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716288
 寶哥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五個觀念~富足一生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你怎麼蓋感情的房子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說話藝術+安慰藝術
作者: 寶哥 日期: 2009.07.23  天氣:  心情:

說話藝術
=====================================================
古時候有個秀才很有才氣,很喜歡用打油詩取笑人。有一次縣老爺寫了一首詩,召集文人雅上用餐一起欣賞,因為縣老爺也頗好舞文弄墨,所以自封名號「西坡」以媲美「東坡居士」。

正當大夥兒讚賞縣老爺才情洋溢之際,秀才冒出了一首詩「古人有東坡,今人有西坡,這坡比那坡,差多!」,氣得縣老爺大為光火,卻因當著眾人的面,不便發作。餐後眾人隨縣老爺逛後花園,正巧遇到縣老爺的夫人,秀才叉出口成章 「遠見一姑娘,金蓮三吋長,為何這般小,橫量。」把夫人氣哭了。


於是懷恨在心的縣老爺處處想找機會修理秀才,有一次終於成功地陷害秀才,將他發配充軍襄陽。在押解的途 中,秀才的舅舅得知此不幸消息,特地準備食物送給他吃。他舅舅從小因眼疾致使一眼失明,可是當見到外甥如此慘狀, 也不免悲從中來,潸然淚下。秀才又順口 做了一首打油詩「充軍到襄陽,見舅如見娘,兩人齊淚下,三行。」。如此取笑一眼失明的舅舅,氣得舅舅連食物也不給他吃,掉頭走人了。

三種不該說的話


在組織運作中常常聽到這個故事,所以我們稱不該講的話叫「三行話」。某個人很喜歡講「三行話」,我們就叫他「大三行」;如果有人在當場講了不是很適當的話,旁邊就會有人糾正他「你三行啊!」或者說「別那麼三行,好不好!」。身為一位領導者,我們必須要求自己某些話不要說,諸如:


*
負面的話


舉凡悲傷、憂愁、抱怨或者自怨自艾的詞句,都必須從平常說話的言詞中拿掉,因為這種話只會引發更多的負面效應。組織中如果充滿了這種言論,組織的成長就會停滯,因為每個人都會去找一個負面的理由,來當作自己尚無法成功的藉口。


*
批評的話


攻擊性的言詞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任何批評都像仰天吐口水,終究會掉到自己臉上。組織中批評的話多了;優秀的人才就進不來,也留不住,因為再完美的人也是需要被肯定的,而批評卻像冬天的寒風,是無孔不入的。


*
未經證實的話


一句話縱使正面積極。縱使能鼓舞人心,可是難辨真偽,這種話我們不能講,因為既是未經證實即表示可能改變。如果我們一旦說出口,而結果並非如我們所言,將失信於組織。一旦組織認為領導人的話可信度不高時,這個組織不會有忠誠度,更不易團結,日能流於四分五裂,各自尋求答案,各自保有一部份真相而各自為政。


謹慎言行、創造領導風範


「一言興邦,一言亡國。」,謹言慎行是做一個有擔當的領導人必須做到的,尤其組織中耳語傳遞非常快速,一句失當的言詞可能引發組織的反彈,進而對組織造成傷害,身為一個領導者不得不重視這門修鍊的功夫,而此功夫必須自此刻起修鍊,且隨時修鍊。

============================================

安慰藝術
=======================================================
HealingConversation
》作者南絲.格爾馬丁,針對如何彌補人際溝通的鴻溝、適時適度表達關心,提供了「療效對話」的10項原則。所謂「療效對話」,是指將心比心、設身處地的對談,讓求援者獲得適度紓解,進而自然地達到「治療的效果」。當你不確定「說什麼?」和「如何說?」的時候,本書可以提供許多實用的參考。

療效對話的10大原則:


1.
聆聽

聆聽不是保持沉默,而是仔細聽聽對方說了什麼、沒說什麼,以及真正的涵意。聆聽也不是指說話或發問;通常我們會急於分享自己的故事,或詢問對方問題,以為這樣就是聆聽該有的姿態。然而,所謂的聆聽,應該是用我們的眼、耳和心去聽對方的聲音,同時不急著立刻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我們必須願意把自己的「內在對話」暫拋一邊。所謂的「內在對話」,是指聆聽的同時,在腦海中不自覺進行的對話,包括動腦筋想著該說什麼、如何回應對方的話,或盤算著接下來的話題。


