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值服務
住戶搜尋
心情貼
直播
感興趣
手機交友
還沒登入愛情公寓嗎?
還沒加入愛情公寓嗎?
馬上進入公寓和
10,543,434
個住戶交朋友~
最新留言
想聊天
對我感興趣
互相感興趣
想約會
逗一下
日記留言
紅包抽抽樂!小資變土豪!
素人也能成為明日之星!
移除此區廣告請加入VIP
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
1979552
金牛座的男人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吉林藝術學院校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12個溜冰場上的尷尬時刻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篇名:
打開「自癒力~
作者:
金牛座的男人
日期: 2011.03.25 天氣:
心情:
原來我們一直都錯了!
一直以來,大家對於 iPhone、iPod touch、iPad 到底該什麼時候充電,是不是要等到電池快用完了再充電會比較好呢?第一次充電要不要充 12 個小時呢?常常充電會不會降低電池壽命?我的手機每天都連接在電腦上,會不會提早壞掉呢?
為了以上的問題,小編今天特別整理這份文章,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結論:
1.使用鋰電池的裝置,第一次使用不用充電 12 小時,這是沒必要的!
2.隨時充電,對你的裝置沒有影響,因為鋰電池不怕你充電,只怕沒電!
3.電池電量耗盡請盡快充電,時間拖太久會讓電池從此一睡不起唷!
電池的種類: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電池共分為很多很多種,而 iPhone、iPod touch、iPad 使用的是"Li-ion 鋰離子可充電電池" ,一般我們在便利商店買到的是所謂的【一次電池】,常見的就是 鹼性電池、錳乾電池、氧化銀電池、水銀電池等等,這些電池只能用一次,電力用完之後,就必須要進行拋棄回收了!
另外一種則是【二次電池】,這也就是所謂的充電電池,常見的類型如鎳鎘電池、鉛酸電池、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 等等。不過這些只要看看就好,您就不用做筆記了,因為真正的電池分類,還不止這些呢!而本篇,小編就針對 iPhone、iPod touch、iPad 使用的"Li-ion 鋰離子可充電電池"來做使用上的分享:
鋰電池只能充放電 500 次?說對也對,說錯也錯!
在一些國際研究數據中顯示,充放電的次數確實有限,這是正確的!但這必須架構在將電量耗盡的情況下,也就是你如果把電充飽(4.2伏特),然後持續使用(3.6至3.7伏特),若電量越來越低(3V~2.5V),則會開始進行弱店警告,而若低於 2.5V,則這顆電池就算耗盡,而進行自動關閉,這樣的動作叫做深度放電 (從2.5伏特充電至4.2伏特算一次)。
根據根據國外的實驗數據顯示,優良的鋰電池深度放電的次數可以達到 500 次以上,換句話說,雖然深度充放電(充滿、耗盡)的動作對鋰電池來說並不好,但是這樣的動作次數與壽命卻也有高達 500 次以上的壽命,不過還是根據電池的設計與品質而定(撇除品牌效益的話,貴的電池還是有他貴的原因),而可以肯定的是......耗盡的次數越多,你的電池歸西的時間就會提早到來!
但按照鋰電池的特性,如果電池內的電壓低到某個程度,那麼這顆鋰電池就會搞自閉,即時沒壞,也就因為電壓已經低於某個限度,而導致電池一睡不起的死亡狀態(這種現在稱為假性故障)!所以你會發現,如果你的手機電池或是數位相機電池很久沒有使用時,那顆電池怎麼無法充電?或是壽命越來越短?其實這就是因為電池的電量耗盡,導致電壓過低而讓這顆鋰電池無法啟動,如此反而讓電池提早故障了(因為低於電壓值,導致這顆電池蕊無法再度啟動充電程序)!
