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2356940
 BMI值要小於30~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三餐老外族必學!簡單吃出好健康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高營養密度水果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顧好子宮 不長壞東西
作者: BMI值要小於30~ 日期: 2012.05.17  天氣:  心情:
【常春月刊】

作者: 文/衛允琳

別以為生完小孩之後,就不需管子宮的健康狀況了,許多子宮疾病困擾婦女數十年,甚至有些惡性病變奪走寶貴生命,婦女朋友應該定期上婦產科檢查,為子宮健康做好把關。

婦女疾病種類相當的多,每個疾病的發生原因、症狀表現及治療方法均不相同,往往令女性朋友感到眼花撩亂,更遑論去做好預防,這此介紹困擾女性常見的子宮疾病。

台北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閔照表示,為了便於女性朋友記憶及理解,他將子宮疾病歸類為「子宮癌症」、「疼痛症狀表現的子宮疾病」及「出血症狀表現的子宮疾病」等3大類。

 

一、子宮癌症及癌前病變

常見的「子宮癌症及癌前病變」包括子宮頸原位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增生及子宮內膜癌。


1、子宮頸原位癌、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前病變主要原因為婦女感染人類乳突病毒,身體未能將它清除,造成細胞病變,如果病變細胞只在表皮細胞,為子宮頸病變,又可分為1~3級及原位癌,「子宮頸原位癌」也就是零期癌,病變屬於癌前病變,不算侵襲性癌症,一般僅須做子宮頸圓錐狀切除,如切除範圍完整,定期做追蹤即可,少部分則須做全子宮切除,衛生署與醫界已取得共識,子宮頸原位癌已不再被視為「癌症」。

「子宮頸癌」即上述異常病變細胞侵犯上皮層以外組織,早期不一定會有臨床症狀,通常須抹片或子宮頸切片才能發現,初期有可能不正常的出血,或性行為後出血,還有陰道有惡臭氣味,有些病患在性交時會感到不舒服,建議有過性行為之婦女,應定期做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之好發年齡在40~55歲,但現在有年輕化的趨勢。

子宮頸癌的診斷可經由子宮頸抹片檢查,或是以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去計算高危險病人,但不論是做子宮頸抹片或是病毒檢測,最後還是要經由內診切片才能確定,因為大約有10%時值生育年齡婦女的HPV檢測會呈陽性反應,檢驗呈陽性反應並不代表就是得了癌症,因此不需過度恐慌,但仍須尋求專業醫師的檢查。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可以分為第1級 (CIN I )、第2級、第3級及原位癌,第1級子宮頸癌可持續追蹤或作進一步治療,第2級以上通常會施予子宮頸圓椎狀切除術,將有病變的組織切除,但如果是太年輕的婦女做了這個手術,子宮頸容易有閉鎖不全,未來懷孕發生早產及流產的風險有可能相對會較高,故懷孕時須與你的婦產科醫師說明之前疾病及子宮頸手術史,以方便醫師做子宮頸評估,以決定是否繼續進行後續治療。


★子宮頸癌要如何預防呢?

女性在有性行為之後,最好每年做子宮頸抹片檢查,並定期追蹤,或是接受子宮頸癌疫苗的注射,讓身體有抗體抵抗人類乳突病毒HPV的入侵,目前子宮頸癌疫苗相關研究指出,施打這個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子宮頸癌罹癌風險,6個月內需打完3劑。 


2、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增生」可能是因為子宮內膜長期且持續受到雌激素的刺激,依據組織型態可分為單純型、複雜型增生,其又可分為是否合併細胞變性。子宮內膜增生中,尤其複雜型增生又合併細胞變性時,一般須積極治療,如無生育考量時,應做全子宮切除,以排除癌變之可能。

子宮內膜增生及子宮內膜癌的症狀包括出血、月經量大、陰道分泌物過多及下腹疼痛等,尤其是更年期停經後的出血及沒有使用任何荷爾蒙藥物情況下的出血,更應立即查明原因,相關統計指出,停經後異常出血的婦女,少部分有可能罹患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的問題,醫師可經由內診、超音波檢查看子宮內膜厚度,子宮鏡切片檢查,或子宮內膜刮除手術來做診斷,以判定出血原因及排除子宮內膜增生或內膜癌,如果不幸是子宮內膜癌,須先進一步開刀判定癌症的期別,再決定後續要如何治療。

子宮內膜增生及子宮內膜癌不外乎服用藥物及手術治療,但在決定治療方法之前,患者的年齡及是否生育,將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若患者已經有一些年紀,且不再生育,可考慮手術摘除子宮。如果患者很年輕、未生過孩子,及癌期別相當初期,目前可給予高劑量的黃體素,但要定期回診追蹤,大約3個月就要做一次內膜切片檢查。如果檢查發現病變沒有改善,就要考慮手術治療,必要時須施予分期手術,包括子宮、卵巢及輸卵管都要一併摘除。若癌細胞出現轉移,還要合併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



二、疼痛症狀表現的子宮疾病

常見「疼痛症狀表現的子宮疾病」則包括有器質性疾病的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子宮肌腺症,與骨盆腔感染發炎或因子宮鬆弛下垂造成的下腹疼痛。


1、子宮肌瘤:

