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42,956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944158
小魚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有「受」皆苦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論《大乘起信論》的「一心二門」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涅槃與緣起
作者:
小魚
日期: 2015.01.25 天氣:
心情:
涅槃:又譯為般涅槃、波利暱縛男、泥洹、涅槃那,意譯為圓寂、滅度、寂滅、無為、解脫、自在、安樂、不生不滅等。佛教教義認為涅槃是將世間所有一切法都滅盡而僅有一本住法圓滿而寂靜的狀態,所以涅槃中永遠沒有生命的中的種種煩惱、痛苦,從此不再受後有,也就是不再有下一世的六道輪迴。這個術語最早源自於古印度婆羅門教,當時眾說紛紜,都無法實證什麼是涅槃。後因佛陀降生示現成佛轉法輪,教導弟子們才漸漸有人實證涅槃,也就是聲聞四果阿羅漢捨壽時取證無餘涅槃,也是生命的本際(最初或最終)。
印度詞源:涅槃是宗教用語,為古印度語之音譯。在巴利文中,Nibbāna是源自動詞nibbāti,意為「被吹滅」或「被熄滅」。梵文Nirvāṇa,有出離、解脫、無臭、無煩惱等等意義。從字根來說,都帶有遠離煩惱狀態的意義在。在各古印度宗教一般指一種從痛苦中解脫出來的狀態,但是每個宗派對於如何進入涅槃,看法不一。在印度教哲學裏,意指通過肉體的解脫而與高級生命的結合,達到梵我合一的境界。
中文意譯:佛教認為,輪迴是自然界的一種必然現象;眾生的五蘊分離死去以後,立即投生在六道裏的其中一種生命形態,該新生命體可以是人類,也可以是動物、鬼、天神。如欲擺脫三界世間的輪迴唯有實證涅槃。中文舊譯作「滅度」。滅是滅一念無明的見、思二惑及無始無明的塵沙惑,度是度分段、變易兩種生死。大乘佛教釋義為本際、清涼寂靜,惱煩不現,眾苦永寂;具有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遠離一異、生滅、常斷、俱不俱等兩邊的中道體性意義;玄奘將涅槃意譯為圓寂。但圓寂一詞在日常中文中已被廣泛誤用;例如,常用於稱呼僧尼去世。在中文世俗用語內,常被誤認涅槃是死亡的同義語,等同於在肉體死亡的同時,精神或靈魂獲得永生或再生。
南傳上座部佛教詮釋:現代南傳上座部佛教繼承了斯里蘭卡分別說部的傳統,分別說部這個名稱來自第三次結集前阿育王和帝須尊者之間的問答:「王復更問:大德!佛法云何?答言:佛分別說也。」。涅槃被稱為出世間,以及是由四道智所證得。它是道與果的所緣,被稱為涅槃是因為它離去渴愛這一個糾纏物。在詞源學方面,巴利文Nibbāna是源自動詞nibbāti,意為『被吹滅』或『被熄滅』。因此它是表示熄滅了世間的貪、嗔、癡之火。諸巴利論師較喜歡解釋它為渴愛的糾纏(vāna)的不存在或離去(nikkhantatta)。只要人們還受到渴愛的糾纏,他們還被綁在生死輪迴裏(saṃsāra);但在滅盡一切渴愛時,人們即會證悟涅槃,解脫生死輪迴。
分類:依自性涅槃只有一種。依分別的根據則成兩種:有餘涅槃界與無餘涅槃界。依不同的方面,涅槃有三種:空、無相與無願。
甲:涅槃是一個不能再分解的究竟法。它是完全出世間的,而只有一個自性,那就是完全超越有為世間的無為不死界。
乙:依分別的根據則成兩種;該分別的根據是(體驗它的)五蘊是否還存在。
1、阿羅漢所體驗的涅槃界名為「有餘涅槃界」,因為雖然一切煩惱已滅盡,但由於過去執取所產生的諸蘊還存在。在註疏裏也被稱為「煩惱之滅盡」。
2、在阿羅漢死時所證得的涅槃界名為「無餘涅槃界」,因為五蘊已完全被捨棄,不再後有。在註疏裏也被稱為「諸蘊之滅盡」。
丙:依不同的方面,涅槃有三種。
1、涅槃稱為空:是因為它毫無貪嗔癡,也因為它毫無一切有為法。
2、稱為無相:是因為它毫無貪嗔癡之相,也因為它毫無一切有為法之相。
3、稱為無願:是因為它毫無貪嗔癡的渴望,也因為它毫無渴愛之欲。
特點:涅槃只能被親身作證的聖人們完全理解。尚未證悟涅槃的人們至少應當知道它的三個特點。
