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有句名言這麼說:愛,不只是互相凝望對方,
而應該是一起望著同樣的方向。
這句話使我聯想到一般人對生活中要求的兩點:
最好的,以及最適合的。
所謂的“最好”,每個人的標準都不同。
這句話每個人都懂得掛在口上,
尤其是在為自己的選擇辯護的時候。
然而口講是另一回事,事實上還是有這麼多的人追求大多數人
所肯定的“最好”。因為這樣才能滿足自己的虛榮。
所謂的上進心,就是在競爭中脫穎而出;至於適不適合自己的
性格、志趣等,學校和家庭教育中,從來沒有教到這點。
因此孩子入學要選擇最好的名校,不論孩子是否能應付和
適應名校的環境,不論家長是否擔當得起名校的各種費用。
孩子補習要跟別人一樣選擇名師,
不論其教法是否適合孩子的程度和習性。
申請大學要選擇最好的科系,
因為據說興趣是可以在“錢途”中培養的。
選擇學院要選最有名望的國際學院,
因為自己既沒有心也沒有料,需要這種外在的虛榮來支撐。
說適合,倒也沒錯,就是擺明了適合他的虛榮。
反正在整個追求最好的過程中,
他也不清楚到底自己適合什麼,興趣在哪裏。
同樣的心態在男女交往中更常見。
明明就是話不投機,志趣相背,卻因為對方是
別人認為最好的(既英俊又富有),而捨不得放棄,
還硬撐著向人說她懂得“寬容”。
以各種條件為基礎的戀情,很難有什麼思想上的溝通,
充其量只不過是一種人格交易。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大家羨慕的金童玉女型
或模範夫妻型並不見得融洽或開心。
當彼此能讓對方拿來炫耀的功能減退之後,
就會出現“其實他不適合我”,“我們太了解彼此了”之類的話。
大家不妨注意:你身邊有共同嗜好和興趣的夫妻,
或因為共同嗜好和興趣才在一起的伴侶,有多少對呢?
所謂的互相傾慕,是因為對方最好,還是對方最適合?
因為礙於面子問題,總得找一大堆理由將對方的最好說成最適合,
這樣也順便擡高自己。
如果兩個人都喜歡養魚,就算都長得像泥鰍一樣醜,
至少在逛魚店慢慢看魚時,不會出現另一半在一旁
等得不耐煩的樣子,或埋怨對方又花錢買麻煩的場面。
如果兩個都沒有任何興趣,那就更糟。
除了柴米油鹽和哪裏買名牌哪裏大減價之外,
要找個真正能傾談的話題也很難。
最後呢?就會很“偶然”地出現那種所謂
“比我的另一半跟我更好談”的人。
如果你體質虛弱,不是該找最好的補品,而是找最適合的膳食。
不然你補不對頭反而更傷身。
來源:部落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