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5841
 lady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實踐八正道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分心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五戒十善
作者: lady 日期: 2010.08.21  天氣:  心情:

以下轉貼

五戒者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



好生惡死,物我同然,我既愛生,物豈願死,由是思之,生可殺乎?一切眾生,輪迴六道,隨善惡業,升降超沈,我與彼等,於多劫中,互為父母,互為子女,當思拯拔,何忍殺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於未來世,皆當成佛,我若墮落,尚望拔濟,又既造殺業,必墮惡道,酬償宿債,展轉互殺,無有了期,由是思之,何敢殺乎?然殺生之由,起於食肉,若知如上所說因緣,自不敢食肉矣。又愚人謂肉為美,不知本是精血所成,內盛屎尿,外雜糞穢,腥臊臭穢,美從何來?常作不淨觀,食之當發嘔矣!又生謂人及禽獸,蛆蟲魚蝦,蚊虻蚤蝨,凡有命者皆是,不可謂大者不可殺,小者可殺也。佛經廣說戒殺放生功德利益,俗人不能得讀,當觀安士先生萬善先資,可以知其梗概矣。



不偷盜者,即是見得思義,不與不取也。此事知廉恥者,便能不犯,然細論之,非大聖大賢,皆所難免。何也?以公濟私,剋人益己,以勢取財,用計謀物,忌人富貴,願人貧賤,陽取為善之名,遇諸善事,心不認真,如設義學,不擇嚴師,誤人子弟,施醫藥,不辨真假,誤人性命,凡見急難,漠不速救,緩慢浮游,或致誤事,但取塞責了事,糜費他人錢財,於自心中,不關緊要。如斯之類,皆名偷盜。以汝等身居善堂,故摘其利弊而略言之。



不邪淫者,俗人男女居室,生男育女,上關風化,下關祭祀,夫婦行淫,非其所禁,但當相敬如賓,為承宗祀。不可以為快樂,徇欲忘身,雖是己妻,貪樂亦犯,但其罪輕微。若非己妻,苟合交通,即名邪淫,其罪極重。行邪淫者,是以人身行畜生事,報終命盡,先墮地獄餓鬼,後生畜生道中,千萬億劫,不能出離。一切眾生,從淫欲生,所以此戒難持易犯,縱是賢達,或時失足,何況愚人。若立志修持,須先明利害,及對治方法,則如見毒蛇,如遇怨賊,恐畏怖懼,欲心自息矣。對治方法,廣載佛經,俗人無緣觀覽,當看安士先生欲海回狂,可以知其梗概矣。



不妄語者,言而有信,不虛妄發也。若見言不見,不見言見,以虛為實,以有為無等,凡是心口不相應,欲欺哄於人者皆是。又若自未斷惑,謂為斷惑,自未得道,謂為得道,名大妄語,其罪極重,命終之後,決定直墮阿鼻地獄,永無出期。今之修行而不知佛法教理者,比比皆是,當痛戒之,切要切要。以上四事,不論出家在家,受戒不受戒,犯之皆有罪過,以體性是惡故也。然不受戒人,一層罪過,受戒之人,兩層罪過,於作惡事罪上,又加一犯戒罪故。若持而不犯,功德無量無邊,切須勉之。



不飲酒者,酒能迷亂人心,壞智慧種,飲之令人顛倒昏狂,妄作非為,故佛制而斷之,凡修行者,皆不許飲。並及蔥韭薤蒜,五種葷菜,氣味臭穢,體不清潔,熟食發淫,生噉增恚,凡修行人,皆不許食。然此一事,未受戒者,飲之食之,皆無罪過,受戒飲食,一層罪過,即是犯佛戒罪。佛已禁制,汝又去犯,故有罪也。



十善者



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綺語,六不兩舌,七不惡口,八不慳貪,九不瞋恚,十不邪見。



此中前三名身業,中四名口業,後三名意業。業者,事也。若持而不犯,則為十善,若犯而不持,則為十惡。十惡分上中下,感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身。十善分上中下,感天人阿修羅三善道身。善因感善果,惡因感惡果,決定無疑,絲毫不錯也。殺盜淫妄,已於五戒中說。



