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還能陪爸媽多久
從“1+1= 2”開始,我們一生都在做著無數的算術題。
上學時,算術題是必須完成的作業和考試
工作後,開始算計收入,算計開銷
結婚生子後,算計存多少錢可以買一套房,或是養一個孩子。
可你有沒有算過,自己還能陪父母多久?
那麼,不妨來做做這道最近在網絡上廣泛流傳的“親情計算題”
假設你和父母分隔兩地,每年你能回去幾次,一次幾天?
除掉應酬朋友、睡覺,你有多少時間真正和爸媽在一起?
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是72歲,就算爸媽能活到85歲
這輩子你到底還能和爸媽相處多久?
現代人出現孝道缺位
每個人都會漸漸長大,漸漸離開父母的視線。
學校、社會、朋友、戀人、異鄉、漂泊……
都在一點點拉開我們與父母的距離,而一年中留給父母的時間卻是縮了又縮。
之所以會出現“孝道”的缺位,一是源於父母本身對子女的教育。
岳曉東表示,許多中國父母過於以孩子為中心,以至於父母永遠記得孩子的生日
但很多人從來沒給父母過過生日。
這種教育環境成長起來的孩子,也會以自己為中心,而很少念及父母的感受。
二是很多人都覺得“來日方長”。
對誰說忙,都不如對父母說的理直氣壯,以至於陪伴父母的計劃總會一推再推。
殊不知,父母會在我們的忽視中快速老去。
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那原本有限的親情數據
在我們的賬本上不停遞減,有朝一日總會歸零。
一個電話、一次慶生、一個紅包,隨時隨地傳遞牽挂
台灣著名作家龍應台曾寫道: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你站在小路的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岳曉東認為,很多人自己當了父母後才會明白,父母對於子女的要求其實很少
無非是時常聯絡、報個平安、噓寒問暖。
而對於不能守在父母身邊的人,也請你“盡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