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臉書

文/蔡珠兒、 楊索
臉書是人性櫥窗,
其中的虛與實,真與偽,折射或投影,都是相生相成,禍福相倚的。
用臉書不能當真,有如逢場作戲,
可是戲要做得精采好看,場子要炒得熱,也不是容易的事……
蔡珠兒(Jewel) 楊索(Sol)
Jewel:
臉書在2004年初問世,至今已經十年,全球有十幾億人使用,
這東西本來近乎玩具,現在卻影響全世界,改變現今的人際互動、意見群體,乃至閱讀和觀看的方式。
我的臉齡不長,這三年才比較投入,把它當成練筆的操場,希望鍛鍊寫作的速度和爆發力。
你算是臉書大戶,心得如何?
Sol:
我2008年初涉臉書,臉友五六人,玩一泓清水。
現今增至二千多人,臉書已是江湖,無頭公案、命案一堆。
臉書和現實世界並非平行宇宙,一點都不虛擬,我因而產生警覺性。
Jewel:
臉書的確很容易讓人迷惑,以為那是一面平滑的鏡子,忠實映照出自我和他人臉容。
而且你想玩它,可能先被它玩殘,比如說我以為可以用它練筆,治療寫作的障礙症狀,卻發現更添焦慮。
以前零存整付,把題材和感受一點點積存起來,綴連貫通,經營出一篇文章。
現在卻等不及了,很敗家,一有點東西就貼出去,爽是爽了,可是揮霍耗損,存貨七零八落,
用過的又不想回收重寫,成品漸少,很難積成一篇像樣東西。你也有臉書焦慮嗎?
Sol:
臉書一度引發我的社交焦慮症,狂寫狂發、到處按讚,渴望被圈內人認同。
我有則文近萬人按讚,五千多人分享,虛榮就如藥癮。
安迪沃荷說:每個人都可成名十五分鐘,刊出即過時。他預言了FB本質。
臉書世界如波赫士《分歧的花園》,讓人迷失於不斷分岔的小徑。
最令人焦慮的,是弱化閱讀能力。時時沉浸臉書的碎片化訊息,頭腦成了眾人的跑馬場。
若看正面,臉書如人文倉儲,這一代文人圈的林林總總幾乎如實留存。
當臉書過氣或消失時,後人追索這世代的江湖風流,或可由此汰瀝。
但,真否「如實」或只是虛妄的一體兩面?
Jewel:
呵呵,好些朋友也因此勒戒,抽刀斷水,退出臉壇。你幾次進出FB,現在找到安全距離了嗎?
Sol:
我的個性很「頂矜」,費力寫帖,寫傷了而退出臉書界。如今我有話說才寫,寫什麼、怎麼寫,多了拿捏。
Jewel:
我覺得玩臉書,應該要讀《老子》。
臉書是人性櫥窗,其中的虛與實,真與偽,折射或投影,都是相生相成,禍福相倚的。
用臉書不能當真,有如逢場作戲,可是戲要做得精采好看,場子要炒得熱,也不是容易的事。
臉書之妙,在於人人都有個戲台,隨時上台下台,各自狂言搬演,每人每天每小時,都有十五秒。
可是臉書是否能收錄一個世代的風貌?這個我很懷疑喔,
畢竟是零碎支離的片段,散漫粗疏的思緒,眾聲喧譁,卻又各說各話,雞同鴨講沒有對談。
今年三月反服貿運動,我們不就看到這種分裂現象?
同質群體各自聚集,相互呼應共鳴,形成「回音谷」,
贊成和反對的各據山頭,只是對陣叫罵,無法辯論交流。
Sol:
反服貿運動有交鋒啊,例如開放服貿會不會影響出版自由,在我與朋友的臉書上,都有論述和激辯。
太陽花運動中,FB展現強大動員力,也是知識生產渠道,
關於國族意識、台灣主權、抵抗運動的脈絡論述,打開我的思路。
從阿拉伯之春到太陽花到香港占中,可謂臉書盛世。
臉書另一特質是強化「沉默螺旋理論」。
不同意見的人可以做夫妻、朋友,但你就無法忍受立場相左者的言論,厭惡擴及其人。
318發生刪友潮,至交因臉書決裂,後來許多人乾脆不表態。
臉書社群有強烈的同質性,如你所言,不易成為論辯平台,
因為FB的原始定位就是社交平台,是交誼廳非鬥牛場,它背後的演算法機制,就是要攫取商業利益。
Jewel:
太陽花運動中,我見識到你對社會議題的掌握能力,很佩服你能把這小舞台變成肥皂箱,
釋放出可觀的能量和熱力,甚至串連動員,由虛而實改變外在。
這給我很大的衝擊,我向來把臉書當私房物,只講些花鳥草木,生活雜感,
然而太陽花捲來滔滔的時代洪流,把小確幸小清新都衝垮了。
我曾經非常愧怍焦慮,在這樣的覺醒之後,我還能寫以前那些東西嗎?
