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0332
 雋嶔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聖道指南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監察神司,功德神司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養生因果要論:第一章 情緒
作者: 雋嶔 日期: 2012.10.14  天氣:  心情:
養生因果要論:第一章 情緒




隨著時代進步,治療醫學也跟著演進成預防醫學的時代,因此世人寧願花費些許金錢而做身體健檢,

也因為如此,漸漸注意到養生、運動跟健康的關聯,如此觀念甚佳,

不過卻忽略了「情緒」更是健康以及疾病的重要關鍵。


今日開著本書,姑且拋開前世與今生因果業報的問題,而先由現世報講述情緒影響人身安泰的因果。


情緒暴躁易怒,在佛家稱為嗔恚,眾所皆知暴躁之人,外在容易招受團體的排擠,而使人際關係惡化;

內在則易誘發心、肝等等疾病,因此語云:盛怒之人以大動肝火稱之。


那麼情緒與因果業報有何關聯呢?

吾舉一例驗證之,昔有一運動世家,夫妻結髮之初甚為恩愛,及至產下一子,妻因產後憂鬱,脾氣變成暴躁、易怒,

每與其夫爭吵後才餵食嬰兒母乳,久之,嬰兒竟然因為下痢而夭折,細究其因,乃「嗔毐」所致,

母體因為暴躁的情緒使腎上腺激增,體內液質受到影響而變成毐素,

換言之,母親不知修養心性,使身體產生變化卻不自覺,乃致其因,使無辜嬰兒承其果,實是得不償失。


由此可知,因果業報之總類繁多,可能顯成在道德上、經濟上、甚至肉身上,因此縱然懂得養生與運動,

若果忽略情緒管理,遭殃的恐怕不只自身,還可能波及至親、至愛的家人,豈可不慎?


因果業報如此繁多,但人已身陷苦海,因此脾氣暴躁或受委屈而傷感,都是人之常情,

但是既想擁有強健體魄,就不能不注意健康的心理,那麼健康心理如何達成呢?

基本上應該做到不與人爭、知足常樂,更在經濟餘裕懂得施捨,因為因果業、功德解。




( 摘錄:明正鸞音之養生因果要論)
標籤:
瀏覽次數:407    人氣指數:1807    累積鼓勵: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聖道指南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監察神司,功德神司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