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狀態:    住戶編號:1648553
 笨蛋~我要變聰明 的日記本
快速選單
到我的日記本
看他的最新日記
加入我的收藏
瀏覽我的收藏
二個和尚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含糖飲料一天別超過500CC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篇名: C型人生
作者: 笨蛋~我要變聰明 日期: 2009.02.17  天氣:  心情:

C型人生



 Cycles — 愛情、事業、家庭、學習、娛樂、健康的未來與商機

知名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Margaret Mead)說:「我結過三次婚,每次婚姻都很成功。第一次結婚是為浪漫,第二次是為家庭,第三次是想找伴。」

這只是C型人生的型態之一。人類正從僵化的線性生命前進到更有彈性的C型人生,許多人可能會在35歲重回校園,45歲創業,52歲成家,76歲再婚。人生道路有更多的轉彎與岔路到達彼岸。

在線性生命概念下司空見慣的傳統品牌忠誠,如今已成過眼雲煙。在C型人生型態下,任何一個週期的結束,正是下個週期的開始。無論任何時點從事任何工作,都不表示一輩子都得如此。這些都只是人生過程中的一小段而已。工作或是生活,改變的速度會宛如十倍速般地令人難以抵擋。顧客將不斷尋找產品與服務,來滿足自己變化萬千的需求。消費者愈來愈了解產品,企業若想與顧客建立長久關係,必須多思考個別消費者究竟想從市場上獲得什麼。

作者引用許多實例來證明已經發生的個人身上的啟發與改變。鼓勵所有人,不論在任何階段、任何位置,都可以積極投入自己認為正確且有意義的生活方式或工作之中。對於企業來說,無計齡消費群的出現,勢必對行銷方式有革命性的影響。一再地對顧客的需求重新評估,並快速反應,提供更符合顧客生活型態的服務與產品,才是唯一的致勝之道。認真審視C型人生的種種轉變,得以窺見事業、愛情、家庭、娛樂、學習、健康的未來,還能掌握移轉中的市場新勢力。

 

 


人生,可以隨時捲土重來


AC Nielsen總經理——王德林


唯一不變的真理:不斷的改變。這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但這些改變,已經融入我們工作、生活、教育、婚姻、退休與休閒等等的日常活動中,你又了解多少呢?

身為嬰兒潮的一份子,我在閱讀「C型人生」後獲得許多啟發與肯定。啟發的是:因為傳統線型人生規畫方式的演變,人生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階段,都有全新出發的可能。肯定的是:在同儕中,不斷出現與傳統叛離的行為,也因為C型人生的全新定義,而予以合理化。

年齡不再是生活內容與人生規畫的唯一標準,老狗不但能學得全新把戲,還能把新把戲玩得有聲有色。這批已屆退休年齡的族群,不會輕易向傳統與年齡屈服。相反的,從年輕時代即培養出的開創與創新態度,會使他們自行決定如何處理生活。同時,也能完全針對個人的需求與慾望,隨時創造新的生活模式。他們有更多的錢、更多的時間、更多的自由來處理自己的消費方式。

對於從事行銷工作者,傳統以年齡區隔市場,並將主要對象設定在18至45歲的族群者,可能要徹底重新思考市場策略了!新的C型人生已取代過去直線而狹隘的線性人生。所以絕對年齡僅供參考。處於何種人生週期及處於該週期的人數與人口結構,才是現代行銷者需要關注的重要內容。

在C型人生型態下,任何一個週期的結束,正是下個週期的開始。無論任何時點從事任何工作,都不表示一輩子都得如此。這些都只是人生過程中的一小段而已。工作或是生活,改變的速度會宛如十倍速般地令人難以抵擋。失敗與挫折在所難免,但心態上卻已調整為:我可以隨時捲土重來、東山再起,人生最精彩的部份還等著我去一一體驗實踐呢!

