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窮滋味教出富小孩
90後向貧走、向富走? 不知窮滋味卻碰到爛時代
90後來了!今年,是一九九O年出生的這一代正式大量踏入職場的第1年,從窮滋味的他們,卻碰到整體大環「向下走」:高失業率、爛景氣...等於挑戰才要開始,他們的生命歷程成:富裕上半生、貧窮下半生呢?
一位銀行經理的兒子,去年大學畢業外出工作,薪水2.5萬元,老爸再加碼2.5萬元,問這位老爸:兒子是不是住外面? 2.5萬元不夠用嗎?得到的答案是:「沒有啊!兒子住家裡,但我如果不加碼2.5萬元,兒子不願意為了區區的2.5萬元外出工作。為了不想他無所事事,整天待在家裡打電動,所以只好加碼。」
在一場「年輕世代就業意願及機會」的焦點團體問答中,某位就讀國立大學的學生跟提問人有如下的對話:
問:現在工作會不好找嗎?
答: 不會啊!但是薪水不錯的好工作不太好找。
問:薪水多少才是不錯?
答:至少3.5萬元吧!
問:如果沒有3.5萬元的工作怎麼辦呢?
答:那就出國啊!
問:家裡有能力支付你出國的費用?
同學微笑點頭。
城邦出版集團首席執行長何飛鵬在一場論壇中提到,最近他的秘書面試一個年輕人,這位年輕人直率的說:「我非常講究生活品質,不能加班。」這一席話讓他思索,下一代生命的意義是在享受生活嗎? 「如果曾經為了生活流血流汗,享受是應該的;但如果你只有24歲,憑什麼呢?」何飛鵬反問。
賺錢沒迫切感 延畢是為逃避?
10年前,當80後(大陸用語,指1980年代出生者)或我們慣稱的7年級生進入職場時,一時間「草莓族」的形容詞滿天飛,他們被標記為「一群抗壓性差、無法吃苦耐勞的世代」。很快的,第1批90後、或稱8年級生,也要從今年起陸續加入工作行列,繼「草莓」之後,用什麼「水果」形容這個世代呢?
有人說是比草莓更碰不得的「水蜜桃」。
說起水蜜桃的生長環境,那可不馬虎,必須好山好水、日照充足,為免昆蟲、鳥類啄食,還得顆顆套袋,加上水蜜桃容易碰傷,所以貯運過程也要小心呵護,總之,它們就是嬌嫩。
90後的成長環境何嘗不是充滿了照顧與呵護?台大社會工作學系教授古允文分析,80、90後的年輕人,是1960~19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後才出生的世代,由於經濟發展已到一個程度,因此沒嚐過貧窮的滋味。「但我要講,沒見過50年代的苦,是幸也是不幸。」
只是,優渥的環境難免形塑出一種氛圍:不用那麼積極工作、賺錢沒那麼迫切。這樣的氛圍今年來到最高點,根據教育部統計,100學年度大專院校學生延畢人數達5萬4000多人,公立大學比私立大學嚴重,而全國第1學府——台灣大學更是拿下No.1,平均每4人就有1人延畢。
延畢是為了什麼? 「探索自我」是經常聽到的答案,就業情報媒體事業群總監臧聲遠觀察,許多延畢的台大學生是為了追求多元化的人生,這群同學可能是為了修習2~3個學位而延畢,他就曾見過一位女同學,延畢1年卻同時拿了3個學位:圖書館、國際企業與會計。
但不否認,更多的延畢是為了逃避。有個大學生這樣說:我們不是害怕畢不了業,而是害怕畢業。一語道出了對於就業環境不友善的高度疑慮。因為害怕畢業即失業,所以人人都想再進修,考得上就去念研究所,考不上就轉到研究所補習班。
問題是,研究所畢業後就海闊天空嗎?知名作家小野近期的一篇文章寫到,女兒拿到義大利米蘭工業設計學院的碩士文憑回到台灣,找工作到處碰壁,後來她試著不寫最高學歷,一再降低對薪資的要求,還是沒機會。
收入減、經濟低成長 爛時代來了!
他痛陳,年輕人生在這樣一個爛時代,已經夠倒楣了,多給他們一些機會和舞台吧!是的,這是一個爛時代,「從8年級生的整個生涯來看,我是高度的悲觀。」臧聲遠很坦白的說,人類的歷史不一定是向前進,目前美國中產階級的薪水已經倒退到1970年代,中產階級貧窮化是全球的現象。
其實我們已經見到,年輕人面臨的環境是:收入倒退、政府財政吃緊導致加稅頻頻、物價持續升高。如果再加上近年來頻繁出現的金融風暴,環境就更險惡了,因為中高齡民眾的財富,每每因為風暴來襲被大規模摧毀,當期待的退休金沒了,只好與年輕人搶飯碗,爛時代確實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