2.
停頓


在對話之間,有時說,有時聽;當聽到自己心裡響起「我不懂……」的聲音時,就是該暫時停頓一下問對方:「我是否錯過了什麼情節?」我們還必須提醒自己,放慢不自覺產生的機械式反應,例如,想快速解決對方的不安,因而沒有正面思考問題,便直接跳到採取行動的階段──說些或做些我們認為對對方有益的事。


從容不迫地停頓與思考,可讓我們停止下判斷、停止反應,並且產生好奇心。如此,有助於在重要的剎那間,發揮同理心,如果沒有做這樣的停頓,我們可能會在剎那間,說出稍後會反悔的話。停頓就像開車時,變換排擋時所需使用的離合器:先減速到某種程度,扣上齒輪之後,才能進行加速。


安慰的藝術,在於「在適當的時機,說適當的話」,以及「不在一時衝動下,說出不該說的話」。


3.
當朋友不當英雄


幫助別人度過艱難歲月,不等同於將他們從痛苦的處境中「拯救」出來。人們有權利和責任,去承受他們行為的後果,和其所帶來的困境。我們應該認同他們的痛苦,讓他們去感覺痛苦,並且不試著快速驅散痛苦。我們僅試著提供讓他們越過「恐懼之河」的橋樑。


當朋友、家人陷於情緒或身體的痛苦之中時,支援他們的最基本方法是:允許對方哭泣。面對哭泣的人,人們最自然的反應,即是希望對方停止哭泣,並跟他說:「別哭了,事情一定可以安然解決的!」其實這並不是最適當的反應。當對方啜泣或掉淚時,我們通常會對自己的無助而感到坐立難安。然而,哭泣是人體嘗試將情緒毒素排出體外的一種方式,而掉淚則是療傷的一種過程。所以,請別急著拿面紙給對方,只要讓他知道你支持他的心意。


4.
給予安慰


給予安慰並不是告訴別人:「你應該覺得……」或是「你不應該覺得……」。人們有權利保有其真正的感覺。安慰是指:不要對他們下判斷,不要心想他們正在受苦、需要接受幫忙;安慰是指:給予他們空間去做自己、並認同自己的感覺。我們不需要透過「同意或反對」他們的選擇或處理困境的方法,來表達關心。


5.
感同身受


當我們忙著試圖幫助他人時,可能會忘記人們會察覺到我們內心的波動──沒有說出來的想法和感覺。儘管人們無法確知我們的想法,但通常可以察覺到我們是否驚慌、對他們下判斷,或是為他們感到難過。面對面安慰別人,和我們內心真正的狀態,有很大的關聯。因為對他們的遭遇感同身受,我們不僅分擔對方的痛苦,也需忍受自己內心的煎熬。不論面臨的處境如何,善意的現身與安慰,即是給予對方的一項禮物。


6.
長期守候


改變會帶來許多混亂。沒有人可以迅速整頓那樣的混亂。人們需要時間去調適、檢討、改變和詢問:「假如……,會怎樣?」的問題。在「療效對話」中,我們學著接受以下事實:我們的家庭成員、同事或鄰居,有時候僅需要我們當他們的「共鳴箱」,且能不厭其煩地供其反覆使用。


7.
勇敢挺身而出


不論身處任何狀況,對自己不知該說什麼而感到困窘,是無妨的;讓我們想幫助的人知道我們的感覺,也是無妨的。甚至可以老實地說:「我不知道你的感覺,也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但是我真的很關心你。」即使自己對這樣的表達覺得可笑,還是可以讓對方知道,你不急著「現在」和他交談。你或許可以選擇用書寫的方式,來表達感覺和想法。除了言語的表達之外,「療效對話」尚有許多不同的形式。


8.
提供實用資源


不需幫別人找到所有問題的答案,但可以盡力提供可用資源──別的朋友、專家、朋友的朋友,來幫忙他們找到答案。可以為對方打幾通電話,連結人脈;也可以找相關的書籍給他們閱讀;或是乾脆提供一個躲避的空間,讓他們得以平靜地尋找自己的答案。 


9.
設身處地、主動幫忙


當我們問:「有沒有我可以幫忙的地方?」有時候有答案,有時候他們也不知道需要什麼樣的幫忙。然而,人們有時會對自己真正的需要開不了口。設身處地去考量人們可能需要的協助,是有效助人的第一步。


10.
善用同理心


即使我們遭遇過類似的經驗,也無法百分之百了解別人的感受,但是我們可以善用同理心去關懷對方。切記需先耐心聽完別人的故事,再考慮有沒有必要分享自已的故事?而分享的結果是否對對方有益?

標籤:
瀏覽次數:7    人氣指數:7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五個觀念~富足一生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你怎麼蓋感情的房子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