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76016
 風痕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古典樂-惡魔的顫音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古典樂-魔鬼的獰笑
作者: 風痕 日期: 2014.04.30  天氣:  心情:
奉承話要說得恰到好處,
每個人都喜歡別人的讚美,
就像是需要水和空氣一樣,
其實讚美不需要出其不意、高人一等,
也不在多,而在於“準”。
審時度勢因人而異是適時地“讚美”一下,
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和諧。


古典樂-魔鬼的獰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RatMYQ57DI


舒伯特:「我在帕格尼尼的慢板中,聽到了天使的歌唱。」
舒曼:「帕格尼尼是音樂家技藝高度展現的代表者。」
蕭邦:「帕格尼尼是幾乎找不出一點瑕疵般地完美。」
白遼士:「帕格尼尼是數百年才出現一次的超人。」

李斯特:「這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小提琴家!什麼樣的藝術家啊!」

羅西尼:「我這輩子只掉過三次眼淚,一次是聽帕格尼尼演奏,一次是…(忘了)…,一次是我在船上烤的一隻雞掉進河裡去。」


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隨想曲(Op.1)

尼科羅‧帕格尼尼(Niccolo Paganini,1782-1840),19世紀的『小提琴之王』,義大利傳奇式的偉大小提琴家與作曲家,古典吉它藝術的忠實探索者,同時也是古典樂史上最傑出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在1801-1807年間,他還未滿20歲就創作的《二十四首隨想曲》中,展現出驚人的技巧與才華,為日後的小提琴演奏技術,留下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傳說中帕格尼尼的母親夢見天使,便祈求天使賜給她一個小提琴家兒子,這就是他。不過很諷刺的是,成名後伴隨在帕格尼尼身邊的,卻一直都是跟魔鬼有關的謠言。其中流傳最廣的,就是他把靈魂賣給魔鬼,以換取超凡的演奏技術,有人並因此稱他為『小提琴魔鬼』或『琴魔』,更有人說他的雙手和靈魂,已經被撒旦掌握了。本文開頭提及的那片專輯為何要取名為『Diabolus in Musica』,原因正是在此。

那這位技巧超凡的小提琴鬼才,到底是天使還是魔鬼呢?在下也不知道,只知道小提琴所有的演奏技巧,在這二十四首隨想曲當中,被表現的淋漓盡致。然而他除了是炫技能手之外,華麗的技巧同樣也影響了浪漫派音樂的風格,以及現代電吉他音樂裡,一個叫『巴洛克重金屬』的流派。

這二十四首隨想曲由於豐富的音樂形象,因此其中有不少被後人冠上了標題,《魔鬼的獰笑》便是其中之一。而其中的主題更激發了許多知名音樂家的靈感,像布拉姆斯的《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Op.35)、李斯特的六首帕格尼尼大練習曲(S-141),還有近代知名音樂家拉赫瑪尼諾夫的《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Op.43)都稱的上是箇中翹楚。

除了本人與音樂的傳奇之外,帕格尼尼他那把愛琴,也堪稱是古典樂史上最傳奇的一把小提琴。帕格尼尼當年首度離鄉時,一位不知名的法國商人送了他一把1742年製的『耶穌‧瓜奈里』小提琴,帕格尼尼將它暱稱為『加農砲』(The Cannon),是他一生蒐集的二十二把小提琴中,最受他珍愛的一把。帕格尼尼對女人用情不專,但這把『加農砲』卻是他40多年來的最愛。有個叫做『REQUIEM』的18禁遊戲裡,出現的那把惡魔小提琴,指的就是這把『加農砲』。



帕格尼尼與『加農砲』

『加農砲』和普通小提琴最大的不同,在於一般小提琴的琴弦排列為拱弧形,以避免演奏時誤拉到其他琴弦,而『加農砲』的琴弦卻幾乎都在同一個平面上,讓帕格尼尼可以同時拉奏三、四條弦,釋放出爆發性的共鳴。

在年少輕狂的時候,帕格尼尼曾經在賭桌上將『加農砲』作為賭注,並因此輸掉了這把愛琴。『加農砲』日後流落到一個叫Rhone的商人手裡,這個商人在1802年找上了帕格尼尼,要求他在演奏會上,使用這把『加農砲』。

帕格尼尼同意他的要求,在演奏會上使用了『加農砲』,並且獲得了超乎原來想像的巨大成功!在感激之餘,帕格尼尼想把琴買回來,據說對方並沒有要錢,而是提出了一個條件,要他『終生使用這把琴』。從此以後,這把『加農砲』成為帕格尼尼一生的摯愛,陪伴他走過歐洲各地,為他贏得巨大的財富與名聲。

