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49849
 流師爺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回家第一天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老花及近視有救了─分享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攀緣、結緣、隨緣
作者: 流師爺 日期: 2012.05.29  天氣:  心情:
攀緣、結緣、隨緣
高山杉
 
甚麽是緣?
世間萬事萬物,皆有相遇、相隨、
相親、相怨的可能。
有可能便是有緣,無可能卻道無緣。
緣深緣淺,遍及處處,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你、我、他都在緣這個天羅地網當中。
有緣者,縱是千里之外,身處異國他鄉,
兩個陌生人偶然相遇,相視一笑,
不自覺便泛起了親切的感覺。
無緣者,雖然相聚於一起,卻如同陌路中。
緣來緣去,緣聚緣散,緣始緣終。緣是無常,
卻又相續,是一種存在,是一個過程。
 
攀緣、結緣與隨緣,都和緣有關,
意思好像相近,但其實三者的含意有很大不同……
攀緣是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住於六塵(色聲香味觸法)之境。
若眼根住於色(色包括財、男女色、名聞利養及權貴等)便起分別心,
分別好與不好。
不好的、不合心意的便起瞋心,
因而失去慈悲心。合自己心意的便起貪念。
若內心不能控制貪念
便會不擇手段的去奪取,
因此而造罪,引致苦報。
攀緣於日常生活中就是作非份之想,
趨炎附貴,忘失菩提心。
 
有些時候,我們會以未完善之心去行善法。
例如送東西給別人,或義務幫助別人做事的時候,
如果存有執著的心,要求有所得,
特意告訴對方自己的名字,希望將來得到回報,
這就是攀緣。如果你以無所求的心送東西給別人,
或義務幫助別人做事,這便變成了結緣。
 
「未成佛道,先結人緣」。
我們學了佛法,不應再去攀緣,而是應該盡量去結緣。
如果證了菩提,不再攀緣,又不能去結緣,
甚麼都不做,只是享受,你就會覺得害怕,
就會覺得沒有意思。
但如果能夠去結緣就不同了,
甚麼都可以做,只要你的心不攀著就可以了。
我們明白了這一點,對菩提就不會害怕了。
 
