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5841
 lad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論語堯曰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堯曰第二十(三)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堯曰第二十(一)
作者: lady 日期: 2011.01.07  天氣:  心情:
論語 堯曰第二十(一)

論語  堯曰第二十


   本篇僅三章,然篇幅均長,邢昺疏對本篇內容認為:「此篇記二帝、三王及孔子之語,明天命政化之美,皆是聖人之道,可以垂訓將來。」本篇置論語之末以說明先王之德澤被世之功。

 

堯曰第二十(一)

   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不蔽,簡在帝心!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周有大賚,善人是富。「雖有周親,不如仁人;百姓有過,在予一人。」

   謹權量,審法度,修廢官,四方之政行焉。興滅國,繼絕世,舉逸民,天下之民歸心焉。所重民:食、喪、祭。寬則得眾,信則民任焉。敏則有功,公則說。

 

「註釋」

  堯曰:堯為古代聖人而作天子的,因兒子丹朱不肖,便把天子之位傳給舜。這是堯對舜所說的話。

  咨:嗟歎聲。

  爾舜:爾是「你」,下同。言你這舜。舜也是古代聖人做天子的。

  曆數在爾躬:曆數,謂帝王相繼的次第,猶歲時節氣的先後。爾躬,你身上。

  允執其中:允是信,即「果真」。執其中,秉守不偏不倚的中庸為政之道。

  四海:猶言天下的百姓。

  天祿永終:即君祿永久斷絕,連上句乃告誡的話。

  舜亦以命禹:舜亦以堯命己的話以命禹。蓋舜的兒子商均亦不肖,故把天子之位讓給禹。

  曰:商湯說;曰字上當有一「湯」字。自「予小子」至「在朕躬」一段話,是引商書湯誥中句而大同小異。蓋夏桀無道,湯放之於南巢後,代即帝位,書「湯誥」而祭天。一說是佈告諸侯之詞。

  予小子履:予是「我」。下同。小子,自謙詞。履是湯的名。

  敢用玄牡:敢,猶言冒昧的意思。玄牡,黑色公牛以為祭牲。按夏尚黑,商尚白,此時初得天下,尚未改尚,故仍用黑牛。

  昭告于皇皇后帝:昭告,明白啟告。皇皇,高大神明的意思,后帝即天,亦即玉帝上帝。

  有罪……不蔽:言桀有罪,己不敢赦,而天下賢人,皆上帝之臣,己不敢遮障其賢而不用他。

  簡:選擇、鑒閱。

  朕躬:我自身。朕即「我」。按古尊卑均稱朕,至秦始皇始為天子獨用,以迄清代。

  無以萬方:與天下的百姓無關。

  賚:音奈,賜予。按此以下,都是說武王的故事。

  善人是富:富是多。言周家受天大賜許多善人。一說是周得天下,大賜財帛於天下的善人,使善人均富。

  周親:骨肉至親。此以下四句引尚書泰誓篇,乃武王語。按指紂王至親如箕子、微子、比干等。

  謹權量:謹是整頓,權是稱錘,量是斗斛。言劃定度量衡制,按此以下,是周得天下後的作為。

  審法度:審是細察。法度,指禮樂制度等。

  修廢官:即官有被紂王所廢而實不可少的,仍舊設置起來;官有雖設而不稱其職的,則更換其人。

  興滅國:前代所封諸侯國,無故被人侵滅的,從新使之復興。

  繼絕世:前代賢人的祭祀,因世系斷絕而廢的,酌情擇旁支為其後,以繼祭祀。

  舉逸民:推舉節行超逸不拘於世的賢才做官治世。

  所重民食喪祭:言食喪祭為民所重者。按孔安國注,以「所重」冒起,民、食、喪、祭四項並列,亦通。

  任:信仰。

  敏則有功:做事勤快則有成就。

  公則說:說通悅。言周政教公平,故民歡樂。

 

「語譯」

(一)堯說:「唉!舜啊!現在天命的運數,在你的身上,你要存心信實,守住大中至正的道理!如果四海的百姓都困苦貧窮,那你當國君的福份,也便永遠完結了。」後來虞舜讓位,也用這話來告誡大禹。

