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唸大學前,對文學一點興趣也沒有,老實說,當初我選擇唸英文系,不是為了喜歡文學,而是因為喜歡英文。 進入英文系後,經過一段相當長的適應期,懵懵懂懂,跌跌撞撞,不知為什麼要唸無聊的文學。但是某次機緣之後,我對文學領域開始真正感到興趣。 那是在一次英文聽力練習課上,助教放一部電影給我們欣賞。燈光關閉之後,我不知不覺進入夢鄉。 電影接近尾聲時,我聽到一首動聽的歌曲忽然醒來,剛好趕上最感人的情節:一對戀人因為沒有得到所有親朋好友的祝福而無法相守,現在卻因為誤以為對方已死,先後以自殺結束自己的生命。 或許你已經猜到我說的是哪部電影了,沒錯!就是莎士比亞的《殉情記》,而那首動人的歌就是主題曲〈我倆的時光〉。
「我們將用我們的愛,來忍受淚水與荊棘 「就如同我們必會安然度過每場暴風雨 「總有一天,會有屬於我倆的時光 「一個嶄新的世界,一個為你我閃耀著希望的世界」
兩個真心相愛的人,卻因為雙方家族宿仇對立而無法結合,最後必須以犧牲自己的方式,才能永遠相守,並因此感動了所有人,包括雙方家族。 布幕拉起,教室燈光全亮,我的情緒卻還停留在關燈的時刻,久久還揮之不去……。 我想,這就是真愛的力量,也是文學的魔力吧! 後來,我就不再那麼排斥,甚至喜歡上文學。畢業後考上研究所,並曾經由推甄考上博士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