這種情形最常發生在數位相機的電池上面,很多人會替數位相機多買幾顆電池,但有時候這些電池卻是沒有經常用到,加上平常忽略充電的動作,所以一個不注意,這些電池就這樣放到沒電,當電池電量低於特定電壓之後,這個電池就這樣報廢了(所以沒事記得把電池拿出來充充電)。
優良的電池都會有「充電管理IC」,用以限制充電及放電電壓,以確保不超過安全電壓(過充)而致電池爆炸,同時也會由 IC 來偵測避免低於2.5伏特,這樣可以讓電池不至於因電量耗盡而造成無法啟動充店程序。但是如果一顆已經快沒電的電池,您又沒有趕快充電,那麼電量還是會被內建的管理 IC 慢慢吃光,到時電壓低於 2.5V 之後,你的電池就會報廢了.....
鋰電池如果放太久沒充電,就會壞掉
過度的充電,這個問題在許多裝置上都有充飽後自動停止充電的保護裝置,所以這個問題大家不用擔心!但另外一個問題,其實是大家要多注意的,那就是.........別把電池放到完全沒電!
常常會聽到有人說,建議你"最好把電池的電量用完,最好用到關機之後再去充電",但這種說法在鋰電池的世界裡,是完全完全錯誤的觀念!當 iPhone 在 20% 出現電力警告時,就要開始準備進行充電了,鋰電池若過度放電,有可能會導致電池電壓過低,造成電池一睡不起的冬眠狀態,而使這顆電池提早報廢死亡!
新電池第一次使用時,不用充電 12 小時
新電池需要充電 12 小時以上的說法,其實是承襲以前鎳電池,如鎳鎘(Ni-Cd)和鎳氫(Ni-MH)電池所延續下來的說法,但科技在進步,到了鋰電池之後,其實是完全不需要做此動作的! 甚至過度的充電與放電,對鋰電池是有傷害的。
很多產品(手機、數位相機、衛星導航)在說明書上,都會要求您第一次使用時,要充飽 12 小時以上,其實是為了"以策安全",因為這些產品從工廠出貨一直到銷售至使用者的手上,這段過程有可能耗費好幾個月,而這些電池在這段時間有可能因為慢慢流失,而導致電量不斷下降,所以原廠説明裡,通常會建議您先接上充電器,並且要充電 12 小時以上,其實就是要避免你拿到裝置時就開始玩,到時若把電池玩到低於 2.5V,那電池就糟糕了!所以原廠會要你充電 12 小時,其實也是為了避免使用者不小心造成電池耗盡的"手法"。
大部分的充電器或裝置(手機、數位相機、筆記型電腦等等),在電池充飽後,都會自動停止充電動作,以及弱店就關閉的保護裝置,以避免對電池的傷害。但也有一些廉價的電池或充電器"有可能"不會這樣做(成本),所以使用時一定要注意,電池充飽就把它拿下來,不用一直放在充電器上,那是沒有意義的,而電池沒電就趕快拿下來,不要再繼續用了,以免造成電量耗盡,這樣電池會掛掉的!
想充就充,盡量保持有電的狀況,這樣就對了
所以綜合來說,別讓你的電池沒電!這才是最佳的保護,隨時插上充電線、傳輸線,對電池並沒有影響,鋰電池本身的特性,決定了它幾乎沒有記憶效應,所以就算你現在有 80% 的電量,也放膽去充電吧,電池充飽之後會自動停止充電動作,這樣你的電池不會過充、也不會對電池有任何影響!