綺語者,謂無益浮詞,華妙綺麗,談說淫欲,導人邪念等。兩舌者,謂向彼說此,向此說彼,挑唆是非,鬥構兩頭等。惡口者,謂言語麤惡,如刀如劍,發人隱惡,不避忌諱。又傷人父母,名大惡口,將來當受畜生果報,既受佛戒,切莫犯此。慳貪者,自己之財,不肯施人,名之為慳,他人之財,但欲歸我,名之為貪。瞋恚者,恨怒也,見人有得,愁憂憤怒,見人有失,悅樂慶快,及逞勢逞氣,欺侮人物等。邪見者,不信為善得福,作惡得罪,言無因果,無有後世,輕侮聖言,毀佛經教等。



然此十善,總該一切,若能遵行,無惡不斷,無善不修,恐汝等不能體察,今略舉其一二。當孝順父母,無違無逆,委曲宛轉,勸令入道,斷葷吃素,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了脫生死。父母若信,善莫大焉,如決不依從,亦勿強逼,以失孝道,但於佛前,代父母懺悔罪過,斯可矣。於兄弟則盡友。於夫婦則盡敬。於子女則極力教訓,使其為良為善,切勿任意憍慣,致成匪類。於鄰里鄉黨,當和睦忍讓,為說善惡因果,使其改過遷善。於朋友則盡信。於僕使當慈愛。於公事則盡心竭力,同於私事。凡見親識,遇父言慈,遇子言孝。若做生意,當以本求利,不可以假貨哄騙於人。若以此風,化其一鄉一邑,便能消禍亂於未萌,致刑罰於無用,可謂在野盡忠,居家為政矣。




[:)]




轉載-十善

十善
  不犯十惡,則謂之十善。「善」即順理之義,謂行此十法,皆順理故。然十善有二種:止及行。「止」則但止前惡,不惱於他。「行」則修行勝德,利樂一切。
  十善之業行,為生於善處之道,故曰十善業道。佛經中有「十善業道經」一卷,唐實叉難陀譯,佛為海龍王說一切法,無不由心,應修十善,終明廣攝十善之功德及一切之善法。
  十善業可以分為三類,即由身、語、意所造作的十善業:

「身業」,是由身體、行為所造作,如:
一、不殺生 :不殺生者,謂不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殺之善。既不殺已,當行放生之善也。
二、不偷盜 :不偷盜者,謂不竊取他人財物,即是止盜之善。既不盜已,當行布施之善也。
  若有人在未被應許下,拿了屬於別人的東西,或是將別人的財產據為己有時,就犯了「偷盜」。
三、不邪婬 :不邪婬者,謂不行邪婬欲事,即是止婬之善。既不邪婬,當行清淨梵行之善也。

「口業」是經由語言而造作,如:
四、不妄語 :不妄語者,謂不起虛言,誑惑他人,即是止妄語之善。既不妄語,當行實語之善也。
「妄語」,指的是為了使自己有所獲,或想從中得到些什麼,而說一些不真實的話,來愚弄他人,或不顧慮他人付出的代價及後果。
五、不兩舌 :不兩舌者,謂不向兩邊,說是談非,令他鬥諍,即是止兩舌之善。既不兩舌,當行和合利益之善也。
  「兩舌」,譬如說有兩人是親密的朋友,而外人卻另有目的、有企圖的說其中某人的不是,使得另一個人不喜歡對方,或是使某人懷疑另一個人,如此挑撥離間,製造了兩人的不和諧,這就是兩舌。
六、不惡口 :不惡口者,謂不發麤獷惡言,罵辱他人,即是止惡口之善。既不惡口,當行柔和軟語之善也。
  「惡口」,像是刻意的說一些話來傷害他人,讓他人感到不悅、受傷;刻意的傷害對方,這就是惡口。
七、不綺語 :不綺語者,謂不莊飾華麗之言,令人樂聞,即是止綺語之善。既不綺語,當行質直正言之善也。
  「綺語」,則是說話增長了他人的染污(助長他人的執著,增長他人的無明、妒嫉心與瞋恨心等)綺語常常是也非常吸引人的--否則,就不會有人喜歡聽綺語了,因為它會增長我們的染污,製造我們的憤怒,嫉妒、執著、無明,也會浪費我們寶貴的時間,餵飽了我們的無明。

