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5596891
 蘆葦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銅爐的歷史劫難及明清私款銅爐鑒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南宋官窯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好文章欣賞
作者: 蘆葦 日期: 2015.03.20  天氣:  心情:
文/郝樹亮

  我總認為,古董這玩意兒裏面裝有一顆精誠的心。它原本是質樸的,真切的,在它煥然面世前,還鑄入製造者的一份聰慧和熱忱。這便是它的魔力所在。這便是它之外的另一顆同樣精誠的心和它碰撞得叮當作響的原因。當年金石家陳介祺發現西周毛公鼎,簡直像忽遇故交那樣欣喜若狂,眼神兒都要把青銅給穿透了。他搜索任翰林院編修時的全部積蓄,罄盡祖宗遺留的傢俬,終於把它購了下來;但當這絕世珍品安置家中,他真誠觸摸的手卻感到恐懼似地急速收了回來。從中,我們又體會到真正古董所兼備的美女傾城和武士威嚴的雙重性格。

  文章剛開了個頭,行家讀者或許已在責備我評述得粗疏空泛了。誠然如是。我既不是古董收藏者,又不具鑒賞能力,充其量也只能算一個普普通通的古董愛好者。不過,我對與古董關聯的事理倒是實實在在思考過一些。比如,這古董在漫長的流轉過程中,幾經名人、權貴倒手,它的價值形態恐怕就不只是文物或藝術品了,而是一個複雜的疊加構成。而且,一旦進入市場成為商品,它的作用不知要膨脹幾千倍、幾萬倍。它可以使富豪變得文雅;使貧弱不顯窮相;它可以把巍峨的財產幡然裝入繡篋;行賄受賄、貪贓枉法、賣官鬻爵,一經它介入,便可關節亨通而不露蛛絲馬跡。儘管如此,我還是以為古董這玩意兒有一顆精誠的心,走近它的人都不能不被它誘惑,而我,也著實被它誘惑過一次。

  那是去年秋天的事,我有事去天津。當地朋友知道我的志趣,特意在第二天陪我逛了一次古文化街和媽祖廟(當地俗稱娘娘宮)。天氣尚熱,海風不至,我們隨著遊人的雜沓步履徐徐而行。出門時已說明,到這裡不準備買什麼東西,只想在穿梭牌匾字號中快慰疲勞的精神。馳目間,不知什麼時候已旋然折進媽祖廟了。在順著廟內的遊覽路線往前走,路經主殿側面相對的由一廊廡改成的服務部時,一種突如其來的迷人異彩打亂了我的步態。我從恍惚中收神回顧,原來那廊廡前散發綠風的靜蔭下,有一張長條桌子擺滿了琳瑯滿目的古董,每件舊物都各自籠著一團滯留的歲月。我走近它們,其中一座古色古香的銅香爐立即吸引了我的目光。“先生您呢看看。”賣主語言甜蜜地招攬我。他四十歲光景.分頭,青衫,瘦長的身體立在桌後。他見我對拿在手中的香爐品味不已,便主動說可以便宜點讓給我。我問他多少錢,他出價六百。我搖頭表示太高,他睜大眼睛說,“這是宣德爐!”說罷把香爐奪回手中,又掂份量,又指顏色。我平靜地對他講,這絕不是真品,否則六千——六萬——六十萬,都不可能出售。說話間,屋內走出一個胖胖的老頭,只冷眼觀察,不插一語。開始侃價,從天上侃到半空,長時間互不相讓——朋友不耐煩已先走到廟門——最後終於落地以二百六成交。賣主一邊給香爐包紙,一邊指著旁邊的老頭說,“這是我師傅剛從山西深山裏收購來的,算先生您有眼力。”我不大相信他的話,但我感到很滿足,因為我喜歡這座香爐,何況還親眼領略了一番這類人的眼神呢?

  兩天后返京回家,妻子整理我的提包時,沒有找到答應給她買的衣裳,也不見女兒要吃的天津十八街大麻花,卻拿出了一個黑乎乎的香爐。她瞥了兩眼,嗔怪我只會花錢買破銅爛鐵。我半開玩笑地告訴她,那是“宣德爐”。她聽後真的生氣了,“什麼宣德爐,現在古董都是倣古製品,難道你不知道?”我說我何嘗不知道,不過其中有的銅製品,確也有將收購的舊物放顏料禍中煮沸上色的,我斷定它屬於這類。我喝了一杯水,推說不餓,拿起香爐走到廚房,先用清水洗凈。為現廬山真面目,乾脆用細布格外小心地揩掉顏色,足足用了一個小時的工夫——

  果然!一座精美的銅爐赫然呈現在我的書案上:通體金光含蓄,細膩溫潤,造型倣三足圓鼎,而巧縮如玲瓏僧體,以獸頭代雙耳,又增添無限美感中的生動,哈哈,如此可寶,非古董而何?我觀賞良久,掩不住望外之喜。

  具體款式及重量不煩抄錄如下:腹徑:3寸2分。口徑:2寸8分。爐邊:高4分,縱向呈半卷形。爐足:高3分、馬蹄形,中細上粗,以圓滑的曲面自然融于腹底,工藝最精。獸頭:饕餮形,鑲于邊、腹銜接處。通高:1寸8分。體重:1斤2兩。爐底銘文:“大明宣德年制”,楷書陽文。

  我愛我爐,但並不奢望我爐躋身名爐之列。稍有古董常識的人都知道,今天能購得的銅爐,即使是巨價,也絕不是真宣。宣德爐只在明宣德三年監製一次,專為皇宮使用,約五千余座。用料主要是暹羅(今泰國)晉獻的風磨銅數萬斤,加以金、銀等多種名貴材料,經六至十二煉而成。這樣的製作,當然精良無比,自生珠光寶氣也就不足為怪了。像這等銅器之冠,我輩連一飽眼福都屬渺茫,哪還能輕易獲得?