換句話說,鋰電池不怕隨時充電,而是怕沒電!當出現電量過低提示時,應該儘快進行充電或是將該顆電池換下,別讓他完全耗盡(例如數位相機的電池,別拼命拍到完全沒電,這樣很傷)。
若鋰電池沒電後,又長時間放置不使用、也不充電,那就會導致鋰電池因為電量過低而失效不能再使用,經常把鋰電池電量耗盡的電池,比經常充電的使用方式,其壽命至少短少一半以上,不可不慎呀。
~~~~~~~~~~~~~
環遊世界
離開小島,長知識唷∼∼∼ J
讓我們從美洲出發走一圈
到了美國,才知道不管對方是誰, 你都可以打個官司告一告。
到了夏威夷,才知道女人可以不必買胸罩。
到了加拿大,才知道面積比中國還大的地方;人比北京還少。
到了墨西哥,才知道要去美國,還可以走地下道。
到了巴拿馬,才知道一條河,也代表了主權的重要。
到了巴西,才知道衣服穿得很少也用不著害 臊。
到了古巴,才知道雪茄有N 種味道。
到了智利,才知道火車在境 內拐個彎也很難辦到。
到了阿根廷,才知道不 懂足球會讓人暈倒。
到歐洲了
到了北歐,才知道太陽也會睡懶覺。
到了 德國,才知道一板一眼,竟然是雙 B的驕傲。
到了英國,才知道童話中的幸福與快樂都是偽造。
到了荷蘭,才知道海平面原來這麼高。
到了法國,才知道被人調戲,還會很有情調。
到了西班牙,才知道被牛拱到天上,還可以哈哈大笑。
到了南斯拉夫,才知道為什麼有人不願回到祖國的懷抱。
到了俄羅斯,才知道伏特加是一種飲料。
到了奧地利,才知道連個乞丐都能彈上一支小調。
到了瑞士,才知道開個銀行帳 戶,沒有百萬美金是會被人恥笑。
到了丹麥,才知道編個童話其實可以不打草稿。
到了義大利,才知道 GUCCI, PRADA 比中國還少。
到了希臘,才知道迷人的地方其實都是破廟。
到了梵蒂岡,才知道在境 內任何地方開槍,都可以打著羅馬的鳥。
過了地中海,來到非洲
到了非洲,才知道人吃人有時候也是一種需要。
到了埃及,才知道一座塔能有多麼奧妙。
到了撒哈拉,才知道節約用水的重要。
到了南非,才知道象牙比鑽 石 還少。
前往中東
到了中東,才知道竟然會分不清楚個人的生命與民族尊嚴到底誰重要。
到了阿拉伯,才知道做男人是多麼的驕傲。
到了阿富汗,才知道冤枉都不能上告。
到了伊拉克,才知道槍砲彈藥;隨處都能 撿到。
回到亞洲
到了日本,才知道死不認帳的人有時候還會很有禮貌。
到了韓國,才知道亞洲足球使上帝都差點瘋掉。
到了中國,才知道只生一個孩子的好。
到了香港,才知道明星都會戴著口罩。
到了泰國,才知道看見漂亮妹妹先別忙著追著跑。
回到台灣,才知道當過總統的人臉都可以不要
~~~~~~~~~~~
力量來自渴望,成功來自堅持
Music:Yiruma - Moonlight
~~~~~~~~~
有一位老先生和一位老太太已經結婚六十幾年,
他們彼此分享任何事情並且無話不說,
在他們之間並不存在任何秘密,
只有一件事情例外。
在老太太的衣櫃上方有一個鞋盒,
她不准老先生問起有關那個鞋盒的任何事。
有一天,老太太生病得很嚴重,
而且醫生也說她已無痊癒的機會了。
老先生在整理她的物品的時候,
將這個鞋盒拿到她的床邊,
她同意此時已經到了該讓他知道的時候了。
當老先生將盒子打開,
他發現裡面放了兩個洋娃娃及厚厚的一疊鈔票,
共有三百多萬元。
他問起有關這些東西的來由。
老太太說:
「當我們結婚的時候,我的祖母告訴我,
婚姻幸福的秘訣,就是從不爭吵。
她告訴我,無論何時,當我生氣的時候,
應該保持沉默,並編織一個洋娃娃」。
老先生聽了,
感動得掉下淚來。
只有兩個精美的洋娃娃在盒子裡,
就是說,從結婚那天開始,
在這多年漫長的恩愛生活裡,
她只對我生氣過兩次,
此 時老 先生的內心高興萬分。
「親愛的,」
老先生問:
「現在我已經知道這些洋娃娃是怎麼一回事了,
而這些錢,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噢,」老太太回答:
「那是我賣掉洋娃娃所賺來的錢。」
....................
