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都「玩」什麼 歷史告訴你 [記者江昭青報導]
如果今年中秋「不烤肉」,那要做什麼? 歷史記載,中國人在漢朝即有賞月、吃月餅等「中秋節活動」; 台灣人過去會在中秋節「偷拔蔥」(嫁好丈夫)、玩「筷子」等小遊戲, 而烤肉,則是近年來才有的「台灣習俗」。 「中秋」一詞,最早於《周禮》。大約到了魏晉,就有秋夜賞月之舉; 唐朝時,民眾在中秋節看月亮的習俗日漸普及。 但中秋節也有極為著名的神話,即「嫦娥奔月」的故事。 至於中秋節的習俗,資料顯示, 宋朝時,街市已有慶祝中秋節的情形, 商店賣新酒,民眾購買石榴、梨、栗、葡萄、橘子等水果,晚上則登酒樓賞月。 到清朝,中秋節賞月,更有闔家團圓之意。 但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是在明朝才盛行 ;之前的中秋節食品,是以瓜果為主。 而台灣的中秋節習俗, 據高拱的《台灣府志》(1696年)卷七記載, 漢朝時已有吃月餅的習慣。也有農村在中秋夜聚資演戲,「謝平安」。 日治下的台灣,詩社的詩人也在中秋節賞月作詩。 台灣民間也相傳,中秋夜愈晚睡愈長壽。少女在這天夜裡晚睡,則可使她的母親長壽。 台灣的小孩在中秋夜也玩一種遊戲:在碗裡裝滿白米,插上筷子, 口中唱著:「觀箸神,觀箸兒,請你上廳吃白米飯,配雞腳腿。」並燒紙錢。 據說,這樣碗筷就能自動迴轉。 ---------------------------------- 這新聞其實還蠻有趣的...沒想到中秋還有這麼多活動
前幾天,坐在旁邊的同事跟我閒聊的同時,剛好也看到了這則新聞 正好我們那時候在聊的話題就是...誰規定中秋節一定要吃月餅跟烤肉的? (月餅真的很難吃 ><,吃起來一點慶祝的感覺都沒有) 尤其是烤肉,曾幾何時變成中秋節全家團聚的代名詞了 好像不烤肉,中秋節就變得很乏味似的, 然後每年都在吵哪個縣市不開放公園讓人民烤肉...
站在民眾的立場,把中秋節烤肉當成是一家子團圓的方式也未嘗不可 而且畢竟不是每戶人家都有透天厝門口,或是大樓頂樓空間可以烤肉 擠到城市裡面少數的開放空間(公園)似乎是迫不得已的 不過大家享受烤肉樂趣的同時, 卻只有很少數的人進到自己該盡的義務-把自己製造的垃圾帶回家 之前看到另一則新聞, 用完的盤子,竹籤,衛生紙,木炭,塑膠袋...各式各樣的垃圾 每年烤肉,民眾留下來讓清潔隊清的垃圾,是數十噸! 不但造成市容的髒亂,也讓清潔隊憑添很多工作量 年復一年累積的抱怨,絕對會讓開放公園或烤肉區域變成不斷被討論的主題 對於市政府而言,開放=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自然沒人樂意點頭
如果你的城市還允許你中秋節到公園烤肉,請好好愛惜這樣的機會 記得整理你留下的東西,帶什麼東西來,就帶什麼回家,別留下垃圾 真的不帶走,至少...也幫忙打包整理起來吧@@
是啊,的確是這樣 每次看到在吵這種事就覺得很... 會變成這樣,使用者其實也該付點"責任"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