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芙蘭村是南橫公路進入玉山國家公園前的重要聚落,地處南橫公路106公里處,深藏在中央山脈山麓,村內不過200多人,為小而美的布農族部落,布農族語稱這兒為「拉芙蘭」 (Lavulang),指的是過去南投信義鄉雙龍村後山的老祖先居住地。
對布農族人來說,桃源鄉是他們千里尋覓的桃花源。這裡是布農族向南遷徙的最後一站,百年前,布農五大社群最大的一支--郡社群為了尋找新獵場來到拉芙蘭村,從此落地生根。
循著蜿蜒的南橫公路,進入拉芙蘭村,濃濃的原住民藝術風情映入眼簾,帶狀聚落沿著筆直的四線道兩旁延展,家戶門口矗立木雕、石刻,樑柱上塗繪布農族圖騰,山腰步道也擺置木雕,足跡深入巷弄,一幢幢木造涼亭、獵亭點綴其中,視線再向外,蒼翠的巍峨山屏層層環擁,空氣中盪漾幽靜善美的氛圍。
「美極了!」途經的旅人深呼吸讚嘆,原本預定落腳梅山的他們臨時改變主意,決定在拉芙蘭部落下榻一宿。
獵人性格充分展現在拉芙蘭村民身上,「這些裝置藝術都是村民就地取材,不假他人之手」「未經雕琢的生活藝術,予人樸實的感動。
社區意識讓拉芙蘭村不同於其他原住民村落,大家透過各述己見、暢談社區願景一較高下,最後有剛畢業的年輕人,也有心繫部落的社區媽媽,也難怪拉芙蘭村拿下桃源鄉公務員比例最高的頭銜。
部落小朋友也是社區藝術小尖兵,動手妝點社區活動中心,並組成布農童謠合唱團,加上族人的傳統歌舞,成為拉芙蘭藝術村馳名的表演藝術團隊,他們以露天文化展演劇場為舞台,為傳統祭儀,也為異鄉客,舞唱動人天籟。
拉芙蘭的生活藝術也表現在祭儀與農耕之中,布農族是台灣原住民中傳統祭儀最多的族群,非但依循小米成長劃分傳統年月觀念,還發展出一系列繁複的祭祀儀式,有小米開墾祭、播種祭、除草祭、收穫祭、入倉祭等,一年四季上場文化活動。 這是我今年覺得最美的地方,與三五好友來到這裡,看到的每片雲;每顆星,都是讓我感動不已,推薦給想樂活一下的朋友們,拉芙蘭森林的主人很好客又熱情,也可以聽到有趣的部落族群故事。 http://top2.pronet.tw/JP256987KL0254897563/index.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