禹受了天子之位傳到桀為天子,暴虐無道,商湯起兵伐桀而祭告天地,說道:「我小子履!敢用黑牛做祭品,敢明白地告訴你偉大的上帝;我對有罪的人,不敢赦免他,天下的賢人,都是上帝的臣子,我也不敢遮掩他們;由上帝自心來選用吧!我本身有罪過,這和百姓無關;百姓有罪過,這罪過由我來負。」

到了商紂治國無道,被周武王攻滅,武王大賜天下良民,善人因此都富有了。武王說:「紂的至親多,不及周家之多仁人;百姓若有罪過,都是我一人不好的緣故。」

整頓量、衡的標準,審察禮樂、法度,重新修立廢了官職,如此,四方的政事就辦得好了。已亡的國家,使他復興;已絕的宗族,為他立嗣;隱居的賢才,選拔錄用;這樣一來,天下的百姓,自然都歸附了。民政所重的,是民食、喪禮、祭祀。凡事能寬厚,自然會得眾心;能信實,自然會受信賴;能勤快,自然會有成就;事事公正,民心便會悅服。」

(二)堯因其子不肖,故禪位給舜的時候,告誡舜說:「唉!舜啊!天命道運安排帝王相繼的次第,就要降到你身上了,你應該誠、實地奉行天命,執行大道,存乎中,行乎正,從容中道,以保天下百姓,假如四海之內的老百姓生活都陷於困苦貧窮的話,上天所賜予你的祿位,也會永遠終止了。」後來舜攝政三十年後,也因其子商均不肖而讓位給大禹的時候,也用這番話告誡他。

湯初克夏桀時,對天宣誓禱告天帝說:「我小子履,謹用夏禮黑色的雄牛做祭品,明白的禱告至尊上帝:有罪的人-桀,陷民於水火,我不敢擅自去赦免他,您善良的臣僕,我也不敢隱蔽,您心裡早就熟悉了。如果我本身有罪過,就請不要牽連天下的百姓;如果天下百姓有了罪過,這罪過都歸我失德無道,無以教化,就由我一個人來承擔吧!」

周武王大封諸侯時,加賜善人,使善人富有而益多,武王說:「我們周朝承受天命,打敗離心離德的商紂,雖然我有不少關係最密切的親人,卻不如這些有仁德的人對我更有幫助。如果百姓有什麼過失的話,應該由我一個人來承擔所有的罪過。」

武王得天下以後,重新創立國之綱紀:謹慎地檢定權衡度量,仔細地審察禮樂法令制度,使人民立身有方而適宜;修飭已曠廢的官職,全國的政令就會通行無阻;復興被滅亡的諸侯國家,繼續已斷絕的卿大夫世系,舉用被遺落的賢良人才或隱士,這樣做了,天下的百姓都會心悅誠服。另外,帝王所重視的有四件大事:(1)人民-立國之本。(2)糧食-民生之命。(3)喪禮-生死大事。(4)祭祀-對先人致敬。如能本乎此,帝王做到德行寬厚,就會得到群眾的擁戴;做到待人誠信,就會得到人民的信賴;一旦做事勤敏,就會著有功績;治理國政如果公平無私,就會使人民心悅誠服而達成昇平之世。

 

   本章是敘述堯舜禹湯文武之政績,以明聖教的宗旨,總不出二帝三王之道。

   本章由於篇幅較長,且段落不相連貫,疑似為有闕文,故分成四個段落來解析。

   首段言堯舜的十六字心傳-「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中道就是中國文化的中心思想,能把握此「中」的真諦,拳拳服膺,必能有成。

   次段是商湯戰勝夏桀之後,遭逢大旱,向天祈禱求雨的禱告詞。

   三段則為周武王封諸侯之辭,尤其像封姜太公於齊之辭,最後兩句,更顯出武王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

   四段則說明二帝、三王所修之政同-專罪己、務用賢、順民心。並舉出帝王重視的四件大事,以及服民心的三要素。

   堯舜心傳,惟以「精一」寄於允執其中,乃千古聖聖心法相傳,道脈相繼者。蓋有德之君子,將德澤披於天下,而將罪過一身承擔,故德配天地。

   武王定立國之大綱,周公制禮作樂,訂制度,備全社會教育,使周之享國計八百五十六年,為歷朝國祚之最長者。

 

標籤:
瀏覽次數:132    人氣指數:932    累積鼓勵: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論語堯曰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堯曰第二十(三)
 
住戶回應
 
時間:2011-01-07 23:07
他, 47歲,新北市,製造/供應商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