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442209
 逸雲飄然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弟子規簡說《八》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弟子規簡說《十》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弟子規簡說《九》
作者: 逸雲飄然 日期: 2010.03.07  天氣:  心情:


出則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現代小家庭居多,家中子女大都只有兩三個,甚至是單生一個,往往缺乏學習與兄弟姐妹相處的良好環境。再加上父母都是上班族,小孩很小就進了托兒所、幼稚園,更減少了親自教導子女的時間。一旦進入了小學,過團體生活,如何在團體中自處,都容易發生適應困難,行為偏差的問題。例如:個性倔強,不知道說話的時機,做事不能負責,常常和同學發生爭執,不能遵守團體規範,所以引來行為及心理的困擾。難怪今日特別重視輔導教育,但畢竟疲於奔命,效果有限,而追求溯源是忽略了人格的教育。《弟子規》重視理的教化,從小就落實於日常生活中的家庭教育,無形之中,消弭許多社會的文明病。




《弟子規》中『出則弟』這段經文說的是家中兄弟相處之道,以及如何和長輩在一起的規矩。在這些規範中,訓練小孩謙恭有禮,懂得尊重別人,自然容易融入團體,為大家所接納。而兄弟姐妹之間要如何相處才能和睦?應注重那些要點呢?




經文說:當哥哥姐姐的,要能友愛弟妹,作弟妹的應做到恭敬兄姐。這樣兄弟姐妹就能和睦減少衝突,父母心中就快樂,在這和睦當中就存著孝道了!



把身外所用的錢財物品,看輕減少計較,兄弟之間就不會產生怨恨。講話時,不要太衝動,傷感情的話,要能忍住不說,那麼不必要的衝突怨恨,就會消失無蹤。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當兄姐的,年紀大,懂得的道理比較多,經驗較豐富,應當要幫助弟妹。反之,當弟妹的,年紀小,要聽從兄姐的指導,不要自以為是,就能符合恭敬的道理。能做到『兄友弟恭』,衝突自然減少,父母看在眼裡便感到欣慰,無形中就做到孝順了。反之,兄弟姐妹衝突吵架,讓父母為難,為誰說話都很難公平,父母心中就會擔憂不快樂。所以為人子女想做好孝順,除了好好侍奉父母外,和兄弟姐妹也要和睦相處,才能安養父母的身及心。




『財物輕,怨何生。』今日大家追求物質享受,把財物看得很重要,對孝順父母,兄友弟恭的倫常道理,卻忽略了。許多兄弟分家後,猶如冤家避不見面,原因大多來自對財物看得太重,感到分得不公平,互相計較而萌生怨氣。如果此時父母還健在,教他們如何安心?如果父母已去世,必然蒙羞痛苦。人要在世間生存,必須有錢財物品,但蔬食布衣,陋室而居,一樣可以過得去。若能視富貴如浮雲,重義輕利,那麼滋潤內心的天倫之樂,才是最真實的、最耐久的享受。




周文王的大伯父泰伯,孔子稱讚他有三讓天下的美德。當周文王(名字叫昌)出生時,祖父古公亶父就說了一句話:『我周家將來一定有興盛家業的人,那個人就是昌罷!』如果照傳統的規定,古公亶父的位子應該傳給大兒子泰伯,不可能傳給三兒子季歷,季歷就是文王的父親,這樣周文王就無法繼承國位。




泰伯很有智慧,聽到父親古公亶父這句話,了解父親的心意,於是藉父親生病時,需要藥材,便偕同二弟仲雍往南方採藥,並將自己紋身斷髮,這樣一來就不能接受國位,而滿了父親的心願。泰伯不僅捨掉世間最大的財物──國位,讓位給三弟季歷,又順利地把國位再傳給文王。這種作為,使人看不出他讓國的行徑,所以孔子稱讚他是『至德』呀!同學们!見賢思齊,讓我們學習把自己心愛的財物,讓給兄弟姐妹,甚至需要的人吧!




『言語忍,忿自泯。』一發覺言語有『火藥味』就要先警惕,學忍辱,不管對方如何,心要柔軟下來。要想想:一旦言語衝突起來,總是揀些傷心的話來罵人。對方一聽,將忿恨填膺。終身難忘,俗云:『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忍得下,自有海闊天空的舒暢。




唐朝張公藝先生家中五代同堂,全家上下和樂融融。皇帝路過,仰慕他治家整齊,便請問有何妙法?張公藝先生寫了一個『忍』字,再一個『忍』字……連續寫了一百個『忍』字,他的大家庭就因家中大小都能互相忍讓,而得以維持。這就是有名的『百忍成家』。




能看輕財物,肯忍下逆耳言語,必須在平時省察自己的心念,有否偏離成聖成賢的道路?對世間『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的倫常,有否看重?肯不肯去嘗試實行?肯如此辦,自然樂於輕財物、忍言語!


逸雲飄然 99/03/07 晚19:50
[:P]
標籤:
瀏覽次數:80    人氣指數:5080    累積鼓勵:2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弟子規簡說《八》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弟子規簡說《十》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