於人、事、物易起攀緣心,於法亦然。
初踏入佛法的堂奧時,
很多人都會起了一個想學通三藏的念頭,
自己明明沒有這個條件去做,
但還在強力施為。
結果將家庭、工作、生活搞得一塌糊塗,
三藏固然學不通,自然增添煩惱不已,
或者虎頭蛇尾,或者怨天尤人,
更有甚者退失信心,
甚至有人連初發心也退失……
這些對「善法」的攀緣,認真探究起來,其實是貪求世間的五欲。
只不過往往否認是自己所貪,
雖然在「我執」方面,可以說是少了點兒,
可是還在貪著「法執」的成果。
最可怕的是,當事者還理所當然,
認為自己正在為大眾謀利益,
正在為著眾生而貪,是在行菩薩道,
為自己的貪找出種種理由,
結果自然是泥足深陷了。
要知道為眾生謀利益而貪,
為行菩薩道而貪,是必須行持無為法。
雖然是貪,但結果卻不要計較。
否則起了這個攀緣心之後,往往因計較而生煩惱,
生了煩惱便事事不如意。
更有甚者,從一個極端掉入了另一個極端,
失去了菩提心,甚至失去了初發心。
 所以在我們對無為法並不透切的時候,
便要認清自己的能力,減少攀緣心。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從最簡單處開始,努力耕耘,不問收穫。
當你熟練掌握到不問收穫的無為法後,
我們才可以去做更高要求的事情。
這樣便不會因為自己的攀緣心而生起煩惱,
坦然步入良性循環的境界。
是攀緣抑或是結緣?只是一念之差。
我們生活中常常提到隨緣兩字,
但並不代表容易做到。
換句話說,沒有高度智慧的人,
是不易做到家的。
隨緣是隨著我們的條件去做更多的事情。
只是表面上附和對方的某些做法,
這不是隨緣,
真正能夠做到隨緣的人,是有原則的,
而且界限相當明確,不容混淆。
很多人遇到困難,無法做好某件事情的時候,
通常會用「隨緣」這兩個字來安慰自己。
其實,我們應該隨緣盡份,
盡了我們本份,都無法做得好時,唯有隨緣。
如果我們只是隨緣而不盡份,
這只會成爲懶惰或者消極的藉口。
假如你是個好父親,很想兒子成才,
可是你的兒子很頑皮,你用盡所有辦法,
甚至打他罵他,都無濟於事,
這時候,你只有隨緣,只有放下,
不再對他抱很大希望,但你又不是放棄他,
不是不給他吃飯,而是照樣教他。
當你放開心懷的時候,過幾年他可能自己懂得長進,自己會發奮。
但如果你根本沒有好好地管教過兒子,就隨便說隨緣,
這就會放縱他,害了他。
佛經云:「隨緣不變,不變隨緣。」
這個所謂的「隨緣」,是一種手段或方法而已,
所謂「不變」是其根本立場,或是目的!
是告訴世人萬事莫強求的道理,
不是讓你隨便行事、因循苟且,
而是隨順當前環境因緣,從善如流。
在大是大非中站穩立場,堅持原則,
在小事細節之處隨緣行道,自然能隨心自在而不失正道。
比方說,遇到一個賭徒,你要改變他的行為,
信佛的人稱之為度化他。
要怎麼辦呢?
你跟他講道理,他不聽你說教這一套,
你用硬的方法來壓制他,他更加不服氣。
對於這樣的人,你不想放棄他,仍然想挽救他,
最妥當的方法就是遷就他、忍讓他,逐漸的轉變他,
這就是隨緣。
「一切隨緣」有積極及不積極兩方面。
有些佛教徒雖不攀緣,但他們仍努力工作,
希望賺取應得的報酬。
至於努力之後的成果如何,
他們不會計較得失,以一種隨緣的態度面對,
這是積極的一面。
但另外有些佛教徒卻是懶懶散散的,
以一切隨緣為不思進取作擋箭牌,
這是負面的消極態度。
從字面上看,
隨緣有一種無所作為和聽天由命的意思,
由此也給一些不思進取的人一種藉口。
殊不知,隨緣不是放棄追求,
而是讓人以豁達的心態去面對生活。
隨緣是一種智慧,
可以讓人在狂熱的環境中擁有恬靜的心態,
冷靜的頭腦。
隨緣是一種修養,是飽經人世的滄桑,
是閱盡人情的經驗,是透支人生的頓悟。
隨緣不是沒有原則、沒有立場,更不是放棄。
若能隨順因緣而不違背真理,這才叫真正的隨緣。
生活中,我們常有這樣的困惑,
為什麼某人不喜歡我?為什麼別人不理解我?
如果你試著用隨緣的理論去解釋,
不喜歡是不需要任何理由,
喜歡也不需要任何理由,
理解不需要任何理由,不理解也不需要任何理由。
緣分就是緣分,不需要任何理由。
「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
人生有所求,求而得之,我之所喜;
求而不得,我亦無憂。
若如此,人生哪裡還會有什麼煩惱可言?
苦樂隨緣,得失隨緣,以入世的態度去耕耘,
以出世的態度去收穫,
這就是隨緣人生的最高境界。
萬事隨緣,順其自然,這不僅是禪者的態度,
更是我們人生需要的一種精神。
以淡泊的心態面對得失,
你就會遠離煩惱,安穩靜樂。
吃飯時吃飯,睡覺時睡覺。
凡事不妄求於前,不追念於後,
從容平淡,自然達觀,隨心,隨情、隨理,
在繁忙的名利場中,做到面對寵辱而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
心境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隨緣,是一種胸懷,是一種成熟。
是自我內心的一種自信和把握。
懂得隨緣的人,能在風雲變幻、艱難坎坷的生活中
收放自如,游刃有餘,
在逆境中不失生活的方向,保持坦然愉快的心情。
隨緣是對現實正確、清醒的認識,
是對聚散離合的達觀,是對得失成敗的無著超然,
更是對人生態度的任意從容。
擁有一份隨緣之心,你就會發現,
天空中無論是陰雲密布,還是陽光燦爛,
生活的道路上無論是坎坷還是暢達,
心中總會擁有一份平靜和恬淡。
標籤:
瀏覽次數:117    人氣指數:1717    累積鼓勵:8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回家第一天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老花及近視有救了─分享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