1、涅槃是常,即「不生、不長的非緣生法」,不是因緣和合而生的,是無條件的存在。(《巴利大藏經•小部,自說經》(第八卷第三章):「比庫們啊!是有不生、不長的非緣生法(無為法)存在。如果沒有了這不生、不長的非緣生法,則一切生的、長的、因緣和合的就無從解脫。因為有了這不生、不長、非緣生法,生的、長的、因緣和合的才有所解脫。」)
2、涅槃是樂,即由於此處無諸苦。
3、涅槃無我,就是指涅槃不為我所有、不是我、不是我的自我、在
我裡面沒有涅槃,在涅槃裏也沒有我。「入滅」、「般涅槃」、「取涅槃」不能理解為進入了某個被稱為涅槃的地方或境界。涅槃 並無來、去、進、出這些概念。
中觀學派:《中論》中說:
• 受諸因緣故,輪轉生死中,不受諸因緣,是名為涅槃。
• 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
唯識學派:這一學系,在「普為發趣一切乘者」(尊重聲聞涅槃的究竟)的基礎上,闡揚大乘不共的唯識說。如《解深密經》以三乘同遣遍計執、滅依他起、證圓成實,叫做一乘。說雖不同,其義是一。依照法相宗的分類,涅槃有四種:一本來自性清淨涅槃,二.有餘依涅槃,三.無餘依涅槃,四.無住處涅槃。
如來藏學派:除了上述涅槃之外,尚有一種大涅槃,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意思為如來的法身。《勝鬘經》:「法身即如來大般涅槃之體。」大涅槃是諸佛的法界,是諸佛甚深的禪定,也就是「常樂我淨」的境界,此境界惟佛能證。《法華經》:「惟如來證大菩提,究竟圓滿一切智慧,是名大涅槃。」
如來藏學派「涅槃」的中心思想,主要有三:第一,如來常住;第二,涅槃「常樂我淨」;第三,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大乘「般若」明無我,講「真空」;大乘如來藏學派「涅槃」示真我,講「妙有」。從大乘思想的發展看,大乘《涅槃經》出現在般若經、法華經、華嚴經等大品類經之後,以對治認為「涅槃」是永遠沉寂的消極涅槃觀。
現代學術及教派闡述:根據提出原始佛教概念的近現代學者研究,涅槃一詞在佛陀出世前,印度《奧義書》思潮就已經在使用了,原先涅槃係指回歸於包含一切且常樂我淨的清靜梵我,這個在耆那教教義中可以看明。 而佛陀覺悟後,明白「因緣法」,對涅槃一詞有新的定義和解釋。
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
如實正觀世間滅者,則不生世間有見。
• 世間指五受陰:色受想行識,亦指十八界,即六根六境六識。
• 世間集,指五受陰的流轉變異是隨無明貪愛因緣驅動支持而有生命現象,是實實在在的現前一切,所以不會說一切都沒有。
• 世間滅,指五受陰的流轉變異隨著無明貪愛因緣滅除而不再有生命現象,所以不會說一切的存在都是實有永恆。
◎所以要明白佛陀所定義的涅槃,必須先了解因緣法。生是依因緣支持而生,不是本來就有。而凡生起之一切,皆會隨其賴之生起的因緣滅而滅,不會恆常存有。而隨著因緣的滅盡,稱之「滅」,此為佛陀所定義的涅槃。
◎平時我們所以為的生滅,是以為事事物物自己在那邊生滅,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事實只是依著五陰因緣相互影響而不斷再改變,只是改變並未滅去。只有隨五陰因緣滅盡,才是滅,而「滅」無因緣可記說。生命的升起,是依種種因緣條件才有的現象,隨著五陰因緣和依無明和貪愛驅使之條件的變異,而不斷變化生命型態。
◎只有隨著無明和貪愛的滅除,驅使五受陰增長的因緣消除,無依此因緣影響的未來生命現象升起,是為滅。依因緣滅而滅,不能說去哪裡或在哪裡,只是無生命升起的因緣。並不是什麼都沒有,也不是有什麼。純粹是探討因緣的流轉影響變異,並非有什麼存在,也不是一切虛假,真真實實隨因緣生而生,隨因緣變而變,依因緣滅盡而滅,滅盡不起,無因緣可記說。
◎其實孤立著的一,是梵我的化身,從來不曾存在過;有了獨立的 一,才想到對立著的二,中間兩邊的三。這一而二,二而三,或者看為豎的發展 ,或者看為橫的組合,這一切是梵我的,不屬於佛法。佛法呢?佛陀否定了一異為 本的或橫或豎的十四戲論、六十二種邪見,豎起佛教的正法,「我說緣起」。諸法的緣起真相。在我們習以成性的根本無知沒有被消融以前,是無法理解的。