~~~~~~~~~~~~~
死前會後悔的25件事
1000個臨終病患告訴你人生什麼最重要
大津秀一著
第一章 健康、醫療編
1 不重視健康
2 沒有戒菸
3 沒有表明自己的生前預囑
4 看不清治療的真義
第二章 心理篇
5 沒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6 沒能實現夢想
7 曾經為非作歹
8 一輩子受到感情操縱
9 沒能對他人體貼
10 深信自己是最好的
第三章 社會、生活篇
11 沒有決定如何處理遺產
12 沒有計畫自己的葬禮
13 沒有回故鄉
14 沒有吃好吃的東西
15 全心工作沒有時間培養興趣
16 沒有到想去的地方旅行
第四章 人際篇
17 沒能見到想見的人
18 沒有談過刻骨銘心的戀愛
19 沒有結婚
20 沒有生孩子
21 沒讓孩子結婚
第五章 宗教、哲學篇
22 沒有留下自己活過的證據
23 無法超脫生死的問題
24 不知神佛教誨
第六章 最終篇
25 沒有對所愛的人說「謝謝」
自序
「醫生,您曾經後悔過嗎?」靜靜躺在病床上的你,這樣問我。
「你說……後悔嗎?」
「嗯。」
疲倦到似乎稍一鬆懈就會闔上眼皮的你,跟強烈的睡意搏鬥著,彷彿要擺脫「諸般雜念」般,用力地點了點頭。
「後悔?」
「對,醫生你沒有後悔過嗎?」
我的左手輕輕握住從肩頭垂下的聽診器聽頭。沁涼的感覺從手心傳入,通過脊髓直達大腦。
「當然有啊。」
「有嗎?」
「是啊,後悔的經驗……可不少呢。」
如果各位認為,因為我身為醫生所以沒有任何後悔,那可就錯了。因為理想主義者或浪漫主義者,總是必須和事與願違的現實,還有這種現實所帶來的後悔奮戰。
從這層意義來看,我可以說是後悔高手。站在安寧緩和醫療的最前線,面對一連串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每天都面臨了「要是那樣做就好了」、「早知道我應該這麼說的」,諸如此類工作上的後悔。
我可以感覺到自己臉上不自覺地慢慢綻放出微笑。這不是自嘲,而是一種瞭然於心的覺悟——我只是個凡夫俗子、一個煩惱不斷的普通人。
「其實我幾乎一天到晚都在後悔呢。」
聽見我再三地這麼回答,你也稍微露出微笑。
「是嗎?」
你似乎安心了一些,聲音也慢慢恢復平靜。
「是啊,那當然啦。」
……仔細想想,到目前為止我聽過多少次相同的問題呢?
我的工作是緩和醫療,主要目的在於減輕癌症末期患者身心的痛苦。至今已經陪伴大約千位病患走完他們的最後一程。
癌症末期會出現許多痛苦的症狀,因此利用藥物緩解患者們與日俱增的痛苦,占據了我大部分的工作時間。
末期病患最先面臨的折磨,是身體上的痛苦,而我就是解除這些痛苦的專家。
但另一方面,即使減輕了肉體上的煎熬,要消除一個人心靈上的苦痛,卻相當困難。
每當遇到患者向我傾訴心靈上的痛苦時,我也經常感到迷惘、煩惱。因為聽到患者說出一些絕不可能解決、或是不大可能解決的問題時,我卻束手無策。除了赤裸裸地以同樣身為「一個人」的角度,與他們坦誠相見、聽他們傾訴之外,我一點忙都幫不上。這種時候,連我自己都能察覺自己臉上的表情有多麼陰沉。
你剩下的日子,可能短到以週計算。也就是說,你只剩下幾個星期的時間能夠活在這個世界上。
慢慢地,你的身體再也無法自由活動,不能隨意行走,連在白天睡覺的時間也愈來愈多。靠著增加睡眠時間來彌補日漸衰弱的體力,是末期病患常見的現象。換句話說,你的思考能力也比以前更遲鈍了。
