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起銅板,有數字與人頭,小時候一定有那幾次,與朋友或是獨自一人玩著擲銅板的遊戲.
漫畫書裡的小男孩,思念著外出的親人回不回來,
折了門前的樹枝,摘著枝上的葉子,心裡唸著:回來,不回來,回來,不回來...
不論怎樣,總有一面是主人翁所期待的,
擲完不甘心,一直擲到出現心裡期待的那一面,或是..
就這樣折斷了無數的樹枝,只因為最後那片葉子是"不回來".
我還記得...小時候看到漫畫中摘葉子那一幕,都會掉淚.
可是,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的事情是無法重來(擲)的,這是人生的可貴與無奈之處.
年輕時的自己,總想當好孩子--大人眼中口裡說的好孩子,
叛逆對我來說,頂多只是鬧鬧彆扭,生悶氣而已,如今想來,真的是微不足道.
有點後悔自己沒能好好在叛逆期,狠狠的叛逆一下.
人生,如果能夠早一點承受不可承受之苦,而熬過去,也許..浴血後能成為鳳凰.
只是,當父母親的,大都捨不得小孩受苦,我雖寵愛小毛球,但是這點我不會犯錯.
我與小毛球的母親,在教養上最大的差異,大概就是這了.
她是絕對的規範禁止,只教小毛球她認可的,我則是鼓勵冒險,甚至...
跌倒了也沒關係,我認為教導一個小孩,你/妳一定得教會他兩面才行.
在社會這個環境,沒有永久的公平與正義,善與惡,要生存下來,你不能單純只是個好人,
你得學會壞,看懂壞人的心眼,清楚誰是真的待你,如果你只是單純的待人好,
我怕你恐怕缺乏生存的本能,就如同我過往所承受的一般,現在的自己,
充其量只是堅持自己想要的樣子,且盡量不要傷害別人,不過,並不能避免別人傷害自己...
有點領悟,夏洛克裡面的對白,"童話故事之所以讓我們喜歡主角,有時候也得歸功於裡面的壞人,
因為壞人襯托了主角的好",而好人與壞人的定義,在大人眼裡反倒是模糊,相對,跟著時間變的,
只是,我相信每個人心裡還有絕對的價值觀,所以有些人,做了壞事後,也會去廟裡拜拜求平安,
有錢人為了避稅,也會捐錢捐公共設施來名利雙收.
感到孤單,大人的世界,原來就這回事,不是不懂得怎麼做,只是不感興趣,
太多虛假的好人了,應該不差我這一個,虛假的好人,有時候比真實的壞人還傷人.
dh裡面勇樣說了,當一桌球開了,遊戲就開始了,要不要玩可由不得你,
正與反,善與惡,有時候不是相對論,反倒是相依相存,只是你/妳對該 人/事/物 認識的深淺不同而已.
一位殺人犯的愛妻,殺人犯是壞人,但這壞人對那女人而言可是真愛,也是個好父親,好兒子.
李師科等草莽之流,有時還比不上高官/教授 壞,因為後者是壞在心裡,卻得到外人表面無知的尊崇.
如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