作者引用許多實例來證明已經發生的個人身上的啟發與改變。鼓勵所有人,不論在任何階段、任何位置,都可以積極投入自己認為正確且有意義的生活方式或工作之中。對於企業來說,無計齡消費群的出現,勢必對行銷方式有革命性的影響。一再地對顧客的需求重新評估,並快速反應,提供更符合顧客生活型態的服務與產品,才是唯一的致勝之道。

 

前所未見的C型事業

事業,過去線性的生命歷程中,是條步步高升的單行道,到達成就頂峰時,唯一的路子只有退出,進入下一個預設的人生階段(退休),從此與工作絕緣。換句話說,人到了一定年齡(大約65歲),就必須在眾人的期待中,以優雅的姿態揮揮衣袖、下台一鞠躬。

過去「從一而終」的職業生涯既合情理,也是職業成功與生活穩定的關鍵。凡是不遵循這條筆直單行道的人,往往會招致不學無術、心不在焉,或是一事無成的批評。在生命短暫可測,改變的步調緩慢時,這種看法還情有可原,但現在可不同了。

C型人生讓每個人都可能像達文西一樣從事多角事業。雖然達文西在眾人心目中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知名畫家」,但他完成的作品,只有「蒙娜麗莎的微笑」等寥寥幾幅,原因是達文西還忙於其他事業,以致無法專心繪畫的緣故。「雕刻」是達文西和繪畫相關的第二份職業,在他的C型職業生涯中,也曾多次製作過玩具和機器。達文西早年在寫給史伏查公爵(Duke Sforza)的求職信中,對自己的繪畫雕刻才華幾乎隻字未提,反而強調他在「軍事工程」上的天分,說明自己有能力建造堅固的輕型橋、發明新武器,製造裝甲戰車和軍艦,保護公爵的士兵不受敵人攻擊。達文西還是位發明家,甚至研究過光學,企圖製造一種四周環繞鏡子的巨大器材,有點類似現代的望遠鏡。

我們的才能與興趣,也可能和達文西一樣隨時間轉變,表現在不同的職業選擇上。C型職業不只愈來愈普遍,而且漸趨多元化,產生出各種截然不同的選擇,每個人都可以在不同時點上非計畫性地中斷職業,或者開始一份新工作、重回職場、休長假,再造自我等。根據職場顧問公司「沃克資訊全球網」(Walker Information Global Network)與知名智庫「哈德遜機構」(Hudson Institute)的研究顯示,如今每個人在職業生涯中將擁有12至15種工作,每份工作平均維持3.6年。以往跳槽和轉換跑道在線性生命中被視為特例,如今已逐漸成為常態。

條條大路通羅馬

人們必須學會在更短時間內適應,並且對技能、工作或職業生涯的轉換以平常心視之。不斷提升並充實技能及轉換職業跑道,不僅必要,也給每個人經常自我再造的挑戰與機會。

某些通用的技能,使轉換職業跑道更為容易,即使這些工作的差異性很大。無論是高科技或時尚業、金融或旅遊業,對事業有企圖心的人,都需具備談判、時間管理、建立人脈、溝通(包括口語和文字)、財務規畫與建立關係等技能。另一方面,儘管專業技能多半只適用特定產業或工作,但在頻頻更換工作的人生當中,必須同時累積「一般性」與「專業性」的技能。

在C型職業的新趨勢下,有人在同一條寬闊的職業生涯中不斷往上爬,即使在同一家公司,也經常是從一個機會跳到另一個機會。星巴克咖啡(Starbucks)的創辦人兼執行長霍華‧舒茲(Howard Schultz),曾經在製造滴漏式咖啡機的瑞典漢普雷斯特公司(Hammarplast Swedish)擔任美國營運經理,在那段期間開始愛上咖啡事業。

舒茲之前從事過不同的工作,但直到那時才發覺自己的興趣所在。舒茲有次因公飛往西雅圖,拜訪一家咖啡豆專賣店,這家名為星巴克的咖啡豆店賣出很多台漢普雷斯特的咖啡機,星巴克教導顧客如何品嚐咖啡,及咖啡豆的種類與複雜性,使舒茲深受吸引,當他離開西雅圖時,心想:「老天,這家公司棒呆了,我一定要成為一份子。」於是舒茲苦口婆心說服星巴克的店主雇用他擔任行銷與行政總監,並搬到西雅圖工作。

一次舒茲到義大利,對咖啡吧成為當地人聚會、交誼與飲食的社交中心嚮往不已,便決定將星巴克從咖啡豆專賣店,轉型為一家咖啡吧的店面。然而星巴克的老闆大力反對,於是舒茲只好再換工作,這次他自行創業,在西雅圖當地成立一家喬納利(Il Giornale)咖啡吧,舒茲經營得有聲有色,不久便去找星巴克的老闆們,提出收購事業的要求。於是舒茲的職業生涯又變了,從咖啡吧的老闆,成為創立一家兼賣咖啡豆與咖啡吧的國際企業,事業在全球急速擴張。雖然舒茲的目標還是「端出一杯好咖啡」,但職業生涯卻一直在轉型。

