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70935
 Prinz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洗頭的覺悟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我最喜歡的手搖杯飲料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龐茲騙局(好文轉貼)
作者: Prinz 日期: 2014.08.18  天氣:  心情:


至少從19世紀起,不論是在富裕或貧窮的國家,龐茲騙局(Ponzi scheme)就一直是經濟生活裡會重複出現的事件,它催生了一些百萬富翁,卻也毀掉了幾百萬人的生活。但大部份人對龐茲騙局的本質仍然只有模糊的概念,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有這麼多人會不斷掉進這些怪異甚至可說是神秘的誘惑裡。近來有兩個事件可以證明這個議題的急迫性:全球金融危機,以及登上新聞頭條的美國那斯達克股票交易所前主席馬多夫(Bernard Madoff)詐騙案醜聞,這是一宗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龐茲騙局。 
任何關注馬多夫詐騙案的人可能都會以為,龐茲騙局是一種精心策劃的欺騙行為。 
詐騙者沒有把投資者的錢用來資助有生產力的新創企業,反而是利用新投資者加入所產生的收益來支付先期投資者的利息。但經濟學家已經逐漸了解到,這類行為可能是自然發生的,甚至是在不知不覺間,原因很簡單:某個期望會衍生另一個期望,進而引發投機風潮,不斷膨脹的經濟泡泡,最終註定要破滅。 
金融市場學者和行為經濟學家已經了解到,像龐茲騙局這樣的行為是全球金融市場起起落落特有的產物,就像潮汐和月食一樣,它們是自然現象,不需要像馬多夫這樣的壞人存在。 
事實上,龐茲騙局可能會換上各種偽裝,很難偵測與辨別,因此也很難用明確的法規來規範,或採取法律行動。我自己的研究集中在如何以各種難以察覺的方法操作一家公司的經營,讓它免於負債,至少維持一段時間──這是一種「偽裝的龐茲騙局」,雖然沒有觸法,卻會造成經濟浩劫。 
人們對龐茲騙局的關注與日俱增,八卦小報的頭條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是最新的研究發現,科學分析能揭露龐茲騙局的基本數學結構,心理學則能理解詐騙者如何利用我們內心的單純,這兩者讓我們能夠解釋龐茲騙局。這樣的研究很重要,因為它燃起了我們的希望:我們或許能夠及早查出邪惡的金融商品,讓它們奇怪的誘惑不至於吸引到成千上萬的人,進而引發金融崩潰,甚至造成人們極深的痛苦。
其實,龐茲騙局比龐茲(Carlo "Charles" Ponzi, 1882~1949)本人還要古老。1920年,龐茲在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第一次行騙,但在那之前這種事可能已經司空見慣,看看狄更斯筆下不擇手段的虛構人物就可略知一二,這些角色的靈感則來自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倫敦發生的投資詐騙案。事實上,「借彼得的錢還給保羅」這種形式的手法可能早在大批移民潮出現時就已存在。 
馬多夫的案例清楚說明了,基本的龐茲騙局是一種快速致富的陰謀,只要用一些行銷把戲,就可能大大成功──不過那是在詭計崩盤之前。在傳統的龐茲騙局裡,詐騙者為了說服某人掏出100元,可能會承諾每個月給予10%的驚人利潤。下個月有兩個人各投資了100元,其中10元回到了第一位投資者手中,龐茲騙局創業者則保有190元。在這種模式下,投資的金字塔會越築越高。從第一個月獲利100元開始,每個月讓投資人數倍增,到了第10個月,收入就會到達4萬6090元。這是成功執行龐茲騙局的人能累積龐大財富的原因。陷阱在於,找不到適當方法停下來──必須等到新的投資不再出現,整件事就會瓦解。 
儘管如此,龐茲騙局仍然十分引人注意,因為何時會崩盤,並沒有明確的分界點。如果有個特定的內爆點,龐茲騙局也不會如此具有威脅性。因為沒有人會在崩盤的前一個月投資,知道這一點以後,沒有人會在崩盤之前兩個月投資,依此類推。根據這個邏輯,也就是所謂的逆向歸納法(backward induction),詐騙很可能在第一時間就不會發生。 
沒有明確的內爆點,就會產生一個重要的心理難題。龐茲騙局最終可能被視為傻瓜大集合。但就個人來說,投資龐茲騙局在本質上並非不理性,因為薄弱的結構要倒塌,可能得花上一些時間。 


