輜重(老子26) 台灣白牡丹 2013/3/24(癸巳2/13)
《老子》〈輜重〉章第二十六
經文很簡單才47個字:
重為輕根,
靜為躁君。
是以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
雖有榮觀,
燕處超然。
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
輕則失根,
躁則失君。
可是,
這一章命的命題比較特別,
有必要先予敘明。
本章為何命名曰「輜重」?
因為古時候凡是軍旅出行之時,
必有裝載軍需的車輛隨後而行,
這種車叫作輜車,
因其用處相當繁重,
所以又名曰「輜重」。
至於本章所以引作章名之原因,
以這輜重本是軍旅之生命,
苟無輜重隨行,
則軍旅就不能裝備,
軍糧就不能供應,
這樣就不成為軍旅了。
就因為這「輜重」,
既是軍旅的生命,
所以老子取喻到這裏來,
教人在處世立身上,
不論行到那裏,
作何事情,
都不可忘了自身之輜重。
不過,
這老子所說的輜重,
並不是什麼有形的東西,
乃是指人類本體之道德,
這個輜重雖是抽象無形的,
但這無形的東西卻能左右人生有形的一切。
因此,
有人若能時時不離這輜重,
那麼這人就等於戰無不克一樣,
而達到人生行為之最高善境,
這就是老子所說「……聖人終日行不離輜重」的意思。
準此
本章乃名作「輜重」章。
本章主旨是教人在立身處世上,
不要為榮華富貴財色物慾而動心,
應當時時刻刻以本體為重,
依個人之本來面目來用事,
不使染著絲毫物慾和妄相。
因為世間之一切榮觀事物,
本來就無一真實,
唯有人類各具的本體才是不泯不滅的至寶。
老子因看到世人多是棄本求末的競逐榮觀,
所以才說這一章來勸喻世人。
【 後 篇 待 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