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70935
 Prinz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龍蝦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別冤枉牛頓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禍從口入 (轉貼)
作者: Prinz 日期: 2014.06.10  天氣:  心情:


河豚,又稱河魨,自古即為極品珍饈。河豚的魚白(即精巢)細嫩如酪、滑爽如膏,有「西施乳」的雅稱。西施是中國四大美女之一,生於春秋末期的越國,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使夫差無心政事,終致亡國。河豚魚白以「西施乳」為名,固然是因為它的美味無與倫比,但另一方面,也是意指只要稍有不慎,它的劇毒就會讓人魂歸九泉、一命嗚呼。

事實上,河豚魚白是無毒的,最毒的位置,在肝臟及卵巢。河豚毒素(tetrodotoxin)是一種神經毒,極為致命,據說一公克就能殺死三百人,而且沒有解毒劑。在清朝王又槐撰寫、阮其新補注的《重刊補註洗冤錄集證》(1844)卷三〈意外諸毒:河魨風藥竝食毒〉一節中,即有「昔有人招友晨餐者,烹河魨為饌,友以故不食,遺歸饗妻,妻方平明服藥,不以為慮,啜之甚美,即時口鼻流血而絕。」一事,可說是奪人性命於一瞬間。

日本人愛吃河豚,河豚生魚片為傳統料理,距今三千年前繩文時代的貝塚,就可以發現河豚的魚骨殘骸。死亡的河豚,毒素會擴散全身,無法食用,因此,處理食材的廚師,必須持有特別執照。然而,至今每年仍約有十數人死於河豚之毒。因此,有句日本俗諺是這麼說的:「欲河豚之肉,思致命之危,遲疑再三。」生動地描寫了吃與不吃的舉棋不定。

如此猛毒,對推理作家來說,自然是渾然天成、萬中選一的最強凶器。知名的美國推理影集《神探可倫坡》(Columbo)就有一集《致命的美味》(Murder Under Glass,1978),講一位美食評論家威脅一家餐廳主廚,如果不願提供賄款,評論家就會給餐廳劣評,但主廚不為所動,反擊說要公開評論家的惡行。於是,評論家遂在談判過程中,在主廚的酒裡掺了河豚毒,並在主廚喝下前離去,以製造不在場證明。當然,這番費盡心思的詭計,最終還是被可倫坡識破了。

除了河豚肉,還有一種致命的珍奇美味,是紫石南(Rhododendrons ponticum)的花蜜。紫石南為常綠灌木,杜鵑花科,原產於西班牙,分布於南歐到西亞,黃色花蕊,花瓣呈紅紫色,含有一種稱為梫木毒素(grayanotoxin)的植物毒,毒性並不甚強,一百公克的量,約能毒死一個孩童。

首先養殖蜜蜂,專採紫石南花蜜,精鍊後的蜂蜜,滋味濃郁,入口即化,絕妙無比。但是,處理過程中若有不慎,食用者將會肌肉無力、嘔吐、陷入昏厥。這種蜂蜜,稱為「狂蜜」(mad honey),原本是毒物,但在電影《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2009)裡,則被福爾摩斯用來詐死,欺騙對手。

西元前六十七年,龐貝(Pompey)與本都(Pontus)交戰,本都不敵,國王密特里達狄四世(Mithridates IV)在撤退時,故意留下狂蜜給龐貝軍。龐貝軍不察,慶功宴上將狂蜜入酒飲用,全員暈眩、抽搐,本都軍乘機回擊,將敵人殲滅。這場戰爭,廣義而言,可能是史載最早的生化戰了。

此外,分布於全球、充滿劇毒的白鵝膏蕈(Amanita verna),由於外貌與食用洋菇相似,經常被誤食。溫帶地區的冬季較長,人們習慣醃製蔬菜以長期保存,而菇類則是最易於採集、取用的新鮮食材。波蘭人嗜菇,每年約有五十人死於誤食毒菇。

白鵝膏蕈全株為雪白色,外觀甚美,含鬼筆毒環肽(phallotoxin)及瓢蕈毒素(amatoxin),只要吃了一小株,數小時後,就會出現腹瀉、下痢等症狀,幾天內,更會引發內臟出血、肝腎機能障礙,嚴重則致死。不過,有一份食譜,是先將洋蔥以奶油炒過,加入鹽、胡椒、小茴香,再把這種毒菇磨碎,與洋蔥一起蒸十分鐘,最後再與酸奶油、麵粉加水混合,製成醬料,就能為一桌佳肴增添極上風味。然而,這恐怕會是一頓極需勇氣的饗宴吧!











標籤:
瀏覽次數:249    人氣指數:1849    累積鼓勵:8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龍蝦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別冤枉牛頓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