身體還健康時,輕輕鬆鬆就能解決的問題,現在已經無法輕易解決。假使你的後悔來自人生中還未解決的問題,那麼要免除這些後悔可能相當困難,聽著這些故事的我,也只能一起承受這些後悔帶來的痛。
我乾嚥了一口口水。
但是,我絕不希望你帶著後悔,就此死去。
我端坐正身,鄭重地問:「你後悔的是什麼呢?」
你慢慢地開了口:「我後悔的是……」
人,是與後悔密不可分的生物。
事實上,在我接觸過的患者中,或多或少都懷抱著某些「未竟之事」。所以儘管程度有別,但大家都曾經後悔過。
然而,後悔的程度卻有很大的差別。其實道理很簡單,活著時總是把每一天都當作最後一天的人,後悔自然比較少。以為自己明天就可能離開人世的人,在有限的時間裡會竭盡全力活著,也希望把每一天都做到最好。這樣的人最了解,每次相遇都是唯一。
累積了數百樁病例後我發現,或許每個人心裡的後悔,或者人生中未能解決的問題,種類其實並沒有那麼多。簡而言之,人會後悔的內容其實大同小異,大致上沒有什麼差別。
既然如此,如果能事先告訴大家在臨終前可能會覺得後悔的事,讓大家能趁著身體還健朗時及時完成,不是很好嗎?這本書的誕生就是來自於這樣的想法。為了不在人生中留下遺憾,趁著身體健康時把該做的事都完成吧!這就是我的期待。
實際上,在臨終之際還能抬頭挺胸對我說「醫生,我已了無遺憾」的少數患者,似乎比一般人更早開始就預做「準備」,以求不留下遺憾。他們面對人生的態度,就是不留下問題,這麼一來自己不管何時死去,都能儘量減少後悔的可能。
的確,比起到了末期才來補救,在還沒有生病前、身體還健康時去實現或完成種種心願,當然最為理想。
在本書中,我將舉出末期病患曾經後悔的實際案例加上檢討,分享二十五項最具代表性的煩惱。
希望各位讀者能及早完成這些課題,設法事先做好準備。如此一來,你的人生就不會留下太多的後悔。
結語
「櫻花會不會後悔呢?」
有一天我突然冒出這個念頭。
走過千鳥淵盛開的櫻樹下時,一片花瓣翩然飄落。大部分人都不會注意到飄落的花瓣,只是逕自地往前走。
又或者是家門前的櫻花。在春天輕柔的陣雨過後,整朵花就這麼散落一地。
等待了一年,才終於開花,卻又隨著陣陣的微風而凋落。這其中難道沒有後悔嗎?花朵最光彩奪目的盛開時期,幾乎也等同於凋謝。這樣的生命中沒有遺憾嗎?
某個晚上,我家門前的櫻花也到了凋謝的時刻。轉瞬之間,剩下的花瓣也隨著剛剛才飄落的花瓣,隨風搖曳落地為伴。通往玄關的石板路上,鋪滿了一整片的粉紅色花瓣。看著這樣的情景,我不禁要想,櫻花心裡是怎麼想的呢。
然而,很不可思議地,我在這當中並沒有感覺到後悔的心情。跟人短暫的一生相比,櫻花的生命更加短暫,但是我卻感覺不到其中帶有悲傷。
為什麼。
我想是因為櫻花竭盡全力活過的緣故吧。無論生命長短,都完成了盛開綻放的使命。
那麼人呢。
人類也經歷過連要存活下去都很艱辛的時代。古人一定是把人的一生投射在櫻花上了。先凋落的櫻花和後凋落的櫻花,凋落的時間其實相去不遠,而人的生命也是一樣,每個人都快步跟上,毫不遲疑。
醫療雖然拉開了人和死亡的距離,但是自然永遠都會指向生命的真實。萬物總有一天會滅絕,但是在能力可及的範圍內努力活得精采,這樣的生命裡才沒有後悔,這就是生命的真理。
我想櫻花的後悔一定遠遠少於人類。我凝望著這些花瓣,同時在心中祈禱,希望人人都能走過一趟後悔很少的人生。
沒能實現夢想
堅持到底,必有收穫
無法實現的夢想。
人總有各種夢想。但是這其中有多少能夠真正實現呢?
