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61年,青花瓷器,以仿明代永樂、宣德、成化、嘉靖最為出色。在造型、紋樣、胎釉等方面盡力模仿,製作精巧,實能亂真,仿永樂青花折枝花果梅瓶,仿宣德青花仕女紋碗,仿成化青花纏枝花紋碗,仿嘉靖青花嬰戲水杯等,都是成功之作。慨恬起來,清代青花瓷的特點是: 製作精細、規整、裝飾多採工筆畫法,很少寫意,採用雲南珠明料燒製,色鮮艷、青翠、光彩奪目,可謂濃而不濁,艷而不俗,運用藍色的色階變化,富立體感,宋、元,明、清的青花瓷,是極具收藏價值。
青花瓷最早產生於唐代,元代景德鎮燒制青花瓷技術日趨成熟,到明代宣德時期青花瓷在燒造技術上達到了高峰,以至於陶瓷界有「青花首推宣德」的說法。 宣德青花瓷造型秀美,器型多樣,主要以日常生活用具為主,如碗、盤、罐等,其中盤極雅緻華貴。下面簡單介紹一下宣德青花盤的基本特點。 (1)在用料上,宣德青花瓷盤用元代剩下的進口料或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蘇泥麻青」料,中文譯為玻璃藍,以上兩種料實為一種料,同出於一個產地,其特點是色澤濃艷,凝重;在盤上青料濃厚的部份有自然形成的鐵銹疤痕,下凹深入胎骨;另一類,髮色稍淡,雅緻,且無「鐵銹疤」,可能是較優質的國產和進口料的混和料,但此類較少;宣德青花瓷盤釉汁均淨,地釉泛青;以上是宣德青花瓷在青料上的重要特徵。 (2)在造型上,宣德青花瓷盤大小懸殊,主要為生活用具,如日常的餐具(小盤)、盛大宴會(大盤)、陳列工藝品等,敦實古拙,造型雋永,看上去圓渾柔和,有厚重感,手感較永樂稍重,盤的內壁與底交接處,手感粗糙,有凹稜,俗稱「月亮底」;圈足內牆根一週和「月亮底」部釉稍厚,為淡綠色;大盤為沙底,小盤為釉底,見窯紅;但總的來看宣德青花瓷盤在造型上不甚講究。 (3)在紋飾上,宣德青花瓷以紋飾取勝,畫筆分實筆和勾勒渲染兩種,實筆多為細線條,勾勒渲染多為粗線條和紋飾,線條流暢,紋路清晰,有一氣呵成感,紋飾畫得十分規矩,從不出邊線,主要紋樣是纏枝和折枝花卉。如蓮花、牡丹、山茶、枇杷、靈芝;香草龍常口銜靈芝,尾做卷為草狀;海水習翼龍,龍紋見四爪,但傳世品中不見四爪龍紋盤,多見三爪龍,還經常出現一只拖著長翎的綬鳥正在啄食枇杷的圖案,意境幽深另外宣德青花瓷盤將繪畫藝術成功地運用於瓷盤之上,以寫意為主,圖案畫的很滿,紋飾繁密,紋樣工整,線條往往會出現濃淡不一的筆觸,有自然的暈散現象;龍嘴翹如豬嘴,須上翻,身變粗;宣德青花盤中心畫犀牛望月或一條魚;蓮花多為雙邊蓮瓣。 (4)在落款上,宣德青花瓷盤無一例外全部有款,出土器物中早期為四字篆款,晚期全部有帝王年號款,為「大明宣德年制」,盤為釉底的常底心書款,盤為砂底的落款於肩部、側面或折沿下,款分無邊框六字一行楷書款和有邊框六字一行楷書款兩種。
──轉自《世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