帕格尼尼1834年因病引退後,在過逝前三年將這把『加農砲』送給他出生的熱內亞永久保存,並立下遺言,不讓別人來使用他的摯愛。於是這把深鎖於展示廳玻璃琴盒中的『加農砲』,又被世人稱作『帕格尼尼的寡婦』或『寡婦加農砲』,多年來無人敢用它來演奏,像是害怕會遭到詛咒般的敬畏著。

然而在許多年後,由於通風不良以及溼度等種種問題,造成這把傳奇名琴嚴重受損,所幸在製琴師坎第(Candi)的細心修護,才讓小提琴魔鬼心愛的『加農砲』得以起死回生。經過這個事件後,熱內亞決定無視帕格尼尼的遺言,讓『加農砲』重新獻身音樂,不再深鎖於玻璃盒中。

在1937年,『加農砲』沉默百年後,終於再現江湖,由小提琴家Bignami拉奏給全世界兩千萬人聆聽,繼續在音樂史上留下新的傳奇。日後阿卡多錄『Diabolus in Musica』這片專輯時,用的也正是這把『加農砲』喔!

以上是帕格尼尼身亡後,心愛名琴的遭遇,那他自己呢?這又是另一個傳奇故事了。帕格尼尼除了將『加農砲』送給熱內亞之外,遺囑還有說,希望自己也可以葬在那裡教會的墓地。然而經過了種種波折,直到他死後36年,他才得以下葬,而且不是葬在熱內亞,而是葬在帕瑪(Parma,或譯作帕爾瑪)。

這可不是帕瑪的大主教比較好心,而是因為寡廉鮮恥的大主教,覬覦帕格尼尼傳奇般的巨大財產。在1845年收了帕格尼尼他兒子,阿奇勒‧帕格尼尼一大筆錢後,同意讓帕格尼尼葬到卡約納別墅的私人花園中。

可是帕格尼尼並未依約下葬,因為帕瑪大主教花言巧語的,讓信基督教的阿奇勒相信,如果要讓他老爸的靈魂得到救贖,在私人土地上舉行沒有儀式的葬禮,並不是正確的方法。大主教說目前現有的教會墓地已經額滿,如果阿奇勒能夠捐塊土地給教會,讓他們規劃新的墓園,那他爸就可以躺在教會的土地裡了。

於是阿奇勒無償捐贈一塊土地,讓教會規劃他們的新墓園,還自掏腰包付了修建墓園的費用,據說前後花了整整八年的時間。然而卑劣的大主教還是沒有讓帕格尼尼下葬,而是將棺木丟在一個地下土牢裡,那個土牢並不在贈與教區的墓園部分,也就是說帕格尼尼仍未如他所願,葬在教會之地上。

直到1876年,帕格尼尼死後的36年,教會赤裸裸的勒索了阿奇勒一票,要是用今天的幣值來算,教會至少敲了他150萬馬克,折合新台幣約3600萬的超大竹槓,而且這還不包括『無償捐贈』的部分,作為教會所謂的『死者坦白悔罪的清楚證據』後,帕格尼尼才得以在夜裡悄悄葬進帕瑪的教會墓園裡。

劉興華翻譯的《帕格尼尼》一書的結尾說到,20年之後,也就是阿奇勒死後的一年,他父親的棺槨重新起出,移葬到帕瑪新墓園的紀念碑下,這才是今天的帕格尼尼之墓。



帕格尼尼之墓

帕格尼尼,遲到三十六年的葬禮

用靈魂交換音樂


關於這段往事,詳情各位請看上面那兩篇文章。在下只覺得,如果說帕格尼尼是魔鬼,那麼散播謠言、操縱輿論、從中詐財…等,作出這種種阻撓,讓帕格尼尼死後不得安寧的元兇,這些自稱是『聖職者』的傢伙,豈不是比所謂的魔鬼還要更惡劣的貨色嗎…?

最後向各位提一下,文末的錄音是知名的小提琴大師黎奇(Ruggiero Ricci)在1950年錄製的版本。黎奇1918年出生於舊金山,並以天才神童的身份崛起於樂壇,1928年在舊金山首度登台,1929年在紐約首演,愛因斯坦聽完他的演奏之後稱其為『天才』。

在下對這位大師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他曾在訪談裡說過,你要是有時間需要熱身的話,那就把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隨想曲從頭到尾走一遍就好了…還真不愧是能被愛因斯坦說是『天才』的大師級人物啊…(文/幽影)
標籤:
瀏覽次數:22    人氣指數:1022    累積鼓勵: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古典樂-惡魔的顫音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