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離婚率節節升高,根據統計資料顯示,結婚5年內即離婚的
怨偶占 總離婚數的比率接近20%,所以「7年之癢」有縮短成
「5年之癢 」的趨勢。
因應5年之癢,理財專家建議在結婚前先擬定婚前契約書 ,
可以減少離婚時的財務糾紛;也有人建議夫妻依所得比例
提供家用錢 ,剩下的錢自行保管;甚至有人強調私房錢的
重要性,尤其要自己做投資決策。
這些建議是為了防範離婚時受到財務傷害,而做的預防措施。
既然總是有離婚的機會,預做準備似乎是一個保護自己的好辦法。
雖然涉入任何事都會有風險,因而採取適當避險措施可能是明智
的作法,但是避免風險發生,一定會比風險發生後有所補償來的
高明,因此在結婚前應有決心及承諾要維持婚姻,否則離婚時 ,
就算財務有所保障,其他的傷害可能遠超過金錢所能彌補的。
既然結了婚,就應把夫妻的資源結合起來,一起為家庭打拼 ,
如果夫妻在財務上有不可讓配偶知道的地方,夫妻間就會有
不信任感 ,一旦不信任的情緒產生,是不易弭合的。不論夫妻要
如何理財,把錢合在一塊兒,或是分開自行管理,都應是充分溝通
的結果 ,只要有共識就不會因金錢而起勃谿。
夫妻同修理財課
國內、外許多調查顯示,金錢問題是造成夫妻離異最主要的原因,
離婚夫妻當中有50%以上承認離婚是因為金錢,
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金錢所造成的夫妻失和問題可能
形形色色,不一而足,也許是因為一方不善理財,在財務上牽連了
配偶,或者是對金錢的看法及支配態度不同,甚而是對配偶的財務
期望過高 而失望等導致勞燕分飛。
既然破壞夫妻和諧的根源是金錢,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婚前即為婚後
的理財做規劃,藉此瞭解對方的金錢觀,也可以充分理解各自的
家庭狀況及 負擔,最重要的是,雙方會非常清楚需要共同努力,
才可能達成將來的理想。
夫妻如果能對家庭做恰當的理財規畫,就可以大幅降低爭吵的潛在
因子 ,不讓金錢成為夫妻牽手到老的絆腳石。如果夫妻能養成共同
處理家庭財務的習慣,一起規劃人生 ,即會在溝通的過程中產生共識
,而願意攜手合作,共同開創幸福人生 ,所以理財規劃是夫妻的必修課。
在理財規劃的過程當中,必定會討論將來如何投資理財 ,才能達成家庭
目標,因此可以避免各行其是,而無法增進家庭財務狀 況的問題,
也可避免一方發生損失,而由不知情的另一半承擔。
夫妻如果不做理財規劃,就少了一個重要的溝通管道,對金錢的看法及
分配產生歧異而讓互信隨時間日益降低 ,結果是只要家庭有小小風吹草動
就可能觸動有關金錢的敏感神經,終至離異。所以我們不僅可以運用理財
規劃有效理財 ,還可以藉其減少夫妻失和的機會。
以家庭為單位來理財
人性本貪財,而且大家都知道:「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
因此對錢完全看得開、不在乎的人畢竟是少數。
夫妻如何開誠佈公、誠摯溝通,是維持美滿婚姻的必要條件,
而理財規劃是協助溝通的有效手段。
夫妻在做理財規劃時最好以家庭為單位,將全家的收入及支出合併考慮
,這樣做不僅能集合資源,獲致經濟規模,提早達成理財目標,也較
容易達成比較多的人生目標。如果太太要先生用他的錢買房子,而且
產權歸太太所有,買房子的時機一定會延後;如果先生每個月只給太太
兩萬元家用,剩下薪水完全自己規劃,怎麼能期待太太把私房錢拿出來
替家裡買車呢?
管理離婚風險的重點在防範離婚發生,而非減少財務損失,婚前預做
理財計畫是風險管理的重要方法,甚至可以避免不相配的婚姻,如果
經過充分溝通,要有婚前契約亦無不可,但若對如何共築幸福 家庭
沒有共識,婚前契約反而代表雙方有隨時離婚的準備,其實反而減損了
雙方對婚姻的「承諾」(commitment )程度。
理財計畫會顯示夫妻間必須互通有無,家庭財務才能迅速改善 ,如果雙方
同意,將各自所得的一部分貢獻出來做為家用,其餘由自己管理亦無不可
,但是必須理解,資源分散使用並不見得有利於整體家庭財務的改善。
其實,夫妻間處理家庭財務的方式可以有各種可能性,只要發揮創意,
願意溝通達成共識,就能合作無間,過著美滿幸福的日子。理財規劃不是
萬靈丹,但絕對可以促進溝通,如果你已婚,但從未與配偶一起做理財規劃
,不妨嘗試一下,也許對夫妻感情會有 意想不到好效果;也許你新婚,
更應以理財規劃在人生新階段的起跑點 上早日與就配偶達成共識;
只要共同努力做理財規劃,白頭偕老就會實現,不會只是喜宴上的祝賀詞!
婚姻理財的風險管理
夫妻在理財規劃的過程中,會討論家庭的共同目標,譬如要生幾個小孩、
希望何時退休、在那個區域買房子,甚至是否要共同創業等等,都是需要
夫妻共同經營的。理財規劃時也一定會考慮到夫妻各自的主、客觀條件 ,
譬如個別的收入有多少、需不需要撫養或與對方的父母住在一起、
夫妻各自有哪些需要花錢的嗜好、是不是兩方都希望有一些自己的私房錢
等等。所以理財規劃可以幫助夫妻在人生上取得共識,有了共識就會摒除
私心,合作開創幸福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