現實永遠非常殘酷。年輕時覺得擁有無限的時間,只要有心就可以達成任何目標。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無所不能的感覺卻一點一滴地消逝。
但我還是要告訴各位,只要還懷抱著夢想,就有可能實現。一旦放棄,可能性就變成零。可是如果堅持不放棄,可能性就不會是零。
仔細想想,比起夢想沒有實現、無法實現,在死前會更讓人後悔的或許是沒有為了實現夢想而竭盡全力吧。雖然這僅僅是我個人的感想,但是我總覺得,只要能長久堅持同一件事,一定會帶來某種好的結果。
有一位琴藝出色的女性,雖然當不成鋼琴家,但是她最後的演奏卻讓病房裡的患者們淚流滿面。即使無法實現當鋼琴家的夢想,她還是希望自己的琴聲能為別人帶來活力、讓人感動……,而這正是她長年懷抱這個夢想的結晶。
即便是職業鋼琴家,要讓聽眾感動落淚也絕非易事。如果只看這一點,她的演奏已遠遠地凌駕了職業鋼琴家。
人要活得像人
說來簡單,但是要長久持續夢想或熱情,其實並不容易。人會逐漸老去,可能性也隨之減少。在這過程中要持續懷抱夢想和熱情,需要比年輕時更強大的力量。
即使面對殘酷現實的煎熬,依然相信前方必有光明繼續勇往直前,這不是一般地困難。但也因為如此,「追夢人」的存在才如此難能可貴。這也是一種能帶給旁人感動的人生。
因此我更加覺得,人並不是因為沒有實現夢想而後悔,而是因為沒能持續做夢而後悔。如果曾經竭盡全力追夢,最後因為無計可施、彈盡援絕而只好放手時,後悔或許也會少一些。
若是在不上不下的階段結束,或許就會覺得遺憾。
另外,如果沒有了夢想或熱情,那麼就只是在消耗生命而已。
人生在這個世界上、繁衍子孫,以及為了存活而吃飯、睡覺,都只不過是生物的既定路線。也就是說,這些行為並不見得帶有人類的特質,也算不上人類特有的活動。
人要活得像人,或許就是要跳脫這些生物的枷鎖。當人懷抱著夢想或希望而活著時,才能真正活得像人。而為了實現自己的理念,長年累月醞釀想法,也可說是人類特有的行為。
當這樣長久守護的夢想發光發亮時,一定能照亮一個人的生存之道。如果直到人生最後一刻都能握有這樣的夢想,即使無法實現,至少也能減少後悔。
打開「自癒力」-----康健雜誌 132期
45歲的殷實布商一向身體硬朗,只有糖尿病在穩定治療。有一天,覺得自己有點喘、有點虛,到醫學中心掛號看病,意外地發現貧血,又被轉診到血液腫瘤科,住院檢查後才發現得到骨髓造血不良症,半年後轉為急性血癌。
後來他又因為心肌缺氧,被轉介到心臟科接受氣球擴張術的治療,住進心血管加護病房。他一個人孤伶伶地在加護病房中,開始瞻妄、囈語、手腳抽慉,當 張明志 醫師查房時,他抓住張明志的手說,「我好怕。」
張明志回答,「會害怕的是自己的心,有所執著才會心生害怕,」就帶領他禱告。
布商病情好轉後,開始佛教禪修,整個人氣質改變,彷彿重生。兩年後,他血癌復發,並不抱怨,他知道血癌細胞是殺不死的,很容易復發。
他後來又因為畏寒、發燒住院,卻找不到原因,張 醫師叮囑他出院後多做靈修功課,拋開俗世煩惱。他再來門診追蹤時,已經容光煥發,血液檢查也正常。
「這不是科學可以解釋的,但心靈健康的人,身體的病痛也會復原得比較快,」馬偕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張明志後來把故事記在《心靈病房的18堂課》裡。
當重大疾病來襲時,我們難免陷入恐懼的黑暗深淵,執著地想知道「為什麼我會生病?」「將來會怎樣?」「我很怕,」「我會不會死?」,每天都看到生死大戲在癌症病房上演的張明志,卻也看到不少病人運用心靈的力量,即使生病甚而後來死亡,但心靈的力量,使他們能在黑暗逐漸籠罩的道路上,看到一絲光明,心安自在,煩惱未上增。
