降,同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進入北平。 1949年9月,傅作義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當選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政協第二、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政協第四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國防委員會副主席,水利部(後為水利電力部)部長等職務。 1974年4月19日,傅作義在北京病逝。 3.周至柔:1950年8月14日獲頒。1898年10月28日生,字百福,浙江台州臨海人。1922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8期步科,是陳誠的同學,屬於陳誠的土木系。後入黃埔軍校任教官,參與北伐。曾出國考察空軍教育,返國後被任命為中央航空學校校長。1936年,調航空委員會主任。抗戰中任中國空軍的總指揮。1946年,航空委員會改制為空軍總司令部,中國的空軍正式建軍。周至柔擔任第一任空軍總司令。1949年隨國軍到台灣。1950年,任空軍一級上將參謀總長兼空軍總司令。1957年任第六任台灣省政府主席。1962年,任總統府參軍長。1967年,任國家建設計劃委員會主任委員。1986年8月8月29日,任內病逝於臺北,享年88歲。 4.俞大維:1965年2月4日獲頒。1897年出生,浙江紹興人,為曾國藩外孫,美國哈佛大學哲學博士。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全國統一,國民政府開始著手軍經建設,俞大維出任新設立「駐德使館商務調查部」主任。1929年6月返國,任軍政部參事。1932年派任參謀本部少將主任秘書,但俞大維婉拒而自願至中央訓練團任兵器總教官。次年1月,調軍政部兵工署長,並晉升陸軍中將,對當時的兵工現代化做出許多貢獻。1937年抗戰爆發,俞大維指揮將沿海30餘座兵工廠、鋼鐵廠、材料廠、及兵工技術單位以有限之人力、物力與獸力搬運,陸續西遷內陸繼續生產,為抗戰中國國防工業生產貢獻卓越,1944年12月,調軍政部常務次長,並兼中美聯合參謀部中國代表,負責與美方代表魏德邁將軍協商,爭取美國軍援,當時「阿爾發部隊裝備方案」,使國軍36個師換裝美式裝備,即為此達成之建議。1946年4月,參加國府、中共、美國代表之3人小組會議,協商戰後還都事宜;5月,獲國民政府頒授青天白日勳章。1946年5月16日,繼俞飛鵬出任交通部部長,任內建立交通資料中心,全國鐵道狀況之自動化,以及郵政開辦24小時服務等事績尤為人稱道,1950年1月赴美養病。1954年出任國防部長,先後長達10年之久,指導大陳島撤退及砲轟黃岐,及參與「八二三砲戰」等重要軍事行動,先後赴金門達130餘次,任內積極整軍建設促使國軍成為一支現代化之部隊,1965年初,因病辭去部長一職由蔣經國接任,2月獲頒國光勳章表彰任內功績,轉任總統府資政,1993年病逝,享壽97高齡。 5.何應欽:1970年3月14日獲頒
何應欽,字敬之,貴州省興義縣人,生於清光緒16年。光緒27年,考入貴州陸軍小學,畢業後升武昌陸軍第三中學。34年,被選派赴日本,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1期步科,並於此時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爆發後,何輟學返國,任職陳其美之滬軍都督府。二次革命失敗,遂復東渡日本完成學業。5年秋返國,任黔軍第1師步兵第四團團長。13年1月赴廣州,奉孫大元帥任命為大本營參謀處軍事參謀;6月,任黃埔軍官學校少將總教官;10月,兼教導團團長。13年冬,陳炯明叛變,謀襲廣州,何參加討伐,是為第一次東征。當時校軍,即以教導第1團為前驅。14年3月棉湖之役,大破敵軍,確保革命策源地;6月,參加平定楊希閔、劉震寰之叛變;7月,國民政府成立,積功升任國民革命軍第1軍第1師師長;9月,第二次東征,任第1軍軍長。15年7月,國民革命軍北伐,兼潮梅警備司令。16年元月,任東路總指揮,掃蕩福建周蔭人部,進軍南京;9月,龍潭之役,大敗孫傳芳部,力挽革命危局。17年2月,任北伐全軍總司令部總參謀長,北伐之成功,多賴策劃。北伐成功,特任訓練總監,並負責國軍編遣工作。19年3月,任軍政部部長。20年2月,任南昌行營主任;6月,任剿共軍前敵總司令兼左翼集團軍總司令官。22年3月,兼代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5月30日至31日,在塘沽與日關東軍參謀副長等,舉行會議兩次,在第二次會議中,簽定所謂「塘沽停戰協定」,至是戰端遂息;而日軍以武力併吞華北之陰謀,乃成泡影。25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16日,國民政府下令討伐張學良,特派何為討逆總司令,一面以中央各路大軍及空軍立即迅速集結,以強大壓力加於西安;一面配合中央,宣慰西北軍民,時局乃得以急轉直下,轉危為安。26年,抗戰軍起,任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坐鎮廣州。27年元月,升任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仍兼軍政部長,集作戰後勤重任於一身。32年10月,獲頒青天白日勳章。33年9月,日軍以強弩之末,向我桂柳地區,大舉進犯,貴陽及陪都重慶,均感震動,將軍臨危授命,趕赴貴陽督師迎擊,克復獨山,扭轉黔桂戰局,使貴陽及重慶轉危為安;11月,任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配合盟軍作戰。34年8月,日軍無條件投降;9月9日,代表最高統帥蔣委員長,在南京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部(即陸軍軍官學校舊址)接受中國戰區日軍最高司令官岡村寧次之正式投降。35年6月,出任我國駐聯合國軍事代表中國代表團團長。37年3月,奉蔣主席電召返國;6月,出任國防部部長。38年3月,任行政院院長;5月,為維護民主憲政之法統,辭卸行政院院長,旋隨政府轉進臺灣。39年5月,任戰略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先後往訪日、菲,敦睦邦交,宣慰僑胞。45年至50年間,為策進世界道德重振,曾先後組團出國,對反共貢獻甚大。68年3月11日,將軍90華誕,為酬庸勛勤,特頒授國光勳章。71年10月,任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總主席。76年10月21日病逝臺北,享年9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