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有讀固定某本理財週刊的習慣 看的不只是理財 有時更是只為了看其中一個人的專欄而買 記得有次看到這週刊在談有關日本豐田汽車的管理員工的策略 裡面提到豐田的管理者希望員工是帶腦來上班而非只帶雙手來上班 又說到如果員工不能在所掌職的職位上做第一線的臨場反應 而只是照著老闆的命令做事 是不及格的 豐田內還讓所有員工一起改進公司不當之處 幾乎每天都有人提出意見來修正公司政策或軟硬體設備 裡面又借用星巴克的例子 當初星冰樂這項產品 是由星巴克某店的員工所發明出來的 一開始店長禁止他販售 因為未經過星巴克總部授權 但是這位女員工都趁老闆外出時 偷偷把星冰樂賣給來店的客人 結果當月那家店業積賣最好的就是星冰樂 總部後來知道後 不但打電話給這位員工致謝 還將星冰樂這項新產品負責行銷的位置交給她 而星冰樂隔年就幫星巴克賺了一億美元的營收 http://www.i-part.com.tw/diary/diary_my.php?o=1439415 書中大意文章至此 http://www.i-part.com.tw/diary/diary_my.php?o=1439415 這篇專欄的確有鼓勵小員工的作用 因為只要你反應快或前線處理事情得宜 或幫公司增加營收 你就可能有機會扶搖直上 http://www.i-part.com.tw/diary/diary_my.php?o=1439415 問題是 並非所有老闆都能接受這樣的衝擊 每個人人性不一 實不能以單篇文章就論以定數 以台灣來說 比如你在某飲料店工作 你有天自己發明了新飲料 你偷偷賣給了民眾 如果這種事讓上面知道 我覺得可能就只有兩條路 不是被革職就是被告毀損品牌形象 因為一來你賣的東西不一定好喝 第二你並無權利這樣做 所以在不同國家不同的民俗及風情 或不同環境不同人共事下 有時並非靠一個成功案例就能完全臨摹 所以書中的東西只是給予參考的 我舉個實例好了 我之前從事銀行業 有個朋友 在國內某前幾大龍頭銀行的信用卡部門上班 而一般銀行都是靠推卡量來增加業積獎金收入 所以以這制度來看 對銀行來說是不是就等於辦卡戶多 對銀行本身是有利的情況? 於是我朋友一直以來就在網路上po辦卡文章來增加客源 但是這卻不是能被銀行所允許的 因為銀行有風險考量 怕增加呆帳戶 他業積一直都不錯 但最後下場卻是被炒尤魚 http://www.i-part.com.tw/diary/diary_my.php?o=1439415 我朋友不就是個動腦的最好案例? 在公司原有制度下 他動了腦想了方法來增加業積 而增加業積之後 公司不但沒有對他的方式表示鼓勵 甚至還解僱了他 他未對公司造成任何損害 還有替公司增加客源 但是跟上面星巴克的實例來做對比 就差了十萬八千里 http://www.i-part.com.tw/diary/diary_my.php?o=1439415 在你看書欲增加知識的同時 記得同步思考或體驗 才能累積你的智慧 多看書是好事 但是成功人的經驗並不代表就是你成功的經驗 就像我以前說的 你讀再多企業家自傳跟成功方式 你也不會變企業家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是有他道理存在的 http://www.i-part.com.tw/diary/diary_my.php?o=1439415 by 直到你心坎 嚴禁轉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