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買一些吧!— 從高爾的 We氣候保護宣傳戰談起
日晚間的巴里島氣候談判會場,主會議中心演講聽擠滿了與會者與媒體,各週邊會議會場的同步轉播台前也擠滿了群眾,此時,甫獲諾貝爾和平獎的高爾(Al Gore),正在發表演說。他慷慨激昂的演說受到熱烈歡迎,長達1小時的會議多次被掌聲中斷。
高爾在演說中痛批美國從中阻礙,是氣候會談達成新共識的主要障礙。他說:「我要報告一個不願面對的真相…我的國家,美國,必須為巴里島會談陷入膠著付最大的責任……還有一些其他國家,也沒有發揮什麼作用。」
高爾所指的,為連日來的磋商會議陷入膠著,各國尚未能就如何成功實行《京都議定書》目標的巴里島路線圖(Bali Roadmap)達成共識,原本希望在2008-2009年兩年間啟動的磋商機制,看來似乎無望。美國與歐盟嚴重對立,反對歐盟所提,在2020年之前減排到1990年排放值25-40%的目標,而加拿大與日本則幫美國幫腔,認為這樣是過早下定論。
前美國副總統高爾是在奧斯陸獲頒諾貝爾和平獎後,直接飛抵巴里島。他在演說中再次強調全球暖化已衝擊到當代的人,包括冰山融化、缺水、水患、極端天氣更頻繁等,而且氣候變化的程度已遠超過自然變動範圍,科學家已明確指出人類要採取行動。他希望各國代表的協商儘快達成進度,不要再等美國了。
2008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年,布希即將交棒下台。高爾意有所指的說,美國的政策有可能在明年轉變,或許會在2010年實施新的方案,而不會等到2012年。他預測2008年新上任的總統將會有新的氣候政策,關於是否投入競選,他斬釘截鐵得說:「目前沒有計畫」。
談到全球暖化,不少朋友會問我,到底誰是最後收割稻草的人?是高爾嗎?因為從科學的層面上,諾貝爾獎不應該是頒給聯合國氣候變遷小組(IPCC),這也包含了數千萬的科學家,甚至幕後還有世界氣象組織及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怎麼輪得上高爾呢?其實這是一個合理的懷疑,因為全球暖化從1980年代只是一個理論,到90年代仍有不少懷疑的眼光,今年首度經由IPCC的報告確認有九成的可信度表示全球暖化
保護氣候,消費文化更需要被徹底檢討
除了純公益廣告,我對行銷廣告術一向是沒有任何好感,絕大多數的行銷策略不過是企業化妝術,說穿了就是要消費者掏錢買東西。因此,高爾花錢替地球打的廣告,無涉消費者的口袋,是我樂見的,但是,這個宣傳戰最可惜之處,正在於忽視了消費這個面向。
經濟一定得成長嗎?
高爾花了這麼多錢為氣候保護做宣傳,談的還是那些直觀的能源問題,沒能發揮影像力好好檢討經濟成長與消費文化的盲目信仰,甚為可惜。國家或區域經濟體的經濟表現的計算方式,讓製造、消費量成為經濟好壞的唯一評量,一直以來,經濟學家告訴我們消費可以刺激經濟成長,經濟成長等於經濟好壞,但我認為,經濟好壞的本質在於經濟的「基礎」本身,而不在於「成長」量,而且「經濟」到底代表什麼,也有必要好好探討。「經濟」不代表生活快樂滿足,而總體經濟的好表現,更不代表人人都能受惠於此。(因此新政府拼經濟,到底是為誰的經濟來拼,是為了瘦巴巴的勞動階層?還是已經肥滋滋的企業大戶?是有必要檢視和評論的課題)。
◇把知識轉換為行動力 ◇
若是相信禱告的人,就為地求禱告我們人類有改變的力量來處理★氣候危機
不只是在乎~ 能源危機。
全球颱風..颶風冰山融化、缺水、水患、極端天氣 ,近幾年各種疾病不斷增加
以往認為被消滅的禽流感,動物絕跡…等等證明了地球的危機,人類生存出現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