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847447
 大熊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我想...我不懂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試貼~老實情歌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說真的~還是小心點好
作者: 大熊 日期: 2012.06.17  天氣:  心情:

不太喜歡在這裡談些有"政治性質"的話題,畢竟這裡是交友版,
但是,最近我開始覺得...瘦肉精也許只是個幌子,目的可能只是要掩蓋某個更可怕的事情"狂牛症"

以下是我搜刮得一些資訊,大家看看就好,畢竟

所有的事情都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而已

認識狂牛症


感染內科 林淑惠 專科護理師 盧柏樑 講師(93年2月)




最近在美國有牛隻感染狂牛症引發大眾的重視。狂牛症(Mad cow disease)的學名是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意思是「牛的海綿樣腦病變」。狂牛症最早是在一九八六年英國發現,當時曾造成十幾萬頭牛隻死亡。在狂牛症出現之前,冰島的羊在兩百年前便有羊搔症,經過多年的研究認為當時狂牛症可能是飼主以死於羊搔症(scrapie)的羊隻作成的飼料來餵食牛隻所造成的結果。


狂牛症的潛伏期很長,可能長達好幾年,但是一旦發病,牛隻便會在幾個星期內死亡,患病的牛隻會先出現驚恐及易被激怒的狂牛行為,慢慢的變得行動困難、虛弱、然後死亡。牛死後經解剖發現大腦有萎縮的現象,及大量的神經細胞死亡。目前認為這些傳染性海綿樣腦病變的致病原因可能和一九八二年美國普西納(Stanley B. Prusiner)醫師所發現的傳染性蛋白粒子(prion)有關,此種病源蛋白粒子具抗熱性、又耐化學處理,也不易用蛋白酵素分解


傳染性海綿腦病變可發生在多種哺乳類動物身上,除了牛(狂牛症)之外,其他如羊(搔羊症)、鹿、水貂皆可發現。人也不例外,發現在人身上的是庫賈氏症(Creutzfeldt-Jacob disease, CJD)及庫魯症(kuru)。人類的庫賈氏症可分為兩類,傳統型的庫賈氏症,與狂牛症無關。與食用狂牛症病牛製品有關的是新變型庫賈氏症(New variant Creutzfeldt-Jacob disease, CJD)。新變型庫賈氏症最早發現於一九九六年的英國。而早為人熟知的傳統型庫賈氏症早在一九二○年即已發現。兩者的腦部病理變化類似,但在臨床上的表現並不相同,傳統型庫賈氏症多發生於中老人,而新變型庫賈氏症則發生於年輕人(平均年齡廿九歲)。


新變型庫賈氏症的患者在剛開始時會出現一些精神科方面的症狀,如憂鬱、焦慮、及幻覺。慢慢地會出現走路不穩、行動困難、以及出現一些無法自主的肢體動作,最後終致智力衰退,精神障礙等癡呆症狀,多數患者在發病後一年內死亡。截至二○○三年十二月一日,全世界共有一五三個確認的新變型庫賈氏症個案,其中一四三人來自英國、六人來自法國、一人為加拿大、一人為愛爾蘭、一人來自義大利、一個美國人,這些發病者當地都是狂牛病疫區(美國的個案搬家至美國之前是住於英國)。目前對狂牛症無藥物治療,所以預防是最重要的。


台灣以往的牛肉、牛奶是進口自加拿大、美國、紐西蘭、澳大利亞等當時非狂牛症疫區。避免食用來自疫區受狂牛病變性蛋白質污染之牛羊的內臟、脊髓、骨頭等或避免使用相關製品如萃取自疫區牛羊之膠原蛋白的美容及醫療用品等是防治上最重要的方法。增加民眾對此病的認知與政府的嚴格把關才可以避免不必要之

疫情在台灣爆發

狂牛症疫情及各國應對政策


  • 1996年3月20日,英國政府承認出現狂牛症病例,且證實和人類「感染性海綿狀腦病Transmissibl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ies)」有關(即「狂牛症事件」),旋即造成歐洲、亞洲、非洲眾多國家的恐慌,並開始全面停止英國牛肉及相關產品的引進,使英國的農牧業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除了對英國及英國牛肉的主要進口國造成風暴外,對不進口或是較少進口英國牛肉的國家或地區也有一定衝擊。英國發現的狂牛症病例佔了全球的95%以上。



