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民歌是台灣的一種音樂風格。特色是吉他、鋼琴伴唱。「校園民歌」運動起源於1970年代台灣大學校園,於1990年代完全結束。此運動初期以貼近「民眾」生活以及思考「民族」(包括台澎金馬與中國的人群)意識自詡為「『民』歌」。但是後來受到人質疑其既非台灣『民』歌,也不是中國『民』歌,因而應稱為「校園民歌」。 60年代的台灣樂壇,音樂創作遠遠滯后于樂壇的發展,在歐美歌曲的熏陶下,涌現出了一批填補本土創作空白、極富創新意識的詞曲創作者,這其中最為著名的當屬庄奴与左宏元。70年代初,大量的女性歌手開始在樂壇上走紅,鳳飛飛、鄧麗君、甄妮、崔苔菁等歌手的走紅,無形中把台灣早期的流行音樂發展推向了另一個高潮。盡管此時樂壇上呈現出一派發展的勢頭,但翻唱之風依舊在樂壇上盛行,歐美文化的印記存留在人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此時,本土文化的覺醒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境地了。從1972年前后開始,楊弦、胡德夫、李雙澤等人開始在台北醞釀后來轟動全島的“現代民歌”運動。1973年,楊弦在胡德夫的演唱會上發表了由余光中的詩譜曲的《鄉愁四韻》。1975年6月6日,以余光中、徐志摩等詩人的詩為歌,楊弦与胡德夫在台北中山紀念堂舉行“ 中國現代民歌之夜”演唱會,成為校園民歌運動開始的標誌性事件;而這次演唱會所推出的9首歌曲均被收錄進楊弦于同年出版的首張專輯《中國現代民歌集》中,這張專輯也標志著民歌運動的正式開端,民歌時代由此正式開始。<轉載自網路> ==== 鄉愁四韻 ===== 作詞:余光中 作曲:羅大佑 編曲:羅大佑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那酒一樣的長江水 那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那血一樣的海棠紅 那沸血的燒痛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呀雪花白 那信一樣的雪花白 那家信的等待是鄉愁的等待 給我一片雪花白呀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呀臘梅香 那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那母親的芬芳是鄉土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呀臘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