生活中似乎充滿著龐茲騙局,股市先進場的人,從較晚進場的人手上拿到獲利出場;後一手人再找下一個人來高接股票,自己也獲利出場;……只要市場上找得到下一個笨蛋,股價膨脹遊戲就永遠可玩得下去。當然,市場總有一個最大、最大的笨蛋,接到超高、超高的價位,因為找不到下一個笨蛋,市場於焉泡沫化回檔,這就是股市著名的「比傻理論」(greater fool theory)。 
直銷業也是這樣,只要上線招募得到人願意付錢當下線,他就可以從下線身上領取業績獎金。越多的下線,代表越多的獎金。有越多下線的下線,第一代上線就可和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的徒子徒孫一起分享獎金。只要市場上永遠有人願意充當下線,這個遊戲就玩得下去……直到有一天,所有人都是下線了,這個金字塔式銷售(pyramid selling)的老鼠會遊戲當然也就結束了。但事實證明,不用等地球上70億人口都加入當下線,市場上願意當下線者的飽和速度,永遠比想像中快,而且快很多! 
根據一般人的認知,龐茲騙局是指一種「把後一輪投資者的投資,做為投資收益支付給前一輪投資者,並依此類推,當捲入的人和資金越來越多,最終會因市場上再也找不到新的投資者和資金,而使整個遊戲難以為繼」。根據這個認知,生活中似乎真的充滿了龐茲騙局,從股市的比傻現象到直銷業的老鼠會組織,都很像是這種遊戲的翻版。 
如果放寬標準看,把前人從後人身上得利的行為也算入(也就是當事人未必要以狹隘的「投資」概念來認定得利)的話,台灣的勞保基金潛藏債務高達新台幣七兆元,預估這個基金將在2018年入不敷出、2027年破產。屆時政府為了不使它破產,只好從後面加入投保者身上提高保費來支付。請問,這種拿後手(新投保人)的錢來充當前手(已退休者)退休收益的做法,算不算龐茲騙局? 
還有台灣人最引以為傲的全民健保,隨著社會邁向高齡化,國人醫療支出日益龐大,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健保財務結構預估將撐不到2025年。屆時,政府又得另闢財源來挽救破產危機。我們是不是可以說,這一代人從下一代子孫身上拿錢來做為我們現在醫療費用的行為,也是一場龐茲騙局?如果這樣放寬解釋下去,目前各國政府都面臨債務問題,並且不斷舉新債來還舊債,似乎也是龐茲騙局。也就是說,面對當前國家財政破產問題,這一代人是從未來子孫身上來尋找解決方案,並讓下一代人再從下下代人身上舉新還舊,如此循環,直到無以為繼,不也很像是一種自欺欺人的金錢遊戲? 
若果真如此,不只很多普通的商業行為和惡名昭彰的詐騙沒兩樣,連一般社會保險、政府財政行為,都充斥著明目張膽的龐茲行為。為了解開大家心中的疑慮,就讓我們認真檢視一下龐茲騙局的定義。
首先,龐茲騙局要能成立,應該是投資人所投資之物,一開始就不具有實質的經濟生產性。也就是說,整個行為是建立在以金錢追逐金錢的幾何性系統增長遊戲上,而沒有去追求任何的經濟創造價值。 
第二,這個金錢與人員的幾何性增長遊戲,參與者應該是受到蒙蔽的,也就是誤以為自己在做有價值的投資,但實際上是受到系統的創造者或老鼠會頭所蒙蔽或詐騙了。 
如果沒有這兩個要件,乍看類似龐茲經濟的行為也不能稱為騙局。也就是說,它必須是無經濟生產的行為,同時也要讓投資人對此回報有不當預期,認為自己的獲利是從自己拉人入夥的貢獻度或是從正確投資而來的價值回報。 
就此來說,像股神巴菲特這樣的價值型投資法,也就是長線投資一家紅利發放穩定且盈餘成長率也穩定的企業,即使這種企業的股價也會因股市多頭而讓眾人追捧,但因為所投資對象具有實質生產性,且多數投資人是基於預期獲利良好而追逐股價,在這兩大因素都與龐茲騙局不同之下,巴菲特買股票的行為就不能算是龐茲騙局。 
即使是散戶基於非理性因素而盲目追逐股價,只要上市櫃公司負責人沒有財務造假或買空賣空的虛假行為,而在公司有基本生產價值和負責人沒放出假消息來蒙蔽散戶時,也不能稱做龐茲騙局。







標籤:
瀏覽次數:134    人氣指數:334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洗頭的覺悟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我最喜歡的手搖杯飲料
 
住戶回應
 
時間:2014-08-18 11:25
她, 49歲,新北市,教育研究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