當重大疾病來襲時想要培養心靈的自癒能力,是有方法的,從一開始了解生命本無常,平靜面對,到接受自己的感覺、進而正向肯定自己的努力,發現原來無常是上天送來的禮物
。
1、了解生命本無常
美國亞利桑納整合醫學中心計畫負責人威爾醫師解釋說,生病時,平靜下來不掙扎,並不代表放棄找尋希望,而是為了超越疾病,接受生命中的一切狀況,包括無常。
婚姻與家族治療博士吳熙琄,在美國唸愛荷華大學時,經歷911攻擊事件,有人在生命最後一刻,被埋在雙子星大廈時,打電話留言給妻子,「我非常愛妳,我要妳幸福,祝福你和孩子好好過日子,」並不像其他人留下恐懼或憤怒留言。吳熙琄說,「我們要培養一種生命的視野,瞭解生命本無常,才能體會生命的珍貴。」
2、感受自己的感覺
當面臨重大疾病,首先要處理的是情緒,學會把情緒表達出來,無論是恐懼、悲傷、憤怒。清楚地描述自己的感受,可以幫助你和自己在一起。
「去感受自己的感覺,害怕就害怕,累就是累,不去壓制它,」吳熙琄說。
史丹佛大學精神醫學專家斯匹格(Spiegel)將乳癌轉移的病人分成兩組,一組只接受標準的乳癌治療,另一組還加入每週一次的支持團體。「我想知道,我是否能活著看我兒子高中畢業,或看到我女兒結婚,」一位乳癌病人在團體裡抒發自己的恐懼。研究進行後發現,主動分享感受的團體成員比對照組多活了一倍的時間。
3、肯定自己的努力「在苦難中,看到自己不容易的地方,稱讚自己」
吳熙說,不要送出「我沒用」、「我很失敗」的訊息,看到自己在苦難中的努力與堅強,感受到自己的寶貴。
《健康,這樣想就對了》書裡提到一個案例,強烈下背痛患者羅莉每天早上都站在鏡子面前稱讚自己的身體,而不是挑毛病,「我想要愛身體所能給我的,而不是將精力放在疼痛或我不喜歡的地方」羅莉說。雖然痛還在,但她比較能與痛共存活下去。
4、將疾病視為一個禮物
每一個重大的手術或疾病都有心靈轉變的時刻,危機會製造脆弱與敏感的窗口,質疑我們已經成就的一切。但也可能成為一個機會,使我們得到啟發。「要自我覺察疾病背後的意義,」自然醫學博士王佑驊說。
威爾醫師在《自癒力》裡講到他的日本朋友寺山信一郎的故事,他性靈覺醒,帶病修行,展現更高的力量。
寺山是一位細胞學家也是管理顧問,他睡得很少,每天喝10∼12杯咖啡,縱情於牛排與甜食,但所有的醫學檢驗都是正常。
直到他疲勞到無法工作的地步時,進一步檢查發現右腎已經擴大,X光檢驗是腫瘤。按照日本慣例,並不讓病人得知真正的病情,醫院瞞著他進行激烈的化學治療,這些注射讓他嘔吐、鬍子變白、頭髮掉落。後來又進行放射線治療,使他很疲勞,也失去胃口。夜裡,他夢到自己的葬禮。
他想呼吸新鮮空氣,便爬到醫院屋頂,卻造成騷動,醫院以為他要自殺,要他守規矩或離開。寺山迅速簽了出院文件回家,有人向他介紹長壽飲食療法,要吃糙米,愛好美食的寺山想都不想。
隔天,寺山醒來,感受到一股很想看到日出的慾望,他爬到公寓頂樓,感覺一道光線射入他胸膛,能量擴散到全身,接著他哭了起來,「我很高興我還活著」。
然後他開始吃糙米,每天期盼到屋頂看太陽的儀式,也到一家僻靜中心靜養,還每天都到森林裡散步,並開始練大提琴,他已經很多年沒練了。
「我開始感受到體內與周遭自然的痊癒力量,我開始明白我創造了自己的癌症,我也因此明白,我必須愛我的癌症,它是我的一部份,我必須愛整個我。」 「苦、大病、大挫折都是生命的禮物,傷口下才看到真正的力量,」心靈療癒工作者賴佩霞說。
平日滋養性靈
即使在平日,沒有病痛時,依舊可以透過靈性的修持,讓自己心理更健康。