不少女性為經痛所困擾,有些經痛可以找到原因,但有些經痛屬原發性經痛,怎麼都找不到原因。

子宮疾病中又以子宮肌瘤最為常見,根據統計,生育年齡的女性,有20%~40%會有子宮肌瘤,比例雖然高,但惡性風險並不高。

子宮肌瘤的症狀表現跟肌瘤長的位置及大小有關,除了疼痛及經血量多之外,任何位置的肌瘤過大時,都會造成該處的壓迫症狀,例如壓迫膀胱會發生頻尿,壓迫後方直腸會想要排便或是便祕,有的甚至會引起水腫,但也有的病患因肌瘤長的位置加上肌瘤較小,一點不適症狀也沒有。

子宮肌瘤的治療多會用避孕藥及止痛藥,多根據其臨床的症狀如出血及痛經給予止血藥等,現在還有較新的「柳培林」針劑,其能讓身體進入沒有月經的狀態,以利肌瘤變小並改善貧血,方便日後肌瘤摘除手術的進行。

子宮肌瘤雖然多是良性的,但如果來經時痛得要命,肌瘤長大得很快、又很多顆,尤其是更年期以後仍在變大的肌瘤,就要特別注意,必要時需以手術摘除肌瘤,甚至是切除子宮,但前提必須是病患已決定不再生育。


2、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即是子宮內膜組織長在子宮腔以外的地方,如果長在卵巢內,則形成所謂的「巧克力囊腫」,若長在子宮肌層則稱為「子宮肌腺症」,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會受到卵巢性激素的影響,出現與月經週期相似的變化,同時也刺激週圍的組織充血、發炎,進而產生粘連造成痛經。

較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除了經痛之外,還會有下腹痛及性交疼痛,如果是未完成生育或因子宮內膜異位而不孕的婦女,應該給予保守的藥物治療。

如因嚴重痛經或巧克力囊腫過大,擔心有癌變之可能時,可以考慮手術切除腫瘤,也就是只切除病灶,或對骨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進行電燒,同時給予適當的荷爾蒙藥物。


3、骨盆腔發炎:

骨盆腔發炎主要為細菌等經由子宮頸進入子宮及輸卵管,引起感染發炎,病患會有下腹疼痛、發燒、性交疼痛及頻尿等症狀,此外,病患的白血球同時也會上升,治療上以抗生素為主,如果已引起嚴重的腹膜炎,就必須要住院打抗生素治療。

預防骨盆腔發炎,最好是安全的性行為及維持單一的性伴侶,在月經期外,盡量不要使用衛生護墊或衛生棉條,內衣褲要洗乾淨、曬乾,避免和其他衣物雜洗,發現有症狀時最好要立即做檢查,另外,不必要的陰道沖洗,也是造成感染的最大原因。


4、子宮下垂:

多產的婦女容易發生陰道壁的鬆弛及子宮的脫垂,尤其到了停經期後,由於缺少荷爾蒙,加上身體老化,鬆垂的程度及症狀會更加嚴重,病患會長期的腹痛及腰痠背痛。

子宮脫垂可分成4度,下垂至第3度時,有些病患甚至在陰道口就可以摸到子宮,是否需要手術治療,完全要看症狀的輕重而定,一般可以做子宮懸吊骨盆重建手術減輕不適,但如果嚴重下垂,就需要考慮經陰道做子宮切除。



三、出血症狀表現的子宮疾病

「出血症狀表現的子宮疾病」包括了子宮功能性不良出血、子宮內膜息肉及子宮頸息肉。


1、子宮功能不良出血:

大部分的子宮功能不良出血是指沒有任何器官的病變,單因內分泌失調所造成的子宮不正常出血,有的出血量會較大,或是2~3天的點狀出血,常合併肚子脹痛,其大部分對荷爾蒙的治療效果都很好,少數病患會一再出血,對藥物治療效果不彰,才考慮做進一步的手術處置。


2、子宮內膜息肉及子宮頸息肉:

息肉是一個小小突起物,這個突起物的表面有豐富的微血管,由於內膜每個月崩潰,所以長息肉的機會較高,子宮內膜息肉常會引起不正常的月經出血、經血量大或是月經期過長,其診斷主要靠超音波或是子宮鏡。

若息肉長在子宮頸,就是子宮頸息肉,因為磨擦的關係,常在性行為之後發生出血,子宮頸息肉通常可在醫師內診時發現。

雖然子宮內膜息肉或子宮頸息肉都是小的良性腫瘤,但是出現症狀時還是切除比較好,尤其有些子宮內膜息肉會干擾著床,進而造成不孕,治療子宮內膜息肉可以採用子宮刮搔術,也可以利用子宮鏡手術直接切除息肉,但子宮內膜息肉或是子宮頸息肉容易復發,手術之後最好要定期追蹤。


3、子宮肌瘤或子宮肌腺症:

亦可能造成月經過多及不正常出血,甚至引起貧血症狀,一般正常月經量常在80c.c.以下,如果月經量過大或常有血塊時,還是要尋求醫師的幫忙。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50期】
標籤:
瀏覽次數:58    人氣指數:458    累積鼓勵:2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三餐老外族必學!簡單吃出好健康 《前一篇 回她的日記本 後一篇》 高營養密度水果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