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黑頭微」或「黑微仔」的小黑蚊,不是蚊子,是屬於雙翅目蠓科的台灣鋏蠓,
小黑蚊的幼蟲主要孳生於樹林、竹籬下、花生田、甘藷田、蔗田、土牆、牆縫或水溝旁、
污泥等著生青苔處。雌性成蟲飛翔範圍約五百公尺,白天吸血,
每年約六、七、八月是成蟲最多,也是叮咬、滋擾最嚴重的時期。
根據學者研究,近年來小黑蚊危害的區域已由鄉間逐漸擴散至都會區,
小黑蚊肆虐已成為生態環境的問題,在生態上雄蟲不吸血,
小黑蚊雌蚊需要吸食血液才能繁殖後代,最喜愛叮咬人體裸露的臉、脖子、手及腳部,
民眾被叮咬後患處隨即紅腫,且讓人奇癢而難以忍受。
小黑蚊於日間吸血,吸血活動自上午八時開始逐漸增多,至十四時達最高峰,調查發現,
十二時至十五時時段,小黑蚊吸血活動最為活躍。
中興大學昆蟲系研究發現,小黑蚊雌蟲多將卵產於陰暗潮濕生有藍綠藻或青苔土壤表層,
若能有效清除小黑蚊幼蟲孳生地,成效將比噴藥來得好。
(資料來源:南投縣環保局、記者林明宏整理)