有些人則是利用一份工作為跳板,進入相關領域中的另一個方向。我弟弟理查原本是律師,他在大學時代人生目標未明時,我父母堅持要他攻讀以後能從事專業工作的科系,向來乖巧的他聽從父母,畢業後在洛杉磯擔任律師,但他對這份工作厭惡至極。舉凡文書作業、重視細節乃至研究等,在在令他心煩不已,唯獨談判和商訂和解內容除外。理查對商業協定感興趣且表現突出,於是離開任職的中型律師事務所,自己出來創業,經過15年來每天工作15小時,他又把自己的事務所頂讓出去,開始嘗試另一種職業。首先理查著手成立一家小型投資公司,主要從事談判和發掘大投資案,這次他終於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但是他認為若不是具備律師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他也不可能開創這份新事業。

不斷演變的工作與職業

有人則是先完成職業再造,然後在不同時期開發各種潛能。當黛安‧瑞親伯格(Diane Reichenberger)終於明白,工作留給她的只是空洞與空虛感,她立刻將職業作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黛安一直夢想經營一家大公司,也照著這個目標規畫職業生涯,畢業四天後,她到惠普公司的會計部上班,想學習一些基本技能。在對工作駕輕就熟後,黛安開始往上爬,她藉著跳槽步步高升,而技能、知識、經驗和薪水也水漲船高。終於得償宿願,成為LA Gear運動鞋的總裁。

儘管眼前的地位代表美夢成真,不過工作本身卻是惡夢不斷,黛安首次對自己的方向產生不確定感。

有一次黛安的朋友力邀她到斐濟進行一趟潛水之旅。當地沒有傳真機、電話或膝上型電腦,只有自己、其他潛水客、當地人民,外加美麗的島嶼與海洋。黛安陶醉在斐濟的單純生活中,深刻體會其中的安寧自在。同時也終於認清自己其實想過比較簡單的生活,而這也意謂著她的職業生涯將有重大轉折。

於是黛安開始涉獵有關轉換跑道的書籍,她想起自己在大學時代對女性健康的熱中,18歲那年偶然讀到《心靈助產術》(Spiritual Midwifery),對她產生深遠影響。書中提到的「助產士哲學」,是在生產過程中給予指導和支持,也是她想充實的內涵,她說:「我覺得,上生產的課程說不定能幫自己獲得重生。」

40歲那年,黛安加入「國家助產機構」(National Institute for Midwifery),「這年頭似乎沒有不可能的事,我感覺像重回17歲,卻擁有40歲女人的信心和智慧。這樣真好。」黛安說。

C型人生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在職業生涯中扮演不同角色。工作不再是終身監禁,而是了解自身能力極限後繼續往前的機會。某些人將中年視為起點,年齡增長也可能因此讓某些人在新的職業上大放異彩。C型職業也許是自己的選擇,也許不是,它意謂著不斷的職業再造、脫離勞動力後再回來、中年當菜鳥、休長假、彈性工作選擇、薪水和福利等。脫離了單向且狹隘的職業生涯後,未來的道路將無限寬廣。

 

 

一生多次的學習


線性生命中,教育是年輕人的禮物,而且只送一次,教育被視為邁向成年的必經第一步,而且在展開職業生涯前嘎然而止。在C型人生中,教育是「活得老、活得好」的必要元素,也是持續再造與改善生活的工具,對任何年齡的人都一樣。教育如一座深井,許多人在一生中可能造訪多次。在頂尖的Unext.com教學網任職的安德魯‧羅森菲德(Andrew M. Rosenfeld)說得好:「靜態教學已經退流行,人不可能在25歲就習得十八般武藝,從此以後不需充電。」

C型人生讓大家有機會將教育分配、整合在一生中,並視情況加速、省略或遞延現行教育制度中的某些部分,例如以往認為大學或研究所,是高中畢業後立即追求的目標,目的在為現實生活鋪路,當時大學和研究所的設計理念,目的在讓學生過品質更好、更優渥的生活,儘管美國教育部公布,去年有三分之二高中生畢業後直奔大學,不過未來不見得如此。「根據2001年《高等教育學報》(The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高中畢業一年才上大學的人雖然不多,但有逐年增加之勢。」

