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05981
 《弟子規》聖賢的教誨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認識佛教-48 淨空法師講述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認識佛教-50 淨空法師講述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認識佛教-49 淨空法師講述
作者: 《弟子規》聖賢的教誨 日期: 2010.11.29  天氣:  心情:

《觀經》的三福是我們修行基礎的基礎,離開這個基礎,不要說是大乘,人天善都不能成就,所以我們學佛是從這個地方學起。因此這一段經文,這兩天講的,是《觀無量壽佛經》上的一段經文,也講得特別的詳細,希望我們多多的去讀、多多的去體會,盡量把它做到,奠定修學的根基。


明天再跟諸位介紹往上面去的一層,這一層還是基礎,因為這是自修的基礎。我們跟大家在這共修,有共修的基礎。自修的基礎好了,才談共修的基礎。如果不知道這個基礎,共修在一塊沒有好處,大家在一塊是什麼?雜心閒話,彼此意見不和,還不如一個人修行好,為什麼?大家在一塊,彼此鬧意見,意見不和,問題多了。所以如何在一塊共修?共修有共修的戒條,這就是佛教給我們的「六和敬」,明天跟諸位講「六和敬」。


認識佛教  (第四集)  1991/12  美國邁阿密  檔名:17-1-04


前面我們將佛法修學綱領最基本的基礎介紹出來了,今天跟大家介紹「六和敬」,「六和」依然是基本的修學方法。「三福」是個人修行的基礎,「六和」是我們大家在一起共修的戒條。佛法所說的僧團,是四個人以上居住在一起共修。世尊為我們制定了六條的戒條,遵守這六個戒條,這就是佛法的僧團,也就是世尊的弟子。因此「六和敬」是團體共修的基本戒條,我們必須知道,也必須要遵守。無論是出家的團體,或者是在家的團體,都必須要遵守。


六條戒裡面,第一條是「見和同解」,要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建立共識。在一個團體裡面,我們對於佛法,或者對於修學的環境,一定要有一個共同的見解,這是團體在一起修學的基礎。佛陀在世,確確實實是做到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所以為了許多不同見解的人,開了無量無邊的法門。佛教宗派法門之多,就是因為這個緣故而建立的。


大眾聚在一起,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社會。社會要能夠真正得到安定,首先要能夠和諧的相處,就是和睦相處。唯有「和」才能夠把我們的見解、思想,乃至於生活的方式逐漸拉近,不能夠距離太遠,這樣就是所謂的平等。這是和之後才有平,平之後,大家心地就安定了,安之後才有樂。我們要想得到快樂,心要安,身要安,身心要安。換句話說,社會一切要做到公平,就是要做到平等,所以「和」是最初的一個基礎。


佛法重視「和敬」,世間法也重視「和」這一個字。在中國,孔老夫子教我們,就把這一個字列為最重要的一個科目。你看就連《論語》裡面也說「禮之用,和為貴」。我們前幾年有一個機會到北京去觀光,去參觀清朝的故宮,故宮當中有三個主要的建築,我們中國人稱它為「金鑾殿」。實際上它的匾額不是金鑾殿,最大的殿叫「太和殿」,太和殿後面一個大殿,比太和殿小一點,叫「中和殿」,中和殿後面還有一個大殿叫「保和殿」。諸位想想它的命名,三個殿都用「和」,由此可以看到,清朝的帝王用什麼來治天下、統治這個國家?用「和」。末代不和,不和這就亡國了。如果它繼續維持這一個精神,恐怕到今天還是大清帝國,中國人不會受這麼多的苦、不會遭這麼多的難。所以「和」是非常非常重要,大家在一塊聚會,一定要注意這一個字。


世尊為我們說了許許多多的經典,無量的法門,並不是叫我們統統都要修學的。是因為要適合於各種不同根性,也就是要適合於各種不同見解的大眾們。因此宗派有很多,支派就更多。譬如傳到中國來,在中國所建立的大、小乘一共有十個宗派,這十個宗派怎麼分的?就是大家喜愛不相同。譬如我們喜歡《華嚴》,喜歡《華嚴》的人就統統建立一個道場,這個道場專修《華嚴》。喜歡《法華經》的,在另外一個地方再建一個道場,我們這裡是專修《法華》。因此我們就能夠明瞭,古代的寺院叢林,實際上就是像現在所說的專科大學。大家的喜愛、見解、思想都一致的,這才建立一個道場。而不是一個道場裡面,今天學這一樣,明天學那一樣,是一樣都學不成就的。

標籤:
瀏覽次數:20    人氣指數:20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認識佛教-48 淨空法師講述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認識佛教-50 淨空法師講述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