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82130
 Vincent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劍橋步行之旅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牛津步行之旅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荷蘭-台夫特(Delft)步行
作者: Vincent 日期: 2011.01.11  天氣:  心情:
荷蘭-台夫特(Delft)步行之旅No.1
作者 : 語春
1
在歐洲旅行時,一幅名畫 ,常令人心曠神怡。
有時 , 一幅名畫,甚至成為人們對一個城市的記憶。
雪芹的客廳,有一幅維米爾的「少女圖」。(註1)
這幅畫 ,常讓雪芹想起,在台夫特漫步的時光……


2
台夫特是一座迷人的小鎮。
離北海不遠。
從阿姆斯特丹搭火車南下 ,五十分鐘就到了。
台夫特也是一座古城。
它是從運河邊發展起來的。
年代是,西元1075年。
。出了火車站,感覺上,彷彿穿越了時光隧道,回到十七世紀的情境。
火車站廣場前, 叫 「芭芭拉街」( Barbara. Stg ) 。
雪芹是從芭芭拉街,展開台夫特步行之旅的。

註1、
a. 維米爾 (Johannes Vermeer,1632-1675),荷蘭畫家。
b. 少女圖 ( The Girl with a pearl earing ) ,即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 現存海牙「莫里斯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
(待續)
台夫特(Delft)步行之旅No.2
台夫特四周,被運河圍繞。
主運河叫「史基運河」(Schiekannal) 。,
史基運河銜接南方10公里的「史基丹」(Schiekannal 註1);然後,再銜接
「馬斯河」(Maas River 註2), 大約20公里,就到了北海。
從北海,可到全世界。
l 交通極為便利,可謂無遠弗屆。
十七世紀,東印度公司在台夫特成立。
聲勢浩大, 還在台南設立分公司。
真是天涯若比鄰呀!
因此, 雪芹對於台夫特步行之旅,感到特別親切。
火車站位於台夫特的東南角,而芭芭拉街,呈東西走向。
但,到芭芭拉街之前,要先通過 一條運河。
這條運河,叫「西運河」(West Grahct)。
西運河,是雪芹看到的第一座運河。
註1、後來,「史基丹」被東鄰的「鹿特丹」(Rotterdam)取代。
註2、「馬斯河」的源頭,在「馬斯垂克」(Maastrich)南方,
註3、馬斯垂克是荷蘭最南端一省「林堡」(Limburg)」省都;. 「歐盟無疆界條約」,係在「林堡」省議
會大樓簽訂的。因此,馬斯河、馬斯垂克,對於喜歡遊歐的朋友們x96來說,是具有非凡意義的。
(待續)

台夫特(Delft)步行之旅No.3

沿著芭芭拉街,向東走到底,是「舊台夫特街」(Oude Delft)。
而街底北側,就是「芭芭手女修道院」( Barbaraklooster)。
台夫特兼具水都及古城的美感,因此,台夫特的步行之旅,是一趟浪漫之旅。
很巧欸。
而雪芹對到台夫特觀光,第一個景點-「芭芭拉女修道院」,也跟浪漫有關。
為什麼?
因為,「芭芭拉女修道院」貢奉的主神,是「芭芭拉」。
在歐洲,「芭芭拉」一向有「羅曼蒂克女英雄」的美譽。
這位女英雄,有一段故事。
西元200年, 她 出生於西亞的敘利亞。
當初,敘利亞人的傳統信仰,是古希臘的多神教。
對當時的基督徒而言,信仰多神教的人,通稱「異教徒」。
「芭芭拉」的父親「狄奧斯可拉斯」(Dioscorus),是位異教徒。
「芭芭拉」十五歲時,已經長得非常美麗,足以沉魚落雁。
當時,追求「芭芭拉」的男士,數以百計。
父親「狄奧斯可拉斯」幫「芭芭拉」挑選了 一位男子。
那男子極多金,是敘利亞首富。
只可惜,兩人個性不合。
因為,「芭芭拉」喜歡看書;但,首富不喜歡看書,只喜歡數鈔票。
「芭芭拉」拒絕首富的求婚。
狄奧斯可拉斯一怒之下,把芭芭拉關在一座塔裡。
但 , 為了軟化女兒,又在塔旁,蓋了 一座豪華大澡堂。
豪華大澡堂有兩扇窗。
芭芭拉很聰明,趁父親出遠門的時候,買通工匠,又加了一扇窗。
如此一來,浴室變成有 三扇窗。
三扇窗,象徵「三位 一體」(註1)。
芭芭拉把大澡堂當成教堂。
芭芭拉過著半修行的生活。

