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0332
 雋嶔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萬心自在論:七、種子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聖道指南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財祿因果論:第二章 福德
作者: 雋嶔 日期: 2012.10.17  天氣:  心情:
財祿因果論:第二章 福德



培植福德的果實,不外乎以立德、立功、立言為準繩。

立德,即在道德上有所成就。比如: 關皇以大義樹立典範成為楷模。

立功,即是行使對社會有益之事。比如:助印善書、鋪橋造路及助建寺廟等等。

立言,即是以言論感化他人走向正途。比如:善書或時下傳媒,廣播善知識者均屬之。


人生苦短,苦就苦在生命有限,而欲望無窮。

所以世人便以「一己」的利益為標竿,進而不惜犧牲他人的權利,惡性循環,逐漸損傷夙世辛苦積累的福德,

為的只求一己快樂,因而當福德漸寡時,身旁必然小人環伺,影響決定。


比如企業家僅顧及私利,損害勞工權利,所以整個企業終怨聲戾氣深沉,

主事者受磁場影響,以錯誤的決定作目標,終因錯誤決定使企業走向倒閉一途。

而且身旁小人在奉承過後,紛紛遠離,企業主呼天不應,叫地不靈。


先天下憂而憂,後天下樂而樂,原是勉勵從政者應比人民有遠大的思考及理想,

在人民尚未產生憂愁前,防範未然,代其解憂;而當人民安康富足,為政者才可稍得安慰。

此種思想即是將「一己」擴大為大我,從大我的滿足中獲得喜悅,恆久不衰。

所以,將此思想運用到商業上,在企業未逢危機前應有危機意識,而當勞工富足,主事者才能得到快樂及利益。


再將此觀念引申到個人福德上,企業家之所以能有一番成就,是因累世積累的福德轉化的福報。

但是如果一味損福傷德,那麼福報漸次變少變薄,而使企業無法立足。

因而「福不可享盡」,在富足當下,亦當居安思危,勤於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功德,才可延續福德資糧,盼世人思之。



( 摘錄:明正鸞音之財祿因果論)
標籤:
瀏覽次數:172    人氣指數:1332    累積鼓勵:58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萬心自在論:七、種子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聖道指南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