印順導師:一般人,在顯現的一切上,覺得他是真實的。等到暴露了虛妄性, 那又想像內在的真實,或超越的真實,把真實作為顯現的根本。世間的上帝,梵 天,唯心,唯物,……這一切,無非是覺得顯現事物的內在或背後,有一大實在 ,這就永不見真理。
佛法中,從因果緣起中體現一切空,空是緣起的真實,達到 現與實的無礙。現是如幻的相有,實是如幻的性空,這一點佛法與世間學術分流 。雖然佛教中也有真常論,但是可以一目了然的。一切如幻,從緣生,一切性空,這是佛法。如果說,有一非幻不滅的,非因緣生的,真實(依常識說無妨)不空的,那就離宗了!
※凡是認識上的存在,是必然相待的,相待就是二,就是這個那個(這是緣起的差別,緣起的彼此)。釋尊所開顯的,是一切法,一切法的中心──眾生;那末,這個就是眾生 現實的苦痛世間,是生死,是無常;那個就是聖者現實的安樂出世間,(勿望文生義 ),是涅槃,是寂滅。「諸行無常」與「涅槃寂靜」,在無可說處說出來。這還是相對靜止的觀察。動呢?從這生命無常,進入那涅槃寂靜,須粉碎我們的根本無知,這叫「諸法無我」。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釋尊用這三者,印定一切佛法,就是緣起正法的基本法則。諸法無我是更適中更主要的,不但佛法的不共在此,佛法實踐的特色也在此。離了這遍通一切法的無我,無常不是灰斷,就是世間演變的俗見;涅槃更只是形而上的擬想,或神世界的別名。
※釋尊為甚麼要建立這三法印呢?我們要知道:佛法不是甚麼神秘,它只是適合眾生的機感,給予正確而適當的指導。眾生所要求的是真實(我體)、美滿(樂趣),善存(常在);所厭惡的是虛妄(無我)、缺陷(苦)、毀滅(無常)。但它們所認為真實的,含有根本上的錯誤。它們的真理,在不斷的否認過程中。宇宙人生的大謎,鬧到今天,依舊是黑漆一團。它們心目中的快樂,沒有標準,也缺少永久性,
跟著心情的轉移而變。它們適應的善存,自體與境界的貪戀、追求,結果還不是歸於毀滅。在釋尊的正覺中,真(我)美(樂)善(常)不是不可能,不過,世間一般人,因著認識上的根本缺陷,引起行動上的錯誤,卻是再也走不通,這非要別開生路不可,一般人所認為真美善,先給它個一一勘破,是無我,是苦,是無常。 倘能「無常故苦,苦故無我」,一個翻身,才能踏上真美善的境地,這是真美善,依印度人的名字,叫它做涅槃。依這樣的見地,沒有通過無我(第一義的),那無
常、苦、無我(對治的)是正確的,一般人心目中的常樂我是顛倒。通過了無我,那常樂我是正確的,無常苦無我反而是顛倒了。※輪迴的主體是不斷不常的緣起存續,是無自性,非斷滅的,不是常而是非常非無常,當然也非斷滅論;佛陀對這變化的主體一般不明說,主要理由是:怕眾生愛染執取此不常不斷的輪迴主體。
標籤:
瀏覽次數:
169
人氣指數:
169
累積鼓勵:
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本日記尚未得到貼紙
有「受」皆苦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論《大乘起信論》的「一心二門」
住戶回應
時間:2015-02-06 18:17
他, 65歲,台南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2-03 15:34
他, 65歲,台南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2-03 15:26
他, 65歲,台南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2-02 11:53
他, 65歲,台南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2-02 11:38
他, 65歲,台南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1-27 16:19
他, 65歲,台南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1-25 19:16
他, 65歲,台南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