後來,父親終於答應芭芭拉受洗。
註1、三位 一體,Trinity:聖父(上帝)、聖子(耶穌)、聖靈,其實是合一的。


台夫特(Delft)步行之旅No.4

「芭芭 拉女修道院」的門牌號碼,是「舊台夫特街」( Oude Deft) 57號 。
「芭芭手女修道院」興建於西元1405年。
1579年到1910年之間改為孤兒院。
是「舊台夫特街旁,是「舊運河」。
舊運河是台夫特最老、最有名的一條運河。
運河兩旁,有不少華廈。
從「芭芭 拉女修道院」往南走,不遠,到了舊台夫特街49號 。
這是「孤兒預校」。
往前走,到了舊台夫特街39號 。
這就是曾經叱吒風雲的「荷蘭東印度公司(Dutch East India Company)總部。
(待續)
台夫特(Delft)步行之旅No5.
從「荷蘭東印度公司」往南走,一會兒,雪芹看到了「高克」河港(Kolk, 註1)。
「高克」河港旁,是「南城牆路」(Zuidwal) 。
緊接著,雪芹又得向左轉,往北走,走進了Lange Geer, 。
從Lange Geer左轉,進入啤酒街,通過「廖文橋」(Leeuwenbridge,雙拱門的),向南走,,來到korte geer街1號。
這就是「軍事博物館」(Armamentarium)。
註1、. 維米爾只畫了兩幅室外畫,兩幅室外畫最有名的是「台夫特即景,」(View of Deft ) 。 在畫中,「高克」河港與東門「史基丹城門」(Schiedam - poort)、與 西門「鹿特丹城門」(Rotterdam
- poort),. 都是主要建築物。
註2、 「台夫特即景,」 ,現存海牙「莫里斯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
(待續)
台夫特(Delft)步行之旅No.6
「軍事博物館」是十七世紀荷蘭省及西菲士蘭省兵工廠。
接著,回頭沿著korte geer街往北走。
「廖文橋」以北,叫「玉米市場街」(Koornmarkt) 。
在玉米市場街,雪芹欣賞了三個景點。
首先是,12號的「猶太教堂」(Synagoge,在運河東岸) 。
「猶太教堂」興建於1862年。
是新文藝復興式建築。
教堂正門的圓柱,是愛奧尼亞式的。
用途多多, 相當於文化中心。
如:舉辦演講 、講習、音樂會,….等等。
(待續)
台夫特(Delft)步行之旅No.7
「玉米市場街」36號的山形牆,是階梯式的,1600年完成的,屬於文藝復興風格。
「玉米市場街」67號,是「提塔-艾文-」美術館( Museum Paul Tetar Van Elven 。)
美術館的前身是十九世紀畫家「提塔-艾文,1823~1896」的豪宅。
展出十八世紀的室內設計、、繪畫、素描、 家具、古董、瓷器、寶物。(團體必需預約;電話015-2134888)、
「玉米市場街」81號,名叫「手弓」。
它的山形牆很有意思,是 哥德式和文藝復興式過渡時期的。
「玉米市場街」64號-「葛里菲昂茵博物館」(Mmuseum Griffieon) 。
入口屬哥德式晚期風格的,1545年建的。
它只展覽醫學器具、藥劑。(待續)


台夫特(Delft)步行之旅No.8
「玉米市場街」113號,是 一個小碼頭,由RONDVARRT遊船公司 經營。
營業時間在三月中旬到十月中旬之間,早上九點半到傍晚六點。
每趟四十五分鐘。
遊船碼頭的西側,是楜椒街。
(西端又是舊區了)
楜椒街(Pepperstr)以北 , 新街(Nieuwstr)以南,這一段,叫「為情碼頭街」(Wijnhaven)。
在「為情碼頭街」的中間; 有一條「博特橋」(Boterbrug) 。
沿著「博特橋」往東直走 ,就是市政廳(Stadhuis)、市場廣場(Market)、新教堂(Nieuwe Kerk)。
而在「博特橋」西北側角落(為情碼頭街16號),有一棟「石頭屋」。
這「石頭屋」是「古屋」,1585年蓋的,屬於晚期歌德式風格。
現在,這「石頭屋」是一家書店
「石頭屋」往西走,就是「博特橋」
橋長九十公尺。
四百年前,橋下有拱門,拱門很大,,大到平底貨船足以通過; 然後,貨物就送到台夫特市「過磅屋」(weighhouse) 稱重量。
這「過磅屋」保存完好,地點就「為情碼頭街」對岸。
雪芹回到「為情碼頭街」了。
從這裡到新街,不過四十公尺遠;左側,有很多古色古香的老屋,十分有趣。
到了新街,往右轉。
過了橋,雪芹來到了「卡瑪利藤廣場」(Camaretten)。
(待續)
台夫特(Delft)步行之旅No.9
從「卡瑪利藤廣場」 開始,往東走, 一直到舊教堂為止,是遊客造訪台夫特
必遊的區域。
這塊區域, 洽被三條運河所圍繞。
三條運河,依次是「波爾德斯運河(Voldersgracht)」(東)、「長堤運河(Langedike)」( 南)、「舊台夫特運河(Oude Delft )」( 西)、「波爾德斯運河(Voldersgracht)」(北)等。
從前「跑過三點半 」的人,對這裡,總覺得百味雜陳。
」因為, 從前 , 「卡瑪利藤廣場」是當鋪的集中地。
(現在是金融區)。
「卡瑪利藤廣場」的北端,是波爾德斯運河的起頭。
註1、 跑三點半:軋支票。
(待續)
台夫特(Delft)步行之旅No.10