「意業」,是由精神活動,由心意所造作,如:
八、不貪欲 :不貪欲者,謂不貪著情欲塵境,即是止貪之善。既不貪欲,當行清淨梵行之善也。
  如果看到某人擁有好東西、做了好事時,若你心中想,我要取代他、擁有那一切;如果別人快樂時你感到不悅,想取而代之,這是一種負面的心態,這是一種的意的不善業 ( 貪欲 ) 。正確的態度是「隨喜」,你為此人在此生中,擁有這些美好的事物而感到高興。
九、不瞋恚 :不瞋恚者,謂不生忿怒之心,瞋恨於人,即是止瞋之善。既不瞋恚,當行慈忍之善也。
十、不邪見 :不邪見者,謂不偏邪異見,執非為是,即是止邪見之善。既不邪見,當行正信正見之善也。  若能心想:此生我所面對的一切,任何苦痛或負面的事,都是由於我過去生的業力所致,就是一種正見。若是有人不相信一點,不做此想,反而責備其他人,這就是一種邪見。
  或者是你會想,此生我所值遇的種種好事,都是由於過去生累積的行善所致,如果這一切與善業有關的話,也是因為有其他人的存在,善業才可能形成。但是,持邪見者並不會這麼想,也不相信這些,他們會認為這是自己此生的成就,是我的能力,是我的榮耀,這就是一種邪見。
淨空法師在《十善業道經講記》中提到:
「我們修學這麼多年,何以功夫不得力?我們沒有從根本修,根本就是十善業道。佛教化眾生分很多等級,就像辦學校一樣,有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十善業道就是佛法小學一年級的課程,無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都以此為基礎。
  於是我們明瞭,佛教的戒行,最初級的是十善業道,這是佛教的基礎。我們要是不能做到,連幼稚園的資格都沒有,這是應該要反省的。自己學佛究竟在哪個階段、等級,自己要清楚。晚近太虛法師講的「五乘佛法」,五戒十善屬於人乘,天乘還要修四無量心,有一點定慧,才能向上提升。
  貪、瞋、痴是三毒煩惱,就是三種根本的病毒。我們身體不健康,有很多病痛,就是從這裡來的;人有六道生死輪迴,也是從這裡來的。如果把三毒煩惱拔除,不但身體健康長壽,永遠不生病,而且六道輪迴也沒有了。所以,佛在一切經論裡面,特別強調十善業道,這是無論是大乘、小乘,各個宗派、法門,修學的共同科目。離開了十善,就不是佛法。而且佛特別囑咐我們,菩薩何以能成菩薩?就是晝夜常念十善,沒有間斷,思惟十善,觀察十善,不容許毫分不善間雜,就成菩薩,就超越六道,轉凡成聖。」
  十善道是五乘共學的。可是如何才能成為菩薩的十善道呢?
《大品般若經》卷五:「云何名尸羅波羅蜜?須菩提,菩薩摩訶薩以應薩婆若心,自行十善道,亦教他行十善道,以無所得故,是名菩薩摩訶薩尸羅波羅蜜。」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卷三云:「戒是菩提心,空無不起慢,起於大悲心,救諸毀禁者。」
《雜阿含經》卷三十七:「自行十善、讚歎行十善功德者,身壞命終上生天上。」
  由這可知,菩薩持守十善是必須與薩婆若心(菩提願)、大悲心、無所得(般若性空慧)等三心相應,才可名為菩薩的尸羅波羅蜜。所以自己不但能行十善生人間、天上等善處,亦應更進一步起身力行的積極教人、讚歎行十善。





[:)]



遠離十惡,力行十善

身、口、意可以成就「十善」,也可以造作「十惡」。身造「三惡行」——殺、盜、淫;口出「四惡語」——妄言、綺語、兩舌、惡口;心起「三惡念」——貪、瞋、癡。離此十惡則為十善。

早會時,上人教眾離十惡、行十善。「不但不殺生,還要保護眾生;不只不偷盜,更能布施;心不起貪欲,不迷於聲色,即能守住人倫道德,所思所行皆能利益人群。」

口舌輕輕一動,無論是說謊欺騙、惡毒罵人、傳播謠言或挑撥離間,都可能釀成可怕的後果,造作種種惡業。上人叮嚀:「追根究柢來說,顧好心念,不耽於『五欲』——財、色、名、食、睡等,才能避免身與口造惡業。」

