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205981
 《弟子規》聖賢的教誨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認識佛教-54 淨空法師講述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認識佛教-56 淨空法師講述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認識佛教-55 淨空法師講述
作者: 《弟子規》聖賢的教誨 日期: 2010.12.05  天氣:  心情:

所以佛說法是因眾生而說的,眾生要沒有毛病,佛是無法可說。就跟大夫治病一樣,下藥、用藥,眾生沒有病,哪來的藥!藥就沒有了。藥是因病才有藥,沒病就沒藥。眾生有病,佛就有法了,眾生沒病,佛就沒法了。所以《金剛經》上才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到你病除沒有了,佛法也不要了,要了佛法也變成病了。一個好好的人天天吃藥,人不就吃成病出來!好人,健康的人,為什麼要去吃藥?道理是一樣的。所以把所有一切經典歸納起來,不外乎這三大類。


戒學就是律藏(我們今天分為三藏,有律藏),定學就是經藏,慧學就是論藏,所以經典分成這三大類,「經、律、論」三藏。這是圖書分類的方法,最早是從佛教來的,所以以後我們中國古人把所有一切書,也學了這個方法來分類。所以清朝康熙年間,把全國圖書做一個總整理,再分類就分成「經、史、子、集」,分成四庫。庫跟藏是一個意思,藏是收藏,庫是倉庫,是一個意思。所以四庫是從三藏得來的啟示,這就是圖書分類,最早的分類是在佛法。


三藏有分大乘、小乘。小乘裡面有所謂聲聞藏、緣覺藏,大乘裡面是菩薩藏,再分就愈分愈細了。總而言之一句話,戒學是調身的,定學是調心的,慧學是調行的,我們身心的行為。所以一個學佛的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無不是智慧,你說他怎麼不快樂!這是簡單把佛法教科書的大意介紹給諸位,才知道這種教科書之可貴,這種教科書值得我們去修學。


我們知道佛法教學課程標準的內容,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要怎樣去過日子,要怎樣去對人、處事,佛在這些地方有沒有明確的教導,我想這是我們每一位同修都非常關心的。其實佛這個教導,在一切大乘經論裡面,廣泛的為我們說明,這就是菩薩行的六度,也就是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對人對事對物要守這六個原則,這六條原則一定要遵守。守這六個原則,這個行持就叫做菩薩行。這六條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是要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從你早上起來漱口刷牙,到晚上睡覺,這一天所接觸的統統是六波羅蜜,這叫真正的修行。


世間人大致上所追求的,第一個是財富,沒有財富生活就過得很苦,所以頭一個就是追求財富。其次就是追求聰明智慧,總不喜歡呆頭呆腦,總是喜歡聰明智慧。第三個還得要追求長命百歲,健康長壽。這是古今中外,我看沒有例外的,都是追求這三大目標。佛法要滿足我們的願望,滿足我們的希求,這三樣東西能不能得到?能得到。常言說得好,「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哪有求不到的!為什麼你求不到?是因為你不明瞭事實真相,你不懂得追求的方法。事實真相就是道理,如果你懂道理,你曉得方法,沒有一樣求不到的。佛跟我們講的這些原理原則,就是幫助我們有求必應。因此這重要的守則,我們要細細的體會。

標籤:
瀏覽次數:10    人氣指數:10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認識佛教-54 淨空法師講述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認識佛教-56 淨空法師講述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