  但這並不影響我對我爐的珍愛。從此每天下班回家,第一眼投注的便是靜置案上的銅爐。先坐在椅上觀賞一番,然後拿出爐內的白綢輕輕地極認真地反覆揩拭,直至一塵不染,光潔如鑒。而後拿起這如金似玉沉甸甸的“寶物”,拇指抵足,食、中、無名三指壓緊邊口,不斷倒手轉爐,仔細品味它每個部分的細節。我不能不讚嘆匠心的機巧,我不能不讚嘆從機巧中展現的精湛技藝,而且這讚嘆與日俱增,讚嘆的迴響也使我的精神漸漸擴大起來,我已真切地感到那熠熠光燦開始與我對話了……倏忽間,一種被我捕捉的有如微笑時含而不露的奇異光色攝取了我的魂魄:燦爛深藏,熒光浮現,柔澤淡暈融為一體,強烈的窗外陽光射入,竟在爐面內分成清晰層次。這光照下的爐壁奇觀使我百思而不得其解:或許是材料配製得精當,或許是冶煉、鑄造時的技藝高超,或許是爐面曲度科學合理,或者,可能是得益於原主人長年撫摩把玩?它使我又想起前賢對精品銅爐妙色的讚譽:“‘若以冰消之晨,夜光晶瑩映徹,迥非他物可以比方也。”

  當然,此香爐並非沒有瑕疵,即一足內側和一獸頭頷下有兩處一般人不大理會的殘缺。這大概是胖老頭願意出手的原因。但我並沒有感到遺憾,這倒不是平置時視線根本觸及不到,無傷大雅,而是我明瞭世上的事物不可能絕對完善。白璧尚有微瑕,真金不能足赤。一個銅器你要叫它完美無缺幹嗎?

  有趣的是,因這殘缺又發現了此爐另一妙處。我在以後把玩中.每看到兩塊疤痕,總要不自覺地轉眼到腹底的幾處斑點。這微不足道的小點,原以為也是鑄造時留下的少許沙眼,但有一次,當偶然轉動到某一角度時,卻讓我意外地辨出那銘文外右側的幾個斑點確能連成一組北斗,只是中間高凸處的一點已磨平,另一點不顯著了。我的眼睛為之一亮,立即以北斗的最後兩星直線上測,噫!正好在幾倍距離處有一個較大的星點,它該是北極星了。由此推及記憶中的疑存並加以審視,原來,兩獸頭間正中的邊下凹處正是一彎新月,只是下角磨淺;對面同一位置也有斜挂三星,只是中星磨損……這正所謂:大奇深隱,一旦現世便光華于天下。這玄機的洩露,直把我的心掀動了。我立即想到應設法修補那光明,可哪有工具!只好去買,而且立即就想去買。平時我不愛逛商店,因此得罪了妻子許多;這次我卻泥她與我同去,跑了幾處,買到刀、挫、鑽之類,沒有十八般,也有七八般。一到家,便急不可耐地修復起來。這是個細緻活,也是個興致活,更是個妙不可言活。投足舉手之間,一幅“星座圖”已粲然重現在爐上了:腹底,七星高照,帝居紫微,右有五車,左有織女;邊下,前為明月,後為三星。妻子在一旁看得滿有興味,我更有說不出的高興,沒想到這一發現又為香爐開掘出致遠而光明的內涵。遙想當年,多少個星月交輝的深夜,它以馨香的嫋嫋輕煙,伴隨過披閱典籍的沉思,襄助過拯救蒼生的祝禱,也撫慰過每每落空的自命不凡的心。這銅爐的名貴,在我看來,正在於此。今日既一掃封塵,重見天日,豈能沒有個雅號?想到這裡,我對妻說,不知這爐過去叫什麼名字,現在我給它起個新名吧,就叫它“星月爐”怎麼樣?妻子粲然笑了。

  行文至此,我要及時告訴或許早已走了神兒的讀者,請你不必白費力氣打聽我的真實姓名,核查地址、電話、樓層、房號;昨天,我懷著矛盾心理,讓一位古董專家對我爐做了一個鑒定,他說,此爐既不是真宣,也不是明倣宣,最多是清末民初的一般爐品。

  我聽了沒有什麼特別感覺。我愛我爐,恐怕從此對它的珍惜還會加重。作為一件藝術品(我正式說明我偏重審美欣賞古董的態度),品質已屬上乘,又極大地滿足了我純正美感的精神需要,有什麼必要再附麗那個行將絕跡、幾乎已變為空洞的標準?而且,我把我的生命已經投諸它的每個部分,我的心之所以發散出如許多的光彩,正是因為撞擊了它——即使是不太古的玩意兒——內藏的那顆心。-

  (作者曾為《人民政協報》編委、副刊主編,高級編輯,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出版有詩集、散文集《帶齒的燭照》、《統戰辭典》、《詩序上的情歌》、《藍、藍、藍》等。)
標籤:
瀏覽次數:154    人氣指數:2334    累積鼓勵:109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銅爐的歷史劫難及明清私款銅爐鑒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南宋官窯
 
住戶回應
 
時間:2015-05-19 23:25
她, 61歲,台北市,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5-03-20 12:22
她, 57歲,亞洲其他,醫療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