人的一生中,可以多次回鍋接受大學或更高等教育,以加強工作實力或改善生活。在進入大學或研究所就讀以前,也可以先就業或來趟旅行,每個人可以自己決定何時需要加強教育,但教育將是C型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給每個人繼續改造自己的機會。

三種力量結合,就形成了終身學習的社會風氣,這三種力量是:

一、更長的壽命。
二、知識經濟。
三、求知慾。

學習是人生的工具

退一步思考,會發現終身學習成為既成事實,是件再合理不過的事,隨著人類壽命延長,更需要擁有追求新知和改變的技能,更何況當今世界變化的腳步漸行漸快。過去二十年間,傳真機、語音信箱、電子郵件、隔夜快遞服務與遍及世界各地的電腦技術等,改變了企業的經營模式,試想一名婦女將二十年青春奉獻給子女,一旦考慮重新加入勞動行列時,要克服的困難是何其大,就算她擁有大學文憑或商學學位,但是工作環境及用來提昇工作效率的工具,都變得幾乎無法辨識,再想想一旦人類更長壽,可能要工作到70、75歲甚至更老,而這段期間轉換跑道的機率也許更大。

這一切都需要不斷更新知識並吸收新知,同時發展技能,才能在快速變遷的世界中自處。終身學習將是必備的工具,而不是偶一為之的努力。

在平均壽命延長與變化加速的同時,新的經濟模式已然生根,也就是「知識經濟」。經濟體製造的資訊、想法和觀念,比生產的財貨還要多,儘管汽車、衣服與肥皂等大宗貨品仍不可或缺,但這些產品卻仰賴不斷的知識創新,才能夠在增加自動工具的同時,減少製造與配銷的所需人力。

管理專家,也是克萊蒙大學(Claremont University)的教授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描述以上轉變:「50年代,以製造和搬運貨品為生的人,在所有已開發國家中還是多數,1990年縮減為勞動力的五分之一,到2010年將不到十分之一。」另一方面,美國勞工部公布,專業和管理職將占新工作機會的六成,這些職務雇用七成大學畢業生,而這項轉變導致許多職位和職業生涯消失,有些則朝新方向轉型。美國教育部於2000年宣布:「21世紀時,在全新職務所需技能中,有60%掌握在目前20%的勞動人口手上。」自動櫃員機(ATM)的問世,大幅減少銀行櫃臺人員的需求量,許多櫃臺職員只好學習並開發新技能,以因應全新的職業生涯,電話接線生也是,真人接線生愈來愈少。在此同時,卻發展出一些以開發新科技和知識創新為基礎的職業生涯,美國勞工部公布,截至1999年11月為止的6年間,新創的兩千萬個工作機會中,成長最快速的工作為資料庫管理員和系統分析師,而這兩項工作在二十年前幾乎不存在。

知識經濟持續演進,其所發揮的力量,有相當程度是由積極參與者的智識與創造力來決定,說穿了我們才是新發現、創新與知識應用的源頭,為了掌握時代脈動,每個人在一生中都該努力獲得資訊與技能。

在舊的線性模式下,一生只有一次受教育的機會,而且是在年輕時。但在C型人生中,「教育」是漫長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不斷進行自我再造和改善生活的工具。每個人的一生將有機會學習各種事物,而提供服務的商家將大發利市。教育將以創新的方式傳遞,提供各種學習方法供人選擇,並創造出混合的學習模式。企業訓練與在職充電將不可或缺,原因是人必須不斷接受最新情報與技能,才不致與時代脫節。從事終身學習的人,對「我是誰」、「我能成為什麼」以及「我能做什麼」的態度,將和過去完全不同。

於是一群更有主見的消費者崛起,身為消費者的你我,將比以往更能掌握市場脈動。知識讓權力重心從生產者逐漸移向消費者,於是結合教育與商業的「教育買賣業」,將成為抓住舊客和爭取新客的有效工具。

在線性生命概念下司空見慣的傳統品牌忠誠,如今已成過眼雲煙,顧客將不斷尋找產品與服務,來滿足自己變化萬千的需求。消費者愈來愈了解產品,企業若想與顧客建立長久關係,必須多思考個別消費者究竟想從市場上獲得什麼。



標籤:
瀏覽次數:54    人氣指數:254    累積鼓勵:10
 切換閱讀模式  回應  給他日記貼紙   給他愛的鼓勵 檢舉
給本文愛的鼓勵:  最新愛的鼓勵
二個和尚 《前一篇 回他的日記本 後一篇》 含糖飲料一天別超過500CC
 
給我們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