上人進一步闡述,許多人愛「財」,受貪欲驅使不擇手段,求無止境、超越生活所需;而沈淪「色」欲者,如俗話說:「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亦將擾亂家庭與社會。

還有不少人愛「名」,用盡方法追逐名利,到頭來身敗名裂。上人期許,人應自愛、顧本分,莫強求。「我也很愛名,但我是要維護清淨的名聲、潔身自愛,讓身、心、靈不受污染。」

「食」即口腹之欲。上人說明,非為溫飽、維持體力而食,即追求口欲;若為滿足口欲而使業者大量養殖動物,不僅造作殺業,更污染大地環境。「睡」,亦指人類愚癡不覺,或常昏沈懈怠,徒耗時日。

《八大人覺經》「第七覺悟:五欲過患。雖為俗人,不染世樂;念三衣,瓶缽法器;志願出家,守道清白;梵行高遠,慈悲一切。」上人以此教眾:「『五欲』令人空過人生,應時時覺醒自愛,不為暢一時之快而耽逸享受,造惡業、染惡習。」

無論在家或出家眾,上人敦勉都要恪守道德、身心清淨。「既發心立願,就要永久恆持,否則很快就會被五欲覆心而使行為顛倒。十惡莫作、十善奉行,即能不犯五欲。心無貪,身即可行無數善事;施無求,則能由衷感恩有付出的機會。」

不離人群,才能覺有情

「每位受證的『慈濟人』,永遠要做不離人群的『覺有情人』。」北區合心組隊報告後,上人語重心長表示:「要把握有限的人生勤耕福田,莫讓道心退轉;入寶山卻空手而回,實為可惜!」

人間菩薩愈來愈多,上人譬喻,就像鋪連鎖磚一樣,一心一志、一塊接著一塊鋪設,愈鋪路愈寬、愈遠。「儘管慈濟隊伍日益浩蕩,但少不了任何一個人。要及時把握因緣,做就對了;自做自得,不做不得。」

若有卸下幹部職務就不再投入者,上人請慈濟法親以農夫精神疼惜照料、持續牽引,莫使其道心中斷。「慈濟人應朝『覺有情』的目標不斷邁進,『不離人群』才能達到覺有情。」

行菩薩道需仰賴眾人之力、相輔相成,方能有所成就。因此上人叮嚀:「為苦難人付出的同時,也要關懷身旁的法親;莫只向外愛人,卻忘了向內關懷。要顧好彼此的道心。」

有志工因怕人事處理不圓滿而自願抽離。上人勉其放寬心胸,利用此道場好好自修、往內心下功夫。

「愈是自我退步,愈沒有機會付出。與來自不同生長背景與習氣者共事,難免因見解不同而需溝通;即使彼此看法不同,在慈濟道場中就是要打開心門,心寬念純地待人處事,才不會因別人無心的言行而耿耿於懷,自我退轉。」上人叮嚀務必持續長養善根,莫讓善根腐壞。

志工表示,常祈求菩薩給予智慧。上人則巧妙提點:「要向自己求智慧!」

愛能相扣,力量開闊

人心不合、無法互愛,導致對立衝突。與志工談話,上人教勉,如《本生經》裏捨身餵虎、割肉餵鷹的故事,即在彰顯佛菩薩不忍眾生苦而勇猛精進、捨己救眾生的精神。

「要投入人群,才是真正自覺覺他的『覺有情人』。不只成就自我道業,也教人如何成就,再進一步共同成就眾生。當愛的力量環環相扣,這分愛,才能開闊。」

上人期勉志工在全球各地推動「自愛愛人、自覺覺他」的佛教精神——「自覺」即自我尊重,「覺他」是尊重別人;好事自做也要教人做,共同利益人群。



標籤:
瀏覽次數:136    人氣指數:2596    累積鼓勵:123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實踐八正道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分心
 
住戶回應
 
時間:2010-10-02 11:54
他, 44歲,新北市,待業中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08-22 22:16
他, 37歲,新竹縣,建築營造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08-22 21:59
他, 37歲,新竹縣,建築營造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08-22 21:40
他, 37歲,新竹縣,建築營造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0-08-22 21:00
他, 37歲,新竹縣,建築營造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