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重症病人視為救命生機的醫院中,一些醫院的恢復室人力也超過醫院評鑑中,一個護士照顧兩床的標準,照顧3~4床,護理人員抱怨連連。
不該省的,也省醫院省護理人力,連一些不該省人的單位,例如加護病房、急診,照樣難倖免。
一位權威的心臟外科醫師觀察,在他就職醫院的加護病房,護理人力有時縮到一個人得照顧三床病人,到週末更得照顧四床,「難道週末病人的病情會比較輕嗎?」他質疑。而且有時原本負責行政工作的護理長因人力不足,也得分身照顧病人,「這樣哪能監督、管理新人?」雖然不是護理人員,但站在提供病人好的醫療品質的立場,這位醫師不禁憂心現況。
前一陣子健保局中區分局也曾接到一封來自加護病房護理人員的陳情函,指稱因為就職醫院裁減護理人力,造成留下來的人工作負荷加重,無法好好照顧病人,陳情者擔心自己會出錯。「加護病房、急診、呼吸照顧病房等單位攸關人命,護理人力只能多,不能少,」健保局中區分局經理蔡淑鈴說,加護病房、急診的人力必須等在那裡,醫院不可以心想佔床率只有6成,就只用6成的護理人力。「你怎麼知道哪天病人來,到時如何能調有經驗的護理人員上班」她懷疑。
縮減護理人力,當每個護理人員被要求照顧比以往更多的病人,偏偏病人的病情又比以往更複雜嚴重,護理工作固有問題,例如工作負荷加重、輪班(白天、小夜、大夜)壓力變大、工作滿意度更下滑,每位護理人員更精疲力竭、心力交瘁等等之外,更值得注意的是,它會嚴重影響醫療品質,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目前正面臨醫院找不到護士的窘境,公衛學者更早已進行一連串研究,探討護理人力短缺、工作負荷量增大,對醫療品質的危害。
護士少,病人死亡率高去年《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一篇研究指出,醫院的護理人員照顧的病人數太多時,病人死亡風險較高。單是讓護士多照顧一個病人,病人30天內死亡的風險就增加了7%。如果醫院把護理人員平均照顧的病人負荷量,從4個病人增加到6個,病人死亡的風險會多14%,一旦增加到照顧8個病人,病人的死亡率比只照顧4個病人時,更增加到31%。研究更估計,護理人員承受過高的病人負荷量,每年可能在醫療上導致二萬名不必要的死亡數。
另外,美國健康照護政策與研究組織(U.S. Agency for Health Care Policy and Research,AHCPR)幾年前曾進行一項研究,發現病人在執業護理人員較少的醫院動手術,比起護理人力充足的醫院,病人術後較容易發生可避免的併發症,包括尿道感染、肺炎、栓塞、肺充血和其他肺部相關問題。
這篇刊載在1998年護理專業期刊《形象》(Image)的研究指出,在每個病人每天獲得的平均護理時數之外,醫院如多提供1小時的護理時數,術後發生尿道感染的病人數幾乎可以減少10%,發生肺炎的病人可以減少8%。
去年一篇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也有類似發現,護理人數少、照護病人的時間短,與病人住院期間是否有嚴重併發症,兩者間有高度正相關。
在台灣,雖然欠缺探討護理人力短缺與醫療品質之間的相關研究,但醫院臨床上,確實已浮現一些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