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漢朝 衛子夫:
衛子夫的母親衛媼是平陽侯府中婢女,而她則是平陽侯曹時和平陽公主府中的歌伎,漢武帝到訪平陽公主家時發現她姿色美豔,當夜臨幸,並把她和衛青一同帶入宮中,此時為建元二年春,衛子夫入宮一年多,漢武帝沒有再寵幸她,後武帝安排宮人出宮,衛子夫得以再次見到武帝,涕泣請出,武帝對她十分憐愛,再次寵幸,衛子夫便懷孕了,生下三個女兒,受到寵愛,陳皇后的母親館陶公主劉嫖聽聞她受到寵幸,便派人抓住衛青,衛青幸有公孫敖與壯士解救,才得以不死,武帝聽聞後,召衛青為建章監、侍中,得到的賞賜數日間累積至千金,公孫敖也由此益貴,而衛子夫被封為夫人,後宮地位僅次於皇后,元光五年秋,陳皇后因巫蠱被廢,後位空懸,元朔元年,衛子夫生下一個兒子劉據,遂被立為皇后,元狩元年劉據被立為太子,衛子夫逐漸年長色衰,失去漢武帝歡心,相繼有王夫人、李夫人、尹婕妤、趙婕妤受寵,加以衛青、霍去病先後去世,衛氏地位日益可危,征和三年,衛子夫因其在巫蠱事變中支持太子,被漢武帝下令收繳了皇后印璽,滅衛氏家族,衛子夫絕望自縊而死,葬於長安城外的桐柏
2.漢朝 馬明德:
中元二年,光武帝病逝,劉莊繼立,是為明帝,馬妃獲封貴人,雖然馬貴人並無所出,但明帝讓她養育賈貴人所出的劉炟,馬貴人對這個孩子可說是愛護有加,所以,三年後當百官請明帝立後時,已為皇太后的陰麗華便下旨要以馬貴人為後,馬皇后博覽群書,好讀《春秋》、《楚辭》、《周禮》等書,對於衣飾裝扮卻不留意,平時只穿粗糙的繒衣,又不好園遊玩樂,當明帝在朝政上有任何缺失時,馬皇后總是好言相勸,明帝與眾妃嬪對這位平和的皇后很是敬重,明帝在位十八年而崩,太子劉炟即位,是為章帝,尊馬皇后為太后,章帝本欲封馬太后的三位兄長馬廖、馬防、馬光為侯,可是馬太后卻以三人無功不受祿而推辭了,事實上馬太后深知西漢因重用外戚而亡國,而不欲加封自己的兄長以免重蹈覆轍,又有次太后出宮,馬氏外戚紛紛出迎,馬太后見外戚們穿著奢華,深以為不妥,回宮後便停止每年賞賜馬家的錢財,當馬太后之母藺氏病逝後,墓穴的堆土稍高了一點,太后即表示不可,於是馬廖等人便立刻改回合適高度,後來章帝執意封三位舅舅為侯,馬廖等人便在太后示意下接受爵位,並同時辭官以避嫌疑,能夠如此為漢家天下著想,馬太后可說是其中表表者,同年六月,馬太后病逝,與明帝合葬顯節陵
3.漢朝 陰麗華:
春秋時期的一代名相管仲的後裔,陰麗華在歷史上以美貌著稱,劉秀還是一個沒落皇族之時,十分仰慕陰麗華的美貌,不禁歎曰:“娶妻當得陰麗華”,昆陽之戰後,劉秀於宛城迎娶陰氏為妻,一年之後,劉秀又在河北迎娶了出身於西漢王室的郭聖通,東漢王朝建立,郭氏成為皇后,陰麗華則為貴人,建武十七年,皇后郭氏被廢,貴人陰麗華受封為皇后,陰麗華在位二十四年,死後與劉秀合葬於原陵,諡號“光烈”
4.晉朝 褚蒜子:
褚太后名蒜子,河南陽翟禹州人,生於東晉明帝太甯元年,卒于孝武帝太康9年,在世61歲,褚蒜子出身于世代官宦家庭,其祖父褚洽是武昌太守,父親褚裒官拜左將軍宮、兗州刺史,褚蒜子天生麗質,加上家庭良好的文化修養,從小就見識開闊,氣度寬宏,十多歲便被選為琅琊王司馬岳的妃子,建元一年,司馬嶽即帝位,成為東晉第四個皇帝,是為康帝,這時20歲的褚蒜子成了皇后,此後,她曾三度臨朝,扶立了六位皇帝,成為中國歷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女政治家
5.唐朝 竇氏:
竇氏年幼時被舅舅周武帝宇文邕撫養於宮中,很受寵愛,她曾因勸諫周武帝親近和親的柔然公主而得到周武帝稱讚,認為她小小年紀,見識不凡,有記載稱當時的名將長孫晟聽說這件事以後,對朋友說「此奇人必有奇子,可為婚姻」,幾十年後,長孫晟去世,他的內兄高士廉做主將長孫晟的小女兒嫁給竇氏的二兒子李世民,也就是後來的長孫皇后,581年,楊堅篡位,宇文家族被誅殺殆盡,竇氏聞訊,自投胡床下,嘆息道:「恨我不為男子,救舅氏之患!」,相傳竇氏兒童時期就髮長過膝,光可鑒人,擁有絕世的容貌,因此她長大以後,求親者甚多,竇毅不得不設雀屏選婿,李淵以箭射中屏風上兩隻孔雀的眼睛而入選,這就是成語雀屏中選的由來,她在李淵反隋之前去世了,大業中,李淵為扶風郡太守,有駿馬數匹,竇氏曾經勸說李淵不要把好馬留在家裡,要及早獻給皇帝,以免引起隋煬帝忌妒,不久李淵當時沒有聽從,而後來不得不被迫獻馬以打消隋煬帝的疑心,不久,竇氏逝世於涿郡,時年四十五,李淵回想竇氏當初的勸言,嘆息著對子女們說:「如果我早聽了你們母親的話,哪裡到這地步。」李淵登基以後,追封她為皇后,並追諡為太穆皇后,李淵之後不曾再立皇后
6.唐朝 長孫皇后:
小字觀音婢,名不見載,隋右驍衛將軍晟之女,八歲喪父,由舅父高士廉撫養,13歲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冊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爭取李淵後宮對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勉慰諸將士,之後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冊封為皇后,在後位時,善於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為政的失誤,並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後為皇帝誕下三子四女,貞觀十年崩,諡號文德皇后,上元元年,加諡號為文德聖皇后,李世民譽之為“嘉偶”“良佐”並築層觀望陵懷念
7.明朝 馬皇后:
名秀英安徽宿州人,漢族,馬秀英原名並不是她的本姓,在說明野史中,原名劉阿秀她父親原是郭子興同鄉人,父親在亂世中早逝,因聰慧賢良被郭子興收為養女,改名換姓為馬秀英,變更生辰,由1327變為1332年,朱重八也是被郭子興改名為朱元璋,後被郭子興許配給朱元璋,此後精心輔佐朱元璋成就大業,元順帝至正十二年郭子興率數千人回應劉福通領導的紅巾軍起義,佔據了濠州,在皇覺寺當“和尚”的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由於他有勇有謀,連立戰功,得到郭子興的青睞,便將義女馬氏許配給朱元璋為妻,郭子興性情暴躁,氣度狹小,在別人挑撥下把朱元璋關了起來,不給飲食,馬氏偷出剛出爐的熱餅,揣在懷裏給朱元璋送去,以至燙傷了胸脯,在朱元璋領兵征戰的年代,她還親手為將士縫衣做鞋,一次,與朱元璋敵對的陳友諒大兵臨城,不少官員百姓準備逃難,在人心慌亂的緊急時刻,馬皇后鎮定如常,“盡發宮中金帛犒士”,穩定了軍心,為朱元璋獲得勝利起了重要作用,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創建帝業的歲月裏,馬皇后和他患難與共,因此朱元璋當了皇帝後,對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對她的建議也往往能認真聽取和採納,朱元璋幾次要尋訪她的親族封官加賞,都被馬皇后勸止,朱元璋性情暴烈殘忍,為了保住朱家子孫日後的統治地位,不斷尋找藉口屠戮功臣宿將,對此,馬皇后總是婉言規勸,使朱元璋多少有所節制,馬皇后一直保持過去的儉樸作風,平日穿洗過的舊衣服,破了也不忍丟棄,並教導妃嬪不忘蠶桑的艱難,遇到荒年災月,她帶領官人吃粗劣的菜飯,以此來體察民間疾苦,1382年五十二歲的馬皇后病逝,臨終囑咐朱元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並願“子孫皆賢,臣民得所”
8.漢朝 王皇后:
王莽輔政後,將女兒嫁給漢平帝做皇後,以固其權,但僅有一年零十個月,平帝暴死,王皇后就成了寡婦,由於不滿父親斷送漢朝天下,整天鬱鬱寡歡,後來王莽特地派孫豫帶御醫藉口為黃皇室主看病,以求得尚室主,黃皇室主一看就明白其來意,便將一腔怒氣發在前來稟報的宮女身上,令人取過鞭子,親手責笞宮女,孫豫也討了沒趣,更始元年,室主三十三歲那年,起義軍火燒王莽宮室,室主不肯躲避,縱身投入火海,結束了她悲哀一生
9.三國朝 甄氏:
甄氏,魏文帝曹丕之妻,她的名字在正史中沒有記載,但因傳說之故,人們又稱她為甄宓或甄洛,甄氏為中山無極人,漢太保甄邯之後,父親官至上蔡令,甄氏三歲失父,九歲喜書,視字輒識,經常用兄筆硯,並表示要知書學理,認識前世成敗得失,後來時逢天下兵亂,百姓們皆賣金銀珠玉寶物,可她家裏儲存了不少穀物寶貝,當時年僅十餘歲的她對母親說:“當今天下大亂,我們留著這些寶貝不僅無用,反而會招來殺身之禍,還不如把它們拿出來分給鄰里鄉親,廣為恩惠”,舉家稱善,便聽從了她的意見,建安初年,甄氏初嫁與袁紹次子袁熙,袁熙帶兵出外征戰,留下甄氏獨身照顧婆婆,袁氏敗亡後,曹操之子曹丕見其美豔動人,便納為己有,甄氏生魏明帝及東鄉公主,延康元年正月,文帝即王位,六月,南征,甄氏留在鄴城,黃初元年十月,曹丕滅漢,漢亡之後,漢獻帝奉二女以嬪于魏,郭後、李貴人、陰貴人並愛幸,甄後從此失意,有怨言,文帝曹丕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賜死,葬於鄴
10.漢朝 竇姬:
竇氏因家在清河,離趙國近,希望能到趙國去,她向主持派遣宮女的宦官請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趙國的花名冊裏,這個宦官在分派宮女時卻把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誤放到去代國的花名冊裏了,她於是去了代國,雖然這不是她的心願,但抵代國後,深得十二歲的代王劉恒喜歡,先與其生長女劉嫖,後又生了兩個兒子:劉啟漢景帝和梁王劉武,竇後幫助明劉恒成就了“文景之治”,她以善德服天下人,由於竇氏出身貧苦,同情百姓的悲苦,與文帝同節儉,減輕百姓的負擔,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宮室苑囿車騎服禦無所增益”,後來,竇氏的兄弟竇長君,竇廣國到長安認親,漢文帝見到兩位國舅,十分高興,分了不少田地和房屋給他們,並留他們住在長安,宰相灌嬰和周勃認為兩位國舅出身寒微,沒有很好讀書,應選擇有品德的教師對他倆加強教育,以免重蹈呂氏外戚作亂的覆轍,前177年,竇氏年長色衰,大病後視力下降,遂漸失寵,對此,竇皇后自然也是無可奈何,只能暗自悲傷而已,前169年梁懷王墮馬身故,劉武便在前168年改封為梁王,史稱:梁孝王,前一五七年,漢文帝駕崩,皇太子劉啟即位,是為漢景帝,尊竇氏為皇太后
11.宋朝 高皇后:
英宗趙曙皇后,神宗生母,乳名滔滔,亳州蒙城人,其父高遵甫為太宗武將高瓊之後,任杜作坊使,母親為聖慈光獻皇后之妹,西元1065年被立為皇后,諡號“宣仁聖烈”,她歷經英宗、神宗、哲宗三朝,哲宗繼位元後,她乙太皇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在政壇上掀起了一陣摧新復舊的狂飆,在個人品德上她謙虛樸實,約束本家,嚴守婦德,被譽為女中堯舜
12.宋朝 曹皇后:
