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偏向聒噪、還是沉默的人? 曾經在婚姻媒合機構,協助輔導急著想步入禮堂的適婚年齡男女,看到一個現象, 覺得自己個性比較安靜的人,有時候會想要找一個喜歡說話的對象, 認為這樣靠對方主動開啟話題,以便於兩人相處的時候,不至於太沉默。 或許,這的確可以互補,但並非走向幸福的唯一途徑。 這些渴望踏入婚姻的學員往往忽略: 沉默,是朋友或伴侶,在更進一步走向彼此心靈深處之前,必須度過的關卡。 若雙方能夠以很自在的心情,過得了沉默這一關,接下來的人生,才可能在很多安靜的時刻, 享受「無聲勝有聲」的篤定,而不會驚心動魄地猜疑著: 「我有惹到他嗎?」「他是不是在賭氣?」「他為什麼不開心?」 人前人後兩個樣 當兩個人的相處,在互動溝通時,除了滔滔不絕地各抒己見之外,也可以適應片刻的沉默, 雙方都不至於感到尷尬,不會急著搶話、接話,也不會擔對方突然不說話,是否不開心, 彼此就共處於一種很自在的愉悅裡,悶出好交情。 有人沉默,是惦惦吃三碗,有人卻是人來瘋。 有位男性朋友在大夥面前,很愛講話搞笑,回到家卻沉默寡言。 幸好他的女友很能理解與體諒,感情才能細水長流。 她曾跟我分享,剛開始交往時會感到失望、甚至自責,怨嘆: 「為什麼他對別人很熱情,私下對我很冷淡?」後來經過很長時間的觀察,她才發現: 他其實比較習慣沉默。正因為他愛她,才能在她面前放鬆,做自己。 無論是友誼或愛情的關係,若彼此可以來到「就算不講話,也不覺得尷尬!」境界,就會發現: 沉默,不只是一種語言安靜的狀態,它可以是心靈流動的精采。 2014/08/28 蘋果日報《幸福人哈拉》
背景音樂/陳小春 - 我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