然而幾個月過去,天翻地覆後,日子好像漸漸又回來了。不知道妳現在怎麼看?
Sol:
太陽花在臉書的擴散效應,幾乎如「十萬青年十萬軍」,我只是小兵丁。
太陽底下無新鮮事,洪流捲過又回日常,你談花草蟲魚,不是講表象,而是深入經藏、肌理分明,
信手拈來能撫慰焦躁的臉書魂,相信你的鐵粉會同意我的話。
臉書是名利場,坦白說,我已經有臉書倦怠症。
FB頗為弔詭,有一種覆蓋即剝除的特性,有人以臉書包裝形象、打造品牌,寫愈多,愈落漆。
我的臉齡六年,看到多了算計,少了真誠的人。臉友讚來讚去,其實友誼禁不起考驗。
心驚的是,我卻與不玩FB的好友疏遠了。臉書是非很多,我惹過多起,想收斂也疲憊了。
Jewel:
不行,要來平衡一下(誰叫我是天秤座呢)。臉書固然江湖險惡,刀光劍影,可是好處也多。
雖說臉友浮泛善變,我還真從臉書結識到幾個知音,而且也擴大眼界和視野,
大至社會思潮,小至吃食意見,蟲鳥之名,讓我學到很多呢。
臉書眾生相光怪陸離,虛實浮沉交錯,不能什麼都當真,但除非乾脆不玩,也不能超然世外,
其中的拿捏分判,借假修真,簡直是修煉內功。
臉書是最佳的人性課本,看臉書動態,觀察臉友和自己的種種心性,自戀、憤懣、偏執,無聊或熱心,
真像王國維說的,「偶開天眼覷紅塵,可憐身是眼中人」。
Sol:
臉書的即時性是很大的優點。
有不少人被憂鬱症所苦,在FB道來,臉友們圍上去擁抱、開解,當事人如同被加持,走過重鬱深淵。
有一回我寫吹風機壞了,用電扇吹頭髮的窘狀,好友翠瑩居然即刻快遞一只新吹風機給我。
我去年出新書,好多圈內前輩在臉書推薦,臉友紛紛給我打氣,這種濃郁的人情也只有臉書能傳達。
FB是我的甜蜜冤家,我要立下家規,抓緊鬆緊地帶。
Jewel:
我有次去土耳其,還有熱情的臉友請吃飯,跟她相談甚歡。哈,真是騙吃騙喝了。
Sol:
臉書跨越時空,召喚過去、創造未來。根據六度分隔理論,連接六個朋友圈,就可認識世上任何人。
臉友點點相連,如宇宙群星相互輝映,我們互倚取暖,然而,愛也比死更冷。
Jewel:
臉書雖然有真情,偶然還能延伸到現實,終究虛多於實。
我常覺得,臉書裡那個「我」,是個分身投射,和生活實體是兩回事。
從臉書看人處世,有時盲人摸象,有時坐井觀天,有時門縫裡瞧人,
有時丈二燈台照老鼠,圓扁大小,撲朔迷離,處處虛相幻影。
Sol:
臉書終將過去,大觀園樓台亭閣塌了,眾人散盡,賈寶玉走入雪色白茫,獨見一點猩紅麾影。
一丁點足矣,臉書不死,永存你我心底。
Jewel:
是呀,臉書就算過氣,影響卻已長存,有如水銀瀉地,滲進水源和土質裡。
總有一天,圖像和程式取代文字,閱讀和寫作退化萎縮,
滿街喃喃絮絮,大家都在獨白自語,失去交流對談能力。
我們現在有朋友拌嘴吵架,其實是幸福的奢侈哪。

2014/09/08 聯合報《文學相對論》
背景音樂/Joanna Wang, 王若琳 - Times of Your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