明道二年,劉太后死後,宋仁宗的第一位皇后郭氏被仁宗以無子為藉口廢掉,幽居長寧宮,十八歲的曹氏奉詔入宮,次年九月即景祐元年立為皇后,曹皇后出身將門,是樞密使周武惠王曹彬的孫女,熟讀經史,善飛白書,性情慈愛,節儉,重視稼穡,常常在宮苑內種植穀物,養蠶采桑,仁宗的寵妃張貴妃恃寵而驕,想借皇后的華蓋出遊,皇帝讓她自己去借,曹皇后借給了她,沒有吝惜的神色,張貴妃很高興,回去告訴了仁宗,仁宗說:“國家的文物禮儀章法,上下是有秩序的,你用皇后的儀仗出遊,朝廷會非議的”,張貴妃聽後不高興地終止了,仁宗所生皇子早夭,後一直無子,曹皇后把太宗曾孫濮王允讓的兒子即後來的英宗接入皇宮撫養,賜名為宗實,後改名為曙,曹皇后姐姐的女兒高氏,也就是後來的高皇后,小時候也鞠養在宮中,和英宗年歲相同,仁宗對曹皇后說:他日一定給這二人婚配,仁宗於嘉佑八年三月夜晚駕崩,遺詔皇子繼位,曹皇后尊為皇太后,英宗在位四年就病逝了,神宗即位,尊曹太后為太皇太后,把曹皇后住的宮殿命名為慶壽宮,神宗對曹皇后很孝順,所以一直做事哄祖母高興,出去登山遊玩,每每都走在前面,扶著祖母,曹皇后對神宗也很好,有時神宗退朝稍稍晚了,一定會親自到屏扆,陳設在戶牖之間,畫有斧形紋飾的屏風等候看望,有時親自拿飲食物喂神宗吃,曹皇后晚年得了水疾,太醫也治不好,元豐二年冬天,病情加重了,神宗衣不解帶地在寢殿門口探望祖母病情,過了十天,曹皇后駕崩了,享年六十四歲,神宗退恩曹氏,除曹佾拜為中書令外,還有四十多人得到進官,曹皇后是北宋乃至宋代難得能稱上賢德的皇后之一
13.隋朝 獨孤皇后:
隋朝雲中人,北周大司馬獨孤信之七女,獨孤信見楊堅相貌奇偉,器宇軒昂,故將伽羅女許配為婚,時年十四,隋文帝即位之後,封為皇后,獨孤氏好讀書,通達古今,是楊堅稱帝的積極支持者,西元581年,隋文帝建立隋朝,封為皇后,獨孤氏性妒忌,不設三妃,其時多為文帝籌策,干預朝政,看法與文帝不謀而合,宮中稱為“二聖”,仁壽二年八月,文獻皇后病逝永安宮中,終年59歲,葬於泰陵
14.清朝 孝莊文皇后:
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蒙古科爾沁部貝勒寨桑之次女,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順治帝愛新覺羅‧福臨的生母,康熙帝愛新覺羅‧玄燁的祖母,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一生培育、輔佐順治、康熙兩代君主,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
15.戰國朝 鐘無豔:
戰國時齊國無鹽邑之女,又名鐘離春、鐘無鹽,齊宣王之妻,貌極醜,四十歲不得出嫁,自請見齊宣王,陳述齊國危難四點,為宣王採納,立為王后,於是拆漸台、罷女樂、退諂諛,進直言,選兵馬,實府庫,齊國大安
16.遼朝 蕭太后:
名蕭綽,應州人,中國遼朝女軍事統帥、政治家,小字燕燕,遼朝皇太后,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后,其父蕭思溫是遼朝的開國宰相蕭敵魯的侄子,曆事遼太宗、遼世宗、遼穆宗、遼景宗四朝,身居險要,又有援立景宗之功,可謂權傾一時,其母燕國公主是遼太宗的長女,可見蕭綽的出身是何等的顯赫和尊貴了
FONT{COLOR:#0000EE}
input { background:#EE0000 url(http://c-photo.i-part.com.tw/n1v1/0/6/6/2/922660/photo/book6/13480743115903.jpg); background-position: center;width:70;height:30;}
textarea { background:#EE0000 url(http://c-photo.i-part.com.tw/n1v1/0/6/6/2/922660/photo/book6/13480743115903.jpg);background-position:center;background-repeat:repeat;width:400;height:300;text-align:center;color:#EE0000;font-size:20px;font-family:標楷體,vernad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