波爾德斯運河 街1號,是肉市(Vleeshal)。
1290年,台夫特就自哈布斯堡王朝領到肉市營業執照。
原建築不可考。
現有建築是1650年興建的。
屬荷蘭古典式建築。
1871年,成為玉米 交易所市;現在則為 少年俱樂部。
肉市的隔壁,是魚市(Visbanken)- 「希波利圖斯布耳特街」(Hippolytusbuurt)1號。
從十七世紀以來 ,魚市即為台夫特最大的魚市。
肉市之南,乃市政廳(Vleeshal)。
市政廳 之東,是「新教大教堂」(Nieuwe kerk) 。
市政廳和新教大教堂中間,就是「市集廣場」(Markt) 。
(待續)
台夫特(Delft)步行之旅No.11

市政廳與新教大教堂都古色古香,不但是美的象徵,也是權力的象徵
市政廳是中世紀興建的。
原建築是監獄。
後來,發生了火災。
西元1618年,市政廳重建,呈現了「文藝復興」的建築風格。
建築師是「亨德利克」(Hendrick de Keyser) 。
市政廳頂端的塔樓,是十三世紀原建築(當初火沒燒到) 。
新教堂(Nieuwe Kerk )於西元1384年 開始蓋, 一直到到西元1510年才完工。
是晚期哥德式長方形「巴西里佳」(basilica)式 建築。
新教堂最大的特色是內部那十六面大型的彩繪玻璃,看過的人,無不嘆為觀止。

荷蘭的奧蘭治王朝「威廉王」去世後,埋葬在教堂裡。
威廉王的石棺極為精巧 , 作者也是「亨德利克」。
石棺的外觀, 可說是 精雕細琢,雕琢的時間 ; 長達八年(自西元1614年,到西元1622年之間)。
荷蘭皇家在新教堂設有專屬墓園,就位於教堂的下方。
教堂內還有一座「古魯特」(Hugo d e Grooot)的紀念碑。
「古魯特」是國際法之父。
荷蘭人的民族性很「四海 」; 且擅於經商。
荷蘭是蕞爾小國。
儘管如此,在十七次世紀 時, 她在 全球貿易, 卻扮演著龍頭的角色。
可說 , 「國際法 」 實為荷蘭的生命線之所繫。
無怪乎「古魯特」在荷蘭之地位,如此崇高 , 與荷蘭皇家 同受殊榮。
新教堂的興建過程,最艱鉅的部份是「尖塔 」。
光是「尖塔 」的興建,就花費了一百年(1614年到1622年之間) 之久。
「尖塔」的塔頂,在1875年重新建造。
它的 高度,是108、75公尺。
鐘塔內的鐘琴,則是十七世紀 先裝上去的 。
(待續)
荷蘭-台夫特(Delft)步行之旅No.12

「市集廣場」四周有很多老屋。
先欣賞市政廳旁的。
Markt 2 -商人之家 1598年建的。
它的塔,滿奇怪的。
登塔的台階,不在塔內,是露天的。
Markt 4 -十八世紀的建築,頂樓有著「新月」(De Halve maan) 的標誌。
雪芹不禁多看了兩眼。
記得大文豪徐志摩嗎?
徐先生在上海,曾開過書店。
店名,就叫「新月書店」呢。
Markt 11 -「過磅辦公室」,建於十六世紀。
1770年,重新裝修正面建築的部份。
十八世紀擴建,擁有多棟建築。
自此,這些建築分屬黃金公會、白銀公會、藥劑公會所有。
現在,. 都是咖啡店。
Markt 15-17:乳酪店(Boterhuis) -正面建築建於1765年。
再來,懷著一 顆崇敬的心,來到廣場中央這座雕像旁。
這雕像,面對著市政廳。
他,就是國際法之父「古魯特(1583~1645)」。
他,是台夫特人。
雕像外圍的地面上,有一面石刻凹面玫瑰圖案。
玫瑰圖案前 ,有一排字,寫著:
「人生在世, 應走上帝的路」(Elck wandel in Godts weghen.) 」。
沿著古魯特雕像背後,再向前走。
在市集廣場頂端北側,有一條巷子,叫「舊勉豪斯巷」(Oude Manhuissteeg)。
巷口第一棟房子,是世界級畫家-梅維爾故居。
看過梅維爾故居後,沿著「教堂街」( kerkstraaat)東走。
走到教堂街的盡頭,過了橋右轉,就是「伏羅恩里格特街」(Vrouwenregt)」。
這條街並不長,只有幾十公尺長。
但,卻是一般風景卡最常取景的地點。
伏羅恩里格特街的左側,是華麗的房舍。
右側,則是新教堂的扶壁、古運河。
四周風景如畫、美不勝收。
此時,雪芹有種感覺。
彷彿,時間停止了呢。
(待續)
標籤:
瀏覽次數:103    人氣指數:103    累積鼓勵: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劍橋步行之旅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牛津步行之旅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