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震災採訪紀實(二)
.Ma Jun Ren 寫於 2011年3月16日 7:20.文/馬儁人 日本宮城縣 2011/3/15
東京時間22:31,正在寫這篇文章時,日本靜岡發生芮氏規模6的地震,晃了幾下,感覺沒什麼大礙,繼續我的工作。
宮城縣名取市是APTN新聞團隊的第一個駐紮點,仙台機場離這裡不遠,有一張新聞照片顯示飛機、汽車還有建築物擠成一團,就在這個地方。名取市役所成了最大災民收容中心,災民安靜地在各角落休息,或盯著電視新聞,或仔細搜尋貼在牆上的訊息,這些訊息包括被安置在其他避難所的人員名單,以及失聯親友相互留下的訊息。官方絕對不會在公佈欄發布罹難或是失踪者名單,因為那會影響整個避難所的情緒。
午夜,氣溫逼近攝氏零度,收容中心不提供暖氣,全國性的限電措施並沒有為了災區而破例。紅十字會在白天開始發放食物(幾個麵包,兩瓶水),NTT(日本電信電話公司)提供免付費電話(限國內),災民井然有序排隊領取食物或是打電話,幾乎沒有一個人抱怨政府救災不力。偶爾會看到失聯親朋好友重逢喜極而泣,但他們不會選擇在主休息區喧嘩,以免干擾到其他災民。
接近災區的幾個市鎮,餐廳、賣場或是便利商店幾乎全部關閉,缺水、電、油與天然氣是最大的問題,通往災區的幾條主要道路遭到封鎖,除非救災或特殊情況,車輛只出不進。街上人煙稀少,除非必要,很少人上街搶購民生物資,加油站幾乎停擺,幾乎所有措施都是配合救災,沒什麼人因為一時的不便而動氣。
地震與海嘯幾乎把宮城縣幾個濱海市鎮從地圖上抹掉;災後不過第三天,福島核能發電廠爆炸更是雪上加霜。
個人在APTN(美聯社電視)工作,對世界各地電視台提供新聞服務,並持續觀察各媒體的報導;有關核電廠危機,日本媒體的報導比較可信,至少他們是冷靜的,取得的資料也絕對是第一手(除非日本官方說謊);幾個國際通訊社如AP(美聯社)、Reuters(路透社)與AFP(法新社)也相對可靠,道理很簡單,因為他們只提供新聞服務,沒有自己的播報平台,也就是說,不會有誇張的記者或主播出現在鏡頭前(愛秀的主播與記者幾乎是電視新聞的亂源,各國皆然)。其他國際媒體大概只有BBC比較可信(有高度政治爭議的新聞除外),大家可以上他們的官方網站(各國語言都有),任何最新消息都先提供短訊,一旦查證清楚才會有更深度的報導。
至於台灣媒體,除非是全文引用國際通訊社稿件,否則參考一下下就好;如果盯著台灣電視台看,你只會生氣、焦慮與恐慌,會發現天天都是世界末日。我的香港同事說,香港一樣的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