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早報】過敏影響睡眠品質...







 

一名20歲的年輕女孩,每天早上常常都覺得醒不過來。即使前一天晚上早睡,睡足了8個小時,隔天精神還是不好。這個問題困擾他10多年,前陣子接受睡眠檢測,才發現原來是睡眠環境不好造成的。因為在她的床上有一堆絨毛玩偶,塵藼造成鼻子嚴重過敏,呼吸品質差,干擾了睡眠品質、愈睡愈累。

 

 

台灣睡眠醫學會表示,環境是影響睡眠品質的重要因素。如果有過敏體質,臥室最好不要使用地毯和布家具,床上不要放置絨毛玩偶,以免影響睡眠品質。

要預防過敏,可以使用防塵鬴的衣服被子,避免使用厚重及毛毯料子。而且枕頭套、被單、床單,至少2個星期要更換、清洗一次。 請避免養貓、狗,家裡的寵物盡量養在戶外,遠離臥室。

另外,在密閉空間裡不要燃燒薰香,保持居家空氣流通,冷暖氣出風口以過濾網蓋住。室內空調要適度,注意室內的溫溼度控制,保持室內溫度在25℃到27℃,溼度40%到60%左右。

衣物、絨毛玩具、毛織物品請收在衣櫃中,並關好櫃門。大約每隔1個星期可把填充玩具、玩偶放入冷凍庫中,維持攝氏零下17度到零下20度,而且達24小時以上,就可以有效殺死塵鬴。也可以使用空氣清淨機,減少空氣中過多的塵埃粒子。而過敏患者在環境不好的地方最好能戴上口罩。 家裡擺設要盡量簡單,減少灰塵堆積死角,同時要避免懸掛錦旗、絲質製品以及其他容易堆積灰塵的東西。

而過敏患者也別忘了要多補充水,少吃燥熱的食物,才能有效預防過敏。至於要有好的睡眠品質,第一個應該注意溫度問題,因為溫度也會影響睡眠。

睡眠醫學會表示,雖然每個人對溫度的耐受力不同,但基本上,從炙熱的環境進入室內涼爽場的所,體表溫度突然下降,大腦中樞神經就會出現想睡的訊號。這也說明了,為什麼不少人睡前習慣洗熱水澡,因為洗完了澡,身體自然散熱,體溫下降,比較容易入睡。

相反地,如果從冷氣房走出戶外,身體感受溫度從低溫到高溫,就不會出現想睡的感覺。這是因為體溫變高,又會流汗,不容易入睡。精神科醫師說,睡覺時體溫也會變化。入睡時為正常溫度。進入睡眠後,體溫逐漸下降。清晨3、4點,體溫又會慢慢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晚上睡覺喜歡把冷氣調到極低溫度。睡眠醫學會說,如果溫度低於攝氏23度,人體將啟動保護機轉、自動調節體溫。即使入睡,肌肉張力無法完全放鬆,身體會透過顫抖等活動產生熱能,就不容易進入深睡期,反而會影響睡眠品質。

醫師指出,日夜周期節律、身體恆定系統以及覺醒機制,都是影響睡眠的關鍵要素。日夜周期節律,是指生理習慣。人在白天的頭腦比較清醒,晚上精神比較差;不少女性在生理期會比較疲勞,常常想睡覺。

而恆定系統,則是指疲勞會累積。如果撐太久沒睡,睡眠剝奪反而讓人更想睡。至於覺醒系統,會受到心理與生理壓力的雙重影響。例如考前壓力大,不少考生前一天晚上常常睡不著。還有疼痛會形成生理壓力,睡眠品質也會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