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0332
 雋嶔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萬心自在論:六、四大五蘊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聖道指南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財祿因果論:前言
作者: 雋嶔 日期: 2012.10.05  天氣:  心情:
財祿因果論: 前言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水是世人最喜好引以為借鏡及效仿之對象,水之所以稱為上善之類,

因其「利萬物」、「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所以水的形態萬變,可以成為人的圭臬。


「利萬物」水是天下萬物的必需品,但是水不因受人重視,而改變謙卑的態度。

反而因受萬物所用而生生不息,因此世人引為借鏡,人所以存在價值,就是可供國家社稷所利用,因而人當以受用為榮。


「不爭」水以不傷外物而自利。

比如,欲往大海,分流遭遇巨石以改道,而不與之爭道;

再如,遇容器而改變型態,總是不因客觀環境改變其本質。

因此引申至做人處世上,人與自然爭地,與他人爭利,縱使一時獲勝,但得利的永遠是不爭的一方。


「處眾人之所惡」水雖是萬物所必需,但其非因此成為獨裁者,反而默默付出,即使卑下骯髒之下水道,只要可以通往大海,水也不退縮。

因此引申至世人營謀事上,成功並非偶然,成功是由最低下的學習功夫起始,當經驗因學習而成長,成功就有希望。


修學行持乃至於做人處事,皆應學習水的「上善」,當欲成功的人,學會了利萬物、不爭,且可處眾人之所惡,仙神必然加以垂佑;

反之,好高騖遠、不學習,便想一步登天的人,縱然有再佳的機會,亦是與成功擦肩而過。


本書開著之先,以前言為導論,乃是希望世人在營謀事上,當「依誠而用心」,並非因求神問卜便可成就一番事業。

總言之,成功的希望操之在己,必須先自助,方可獲天助,這才是本書立論的基礎。



( 摘錄:明正鸞音之財祿因果論)
標籤:
瀏覽次數:222    人氣指數:1622    累積鼓勵: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萬心自在論:六、四大五蘊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聖道指南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