    • 中華民國台灣)當時沒有任何被證實的病例,但由於消費者的信心崩潰,牛肉的銷售量也受到影響,造成牛肉價格下跌三成之多。





    • 2003年12月23日,美國先前已被外界警告「符合狂牛症爆發一切條件、只待時機早晚」也證實出現首宗狂牛症病例。由於美國是世界牛肉出口大國,在此事件爆發後大受打擊。加拿大亦於同年出現狂牛症疫情。




    • 澳大利亞、中國、巴西和日本等國宣布禁止進口美國牛肉。




    • 2005年在美國不斷的包圍式遊說下,日本、韓國、臺灣等國家陸續准許有條件開放進口。即使開放國政府強調進口之肉品安全無虞,然而各國消費者對疫區牛肉品質的不信任,使得買氣無法提振。




    • 中華民國:2005年4月,開放三十個月以下的不帶骨牛肉,使台灣成為狂牛症疫區,引起在野的國民黨與民眾強烈抗議。同年7月一度停止;2006年1月24日凌晨又低調開放。




    • 日本:2005年12月,雖有業者表示無意出售美國牛肉,但政府執意開放美國牛肉,又於六週後(2006年1月20日)收回政策,但同年7月27日再度恢復進口。




    • 韓國:2006年10月31日,有條件開放進口,但國內仍有呼籲「恢復停止美國牛肉進口」的聲音。




    • 澳洲及紐西蘭因從未發生狂牛症病例而受惠,受到牛肉消費國的歡迎;尤其兩國牛肉順利吃下早年美國牛肉進口大宗國因為禁運美國牛肉而留下的市佔率缺口,即使美國牛肉在部分國家重新開放後,仍無法撼動其市佔率,成為狂牛症風暴中少數受惠的牛肉生產國。




    • 2006年11月,北愛爾蘭錯誤地將一頭未經檢疫的牛隻(該牛隻為54個月大,而當地安全銷售守則規定只有30個月大或以下的牛隻毋須檢驗)混入其他牛肉製品當中,並輸往英國義大利西班牙,因而引起連串風波而全面回收牛肉。[2]



    • 2006年11月13日,日本發現第30宗狂牛症個案,於北海道千歲市一頭乳牛,有可能因為進食含反芻動物的肉骨粉生產的飼料而受感染。[3]



    • 2006年11月16日荷蘭衛生與環境部的發言人指一名男孩在兩星期前感染新型變種克雅二氏症(vCJD)死亡,成為該國第二宗感染狂牛症死者。[4]





    • 中央政府立場:開放美國牛肉,但不鼓勵民眾購買;時任衛生署長的葉金川表示美牛在狂牛症上的健康風險遠低於吸菸及二手菸。實際上不強力反二手菸的社會沒有必要怕美牛的狂牛症風險,因為依照統計學論,吸入少量的二手菸造成的風險就高於長期食用美牛的狂牛症風險,而在社會學上、要避免吃到美牛比避免受到二手菸害容易多了。




    • 地方政府立場:台北市政府輔導民間使用《市售牛肉標示》,藉由正確標示牛肉生產地,使民眾放心選購。




    • 立法院立場:因絞肉成分難以查驗,無法保障安全,應重啟談判,改變《台美牛肉議定書》;已經立法禁止美國牛肉高風險部位。






    • 民眾反應:曾任職民進黨台北市黨部的台大社會所博士班學生朱政騏,以吃糞及刺青表達抗議,並參與民進黨市議員黨內初選。[5](而後朱政騏擔任『反反菸團體』台灣相思草人權促進協會理事長,這個團體對菸害防製法的放寬要求,會讓弱勢非吸菸族群更容易接觸二手菸害,這個團體也無法理解合理的非吸菸者保護措施必然造成吸菸者很大的麻煩;且研究指出,二手菸害對非吸菸者的健康風險遠高於狂牛症、統計數據也顯示二手菸對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致命性不輸酒駕,再加上二手菸也有強迫他人受害的特性,因此他失去了反美牛的正當性。)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更詳細的內容都在裡面
    標籤:
    瀏覽次數:135    人氣指數:1135    累積鼓勵: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我想...我不懂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試貼~老實情歌
     
    住戶回應
     
    時間:2012-06-18 02:27
    她, 39歲,新北市,服務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