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137730
 大牛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給友人的信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雷雨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怎樣的關係才能稱作“好”呢?
作者: 大牛 日期: 2012.06.08  天氣:  心情: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有這樣的困惑:
父母對孩子關愛得無微不至,卻常常招致孩子的反感;親密無間的好朋友,卻常常做出彼此傷害的事情來;有時費盡心機想和上司、同事拉近關係,卻常常適得其反。為什麼會這樣? 
怎樣的關係才能稱作呢?
孔夫子認為,太過疏遠和太過親密,都不是最佳狀態,所謂「過猶不及」都不妥。為什麼兩個人很親密,卻不是相處的最佳狀態呢? 孔子的學生子游說:「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屢次的意思。如果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國君(領導)旁邊,雖然表示親近,但離自己招致羞辱就不遠了;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朋友旁邊,雖然看起來親密,但離你們倆疏遠也就不遠了。

那麼,應該怎樣與朋友相處呢?
 
子貢曾經問過他的老師,孔夫子告訴他說:「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勿自辱焉。」 看到朋友做得不對的事,你要真心地勸告,善意地引導,如果他實在不聽就算了,別再說了,不要自取其辱。所以,與好朋友相處也要有個度,不要什麼樣的事情都大包大攬。《論語》告誡我們,無論對朋友還是對領導,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掌握好親疏的分寸。 
那麼,對待自己最親近的家人,是不是就可以親密無間了呢?
父母和子女之間、夫妻之間、戀人之間,也需要保持適當的距離嗎?
心理學上有一種界定,說現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種行為叫做非愛行為 什麼意思呢?就是以愛的名義,對最親近的人進行的非愛掠奪。
這種行為往往發生在夫妻之間,戀人之間,母子之間,父女之間,也就是世界上最親近的人之間。
夫妻和戀人之間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場面:一個對另一個說:你看看,我就為了愛你,放棄了什麼什麼;我就為了這個家,才怎麼怎麼樣,所以你必須要對我如何如何。不少母親也經常會對孩子說:你看看,自從生了你以後,我工作也落後了,人也變老變醜了,我一切都犧牲了,都是為了你,你為什麼不好好念書呢?

所有這些,都可以稱為非愛行為,因為,它是以一種愛的名義,進行的一種強制性的控制,讓他人按照自己的意願去做。
我曾經看到有一本寫如何為人父母的書,作者是一個英國的心理學女博士。她在書的開頭說了一段非常好的話。她說: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盡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應該保有。 無論父子母女之間,還是多年夫妻之間,一旦沒有了這種距離、這種尊重,越過了這個尺度,到了《論語》中說的這個階段,彼此已經不獨立了,就產生了隱患,離疏遠甚至崩潰就不遠了。《論語》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空隙,留一點餘地。 這非常像禪宗所推崇的一個境界,叫做「花未全開,月未圓」
這是人間最好的境界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保持一點距離,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更深厚的情誼





標籤:
瀏覽次數:168    人氣指數:3568    累積鼓勵:17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友人的信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雷雨
 
住戶回應
 
時間:2012-06-17 21:57
她, 92歲,東京都,其他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06-12 08:29
她, 53歲,台北市,旅遊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時間:2012-06-09 15:12
她, 57歲,台南市,建築營造
*給你留了一則留言*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