科學家早就證實,壓力、焦慮、憂鬱有害健康,減少壓力荷爾蒙可體松,可以提升免疫球蛋白,活化免疫系統。快樂可以延長心臟病人的壽命,減少中風的機率,緩和過敏反應,增強感冒的抵抗力。
「不在有陽光的日子哭泣,」 張明志 醫師說,提升心靈的健康,就彷彿拿到了去迪士尼樂園的地圖。
愈來愈多人分享滋養性靈的方法,從眾所皆知的打坐冥想,到神經學家親身經歷驗證的「等待90秒不生氣」。
1、兩分鐘冥想就有效:
如果有一種藥,每天只要一顆就可以減輕焦慮,對生活更滿意,這種藥是純天然、而且免費,你吃不吃?世上真有這種藥丸,就是冥想。
許多宗教都瞭解冥想的力量,每種宗教有不同的方式,但共通點都是:有意識地將腦袋放空,專注凝神。
冥想已從放鬆壓力,轉為預防、延緩心臟病、高血壓、偏頭痛、甚至癌症。哈佛醫學院心臟學家班森訓練病人每天冥想20分鐘,病人血壓降低、心跳次數減少、氧氣消耗量是平常17%。
只需要一張椅子,靜靜坐著,聽起來很簡單,只要試過的人都知道困難,一開始會因為無法改變任心意遊蕩的習慣,不斷失敗。
印度瑞虛凱詩拉瑪靜修中心主席韋達帕芳堤(Veda Bharati)提出兩分鐘禪修法。在等公車、用餐前、開會前,站著、坐著都行,背頸頭打直,用丹田式呼吸,氣息從鼻孔進出,只要把散逸的心收回,把一切放下。
2、覺知負面情緒,90秒不生氣
「憤怒和別人無關,是因為自己內在有一個按鈕,是怎樣就怎樣。」賴佩霞說。
左腦中風的神經解剖學家吉兒•泰勒(Jill Bolte Taylor)復原後,花了很大的努力,有意識地選擇不要讓某些舊迴路死灰復燃,以便馬上回到平靜的右腦。
由於對腦神經的瞭解,她知道憤怒情緒只要一觸動,腦中釋放的化學物質就會洶湧通過全身,但化學成分只要90秒就會從血液中消失,所以要是90秒後,她還在生氣,表示她選擇讓迴路繼續運轉,如果不,她就讓這個反應通過,回到當下。
她把負面情緒視為打噴嚏一樣,覺知地面對自己內在火焰,慈悲地對待自己。
3、釋放五感,重建「健康感」
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味覺五感是人類生存重要的裝置,遠古時候,人類用敵人的氣息來察覺危險。但現在科技與時間的壓力,使人類做什麼都很快,匆促地囫圇地讓五感官浮光掠影。
神經解剖學家吉兒在左腦中風後,發現逗留在感官迴路的基礎生理反應中很有用,例如品嚐美食,吃、喝、感覺愉悅都是發生在當下,她用心記住五感,以及內心深處的感受,幫自己找到途徑回到右腦。相信我們的大腦可以取代不要的思考模式,幫助我們當下經歷內在的平靜。
其實我們平日就有經驗,當身體疲累時,身體會發出求救的聲音,當內心生病時,腦子的某個部位也會有感覺,相信五感,傾聽發自身體的聲音,就會發現自己具備「健康感」,這是身心靈自癒能力的基礎。
經歷疾病的痛苦或許不是我們能選擇的,但「不被生命的苦難綁架,溫柔地和自己在一起,卻是我們能做的。」
能付出愛心就是福
能消除煩惱就是慧
標籤:
瀏覽次數:
57
人氣指數:
3057
累積鼓勵:
15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檢舉原因
此為詐騙帳號
此為廣告帳號
此為援交帳號
他未滿18歲
此為不雅及騷擾留言帳號
其他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給本文貼紙:
得到的貼紙
得到的貼紙:
給本文貼紙
3
吉林藝術學院校花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12個溜冰場上的尷尬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