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960332
 雋嶔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關帝與伽藍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財祿因果論:財祿資糧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萬心自在論:九、無我
作者: 雋嶔 日期: 2012.11.17  天氣:  心情:
萬心自在論:九、無我



  心所有法,即乃一切有為法。

菩薩,乃一切有情的覺悟;因而,凡夫與覺者之差別,即在「智」,

唯識學中有「智成實性」,即是在八識作用,以及轉化之間,去覺悟、成智。

譬如種子、五十一心所、等心緣境識之變現,俱在其中。


修行唯識,禪宗以達摩東來弘法,一部「楞伽經」為修行經本;

但,「楞伽經」即乃唯識根本六經之一,因而禪宗之禪學,亦即唯識學脈。

後有曹洞、臨濟、溈仰等禪學分宗,乃禪宗之大興。

故唯識與禪學在其中「定」之一門,卻是有其密切關連。


前述所及,心所乃有為法,易使修行者陷入二相-即「我」、「所執」,因而產生對立;

一切佛法,受自本師世尊說法,幾達五十年,根本法語,即是「無我」。


唯識所宗,亦即是分階段闡述無我,如何使我人從有情,精修至覺悟,達到菩薩行位之功果。



註:菩薩乃梵語。

菩即菩提,翻成漢語即是覺悟;薩即薩多,翻成漢語即為有情。

是以故,菩薩之漢意即是覺悟人生的有情,從有情的人生中覺證過來。


修行唯識必須從我人著手,因為我即是一切形相之成就實物。

一切法、一切相俱從我人所起;若無一切法,無從成就一切智;

但其過程卻是因心識所知障而產生法性之迷惑,故必須從識體研究起。




(摘錄:唯心宗之萬心自在論)
標籤:
瀏覽次數:150    人氣指數:950    累積鼓勵:4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關帝與伽藍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財祿因果論:財祿資糧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