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過後,從希臘、愛爾蘭到義大利,以及全球經濟龍頭美國,都在進行財政緊縮計畫。台灣財政長期入不敷出下,財政危機警鐘早已響起,主計處日前發文要求各部會撙節開支,減列人事與其他基本預算共計六%,各部會叫苦連天,此舉無異宣告台灣財政緊縮的苦日子來了。
最近美國朝野兩黨針對提高舉債上限議題相爭不下,美國前財長桑默斯警告,如果未能在八月二日前完成修法提高舉債上限,導致美國公債發生違約,將引發全球金融體系大恐慌,後果比先前的雷曼事件更恐怖。如果國會及時就預算刪減規模達成共識,或許可暫時化解一場風暴,不過,政府大砍醫療保險、社會福利等預算,勢必衝擊老人、兒童與失業者等弱勢族群,更摧毀了數百萬個可能增加的工作機會。
再看深陷債務危機的希臘,新一波財政緊縮計畫內容包括大砍醫療與國防預算、提高燃油稅率、裁併政府部門,還有高達七百億美元(相當新台幣二兆元)的民營化方案,將大舉出售電力、郵政等國營事業,機場、港口營運權及國有土地。英國《金融時報》分析,在最佳情況下,希臘最快在二○四○年才能回到歐盟規範的債務水準,亦即減債瘦身的苦日子還要經歷一個世代。面對上一代留下的沉重債務,不難理解為何希臘年輕人心中充滿了怨恨,紛紛走上街頭。
台灣在稅收不足、舉債到頂且未能有效開源的情況下,財政長期入不敷出,主計處已要求各部會勒緊褲帶。首當其衝的是明年公共建設、科技發展等攸關國家競爭力的重大預算,均面臨大幅緊縮的危機,此外,原本中央編列一五二億元更新自來水管線的預算被刪,經濟部改善漏水率的目標亦面臨跳票危機。
去年經濟成長率逾十%,表現亮麗,但稅收卻未同步成長。財政部日前公布租稅負擔率(稅收占GDP比率)為十一.九%,創下近年新低,竟比向來以低稅負吸引外資的新加坡(十三.四%)還要低。如果加計社會安全捐,英國的租稅負擔率為三四.三%,法國為四一.九%、美國為廿四%,鄰近的南韓為廿五.六%,均遠高於台灣的十八%。
針對今年稅收,財政部樂觀預估可以達成一兆六千多億元的目標,但仍低於金融海嘯前的水準。以今年上半年為例,全國稅收總計九九七四億元,仍低於二○○八年上半年的一兆四八○億元。以所得稅為例,今年上半年比金融海嘯前減少了七七八億元,其中,營所稅負成長十四.四%,綜所稅負成長十六.六%,明顯受到政府調降營所稅、綜所稅率的影響。
相較於政府支出規模,台灣的租率負擔率明顯偏低,凸顯二個迫切的問題,一是過度減稅後遺症浮現,稅收大幅短少影響政務的推動;二是,若要扭轉偏低的租稅負擔率,未來的方向是加稅。不過,大選將屆,朝野對加稅議題避之唯恐不及,反而爭相加碼開支票,讓財政更加雪上加霜。民進黨日前高喊加碼老農津點,即是一個惡例;稍早財政部針對二至五歲幼兒提供教育特別扣除額,也被批評催生效果有限,卻又開了一個減稅大門。
台灣的租稅負擔率竟比新加坡還低,按理一般民眾應該慶幸,其實不然,因為減稅政策大部分以企業和富人為主,而現行租稅制度也向富人傾斜。依監察院調查,買賣帝寶豪宅獲利一億七千多萬元,以自用住宅計,所負擔的土地增值稅與房屋交易所得稅合計約一五八萬元,換算實際稅率不到一%,給予豪宅主人極大套利空間。六月起實施的奢侈稅,截至七月七日止,台北市的不動產共申報四件,平均每件僅十三萬餘元。立意良善的奢侈稅能否達到預期效果,財政部實在該好好檢討一番。
面對偏低的租稅負擔率、急速增加的債務,朝野若繼續濫開減稅與社福津貼的支票,誰都知道這樣的財政無法永續。政府如果不檢討擴大稅基或改革不合理的稅制結構,當然難以提供更多的服務,甚至衝擊現行公共建設與科技發展業務,嚴重影響國家的競爭力,民眾也只有跟著勒緊褲帶迎接苦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