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震災採訪紀實(三)
.Ma Jun Ren 寫於 2011年3月17日 15:55.文/馬儁人 大阪 2011/3/17
日本震後第六天,新聞焦點急轉到福島核能發電廠事故(日本稱「福島原發事故」)。
我參加的APTN新聞團隊原駐紮在宮城縣名取市,因為極度缺乏油料與食物,無法深入更嚴重的海嘯災區,其他國際媒體大致有默契一起撤離,一方面免得自己成為被救對象,一方面避免消耗災民急需的資源。
目前駐紮地轉到大阪市,只因一堆國際媒體聲稱關東居民因為懼怕放射污染,大批逃到關西地區避難;但我認為某些媒體的報導是站不住腳的。
我在SNG連線作業站聽到美國某B電視台記者說:大批東京人爭相逃難,往大阪各車站、高速公路還有大阪各飯店人滿為患。事實是: 東京每日大眾運輸系統平均運量有一千萬人次,因災後實施限電,鐵道運輸減班或分區停駛,擠在站內的人相對增加,但絕對沒有爭先恐後,況且誰要去哪也不一定,怎可問了兩三個就斷言大家都逃難去? 我們在高速公路時速一路維持80到110公里;到了大阪臨時找住處,隨便都訂得到房,市區人煙是少了點。謠言不攻自破。
之前提到愛秀的記者跟主播是新聞的亂源,全球皆然。我以一個獨立攝影記者或製作人身份,服務過十數個國際電視媒體,保證絕不是無的放矢。不得不透露一些小秘密,許多記者跟主播的現場連線,充其量只不過在宣示: 我來了。他(她)們在連線前,總躲在車上或飯店裡,不斷把玩手上的iphone來「估」(Google)新聞,要不然就是緊盯黑莓機(BlackBerry),等著公司助理把所謂的最新消息傳進來;連線時間一到,馬上把妝補好,強力定性髮膠一噴,嘰里呱啦就是一陣精彩的報導。我還看過等待連線的記者,偷聽前面別台記者說辭然後馬上動手抄襲;還有更誇張的,每隔一小時連線五分鐘,其他時間都躲在車裡,整夜連線四、五次,台詞也懶得改。這樣的Gooporter(Google + reporter)或是Blacporter (BlackBerry + reporter)報導出來的東西,能信嗎?
再回來看日本福島核能發電廠事故,是哪些媒體刻意渲染誇大,然後又回過頭來找專家要大家冷靜不要慌張? 有關「碘片集體恐慌症候群」,明理人應該知道不要隨波逐流;但是遠在幾千公里外的新北市政府,你們趕在這時候發碘片,居心何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