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070935
 Prinz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牛奶的科學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為甚麼?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以史為鑒嗎?
作者: Prinz 日期: 2014.08.21  天氣:  心情: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


這段很有名的話是唐太宗說的,是魏徵死的時候給他戴高帽子說的,唐太宗說:「今魏徵殂逝,亡一鏡矣!」


是不是魏徵這面「人鏡」一死,唐太宗就再也不能「明得失」?如果這樣的話,乾脆讓魏徵來當皇上算了,唐太宗之所以被讚為明君,絕不是靠一碗魏徵。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都想要以史為鏡,尤其以前朝為借鏡,最怕重蹈前朝的覆轍。秦滅六國、大一統,以春秋戰國為鏡,因此厲行集權專政,以免重蹈諸侯各自征伐、天下大亂的覆轍。結果咧?秦朝終因專制而滅亡。


漢取秦而代之,也借了鑒,不能像秦始皇那麼專制獨裁阿!於是大封諸王、分權於地方。結果咧?前面有七國之亂,中間有王莽篡漢,最後是軍閥割據,然後玩完。


唐朝有沒有借鑒秦漢魏晉?當然有。但是唐朝如果要亡,肯定會很有創意弄出自己的死因───「前車」沒有的情況,看再多前車之鑑也沒用。其實唐朝很不錯了,維持了百來年的太平盛世;它不專制獨裁,也沒有諸侯大戰;它政治清明、經濟發達、社會開放。樣樣好!誰知道後來就冒出宦官、黨爭、外戚、藩鎮這些鬼東西。


借鏡,有用嗎?宋朝也借了唐末的鏡。唐末不是藩鎮割據嗎?一直亂到五代十國,很煩。於是大宋採取「強幹弱枝」政策,地方沒實力了,沒人造反了,結果咧?遼、夏、金、元,被異族一路打到趴。


然後,朱元璋又借了大宋的鏡,不能這麼積弱阿!要加強國防實力,宋朝就是太弱了才被人欺負。但是太強也麻煩,漢唐末期都是因為地方兵力太強,中央管不住。瞧,有這麼鑒可以借,大明應該沒問題了。它不但加強國防,還把權力抓在皇上一人手裡,所以大明沒有軍閥,也沒有諸侯,皇上怎麼說就怎麼辦。


然後明朝也推出了自己的創意───皇上低能。


接下來是「我大清」,皇上一半以上都是高智商,另一半也昏庸不到哪去,平均素質大概是史上最高吧。這也算借了明朝的鑒。有用嗎?哪一朝有八國聯軍或馬關條約的「鏡」可以借?這是全新的情況啊!


是的,每次都有新狀況,以史為鑒只能對付老狀況,卻防不了新狀況;因此每個朝代都以史為鑒,也都以新花樣滅亡。他們都沒有記取教訓嗎?他們記取了,只是那些「教訓」沒用。


把事情簡單化,除了自慰沒有其他意義。例如前面的總統貪汙,我不貪汙,所以我好棒好棒,我最行。當你「記取教訓」的同時,等於向自己宣告:「只要我避免甚麼甚麼就沒問題了。」可事實上,歷史上,我們都知道,事情沒那麼簡單。


把事情簡單化,不但無益,有時甚至有害。因為你特別注意某一點,反而忽略其他點;特別強調某一點,反而容易做過頭。太害怕地方勢力的皇帝,會重用朝臣;害怕奸臣專權的皇帝,會重用宦官;害怕宦官亂政,於是引進外戚制衡;為了剷除囂張的外戚,重用地方軍團,號召他們進京勤王………咦?繞一圈了。讀過三國的人應該都很熟吧。


所以,沒啥好借鑒的,所有的因素都應該平等看待,不會因為前朝有宦官專政,本朝的宦官就比較可怕;也不會因為前朝的地方官很乖,現在的都督州牧們就比較不會造反。就好比一家彩券行開出頭彩,下一期頭彩出現的機率還是全國一樣,不高也不低,一樣。


這麼說起來,特別看重前車之鑑的人,其實就像相信某些彩券行比較容易中獎,都是迷信。


能想清楚這個道理,你的理智才算及格。


 


 


 


 


 

標籤:
瀏覽次數:167    人氣指數:1167    累積鼓勵: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牛奶的科學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為甚麼?
 
住戶回應
 
時間:2014-08-22 17:17
她, 42歲,基隆市,房地產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